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關系在人與自然關系上的延伸。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把建設生態文明提到議事日程。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加以提出,目的在于基本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此,就必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本文通過解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依據、總體要求、基本途徑。
[關鍵詞] 和諧社會;社會主義;途徑。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體現在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上。從廣義上說,就是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凋、可持續發展,共同進步;從狹義上說,就是實現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1 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上層建筑保障。和諧的社會關系要求上層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維護,為此,就要通過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此外,和諧并不是“一團和氣”,也不是宗派主義,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則的基礎之上。原則要在民主的基礎上產生,通過法制加以維爐,為此必須發展民主政治,擴大公民政治參與,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2.2 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上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但是,必須把公平正義放到市場經濟體制的環境中來理解。離開這個環境,公平正義就可能演變成平均主義。在現階段,公平正義主要體現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等價交換,買賣雙方的利益和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因此,公平正義就是要承認事實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別,通過適當的政策把差別轉化為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為此,要完善市場經濟,規范競爭秩序,調節收入差距,正確處理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關系,依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3 誠信友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道德的要求。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2.4 充滿活力是社會成員激發出來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這種“活力”需要激發。尊重創造,就要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讓不同社會階層都把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生產要素優勢融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中。
2.5 安定有序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動態平衡。社會穩定與社會和諧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社會不穩定現象要比社會不和諧現象更為嚴重,為了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有時僅僅用調和的方法不能奏效。因此還要強化斗爭、打擊這一手段,但是不能將其轉變為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和“階級斗爭”,而必須依法治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實現安定有序。要求不斷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加強社會建設,發展基層民主,擴大公民自治,讓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務,最大限度地把社會矛盾消解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