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發揮黨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論文導讀::中國共產黨走過了近90年奮斗和創業的光輝歷程,是具有豐富歷史經驗的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共產黨的歷史是一筆重要的財富,學習、研究和宣傳好黨的歷史,是關系黨的鞏固、發展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對黨史宣傳教育的認識,充分發揮好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文章主要從黨史的教育價值及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作用方面以及發揮其重要作用的途徑這三大方面展開,系統論述了加強中共黨史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中共黨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

  大學生肩負著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保證。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了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革命歷史教育的重要課題。[②]2010年7月21日,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進一步發揮黨史工作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③]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④]深入挖掘中共黨史中蘊涵的豐富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其育人作用,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中共黨史概指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黨的歷史中共黨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⑤]中共黨史的內涵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這是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的基礎。其主要教育價值體現在:

  (一)革命傳統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是在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的,是在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奮斗歷程中磨礪的,是在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中鑄就的論文范文。中國人民正是依靠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等為代表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當今,這些革命傳統的精神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是鼓舞人民群眾特別是大學生奮發圖強,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精神源泉。

  (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黨中央在關于高校學生政治理論教育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廣泛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⑥]。中共黨史教育就是要通過歷史史實闡明,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聯合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然后,過渡到社會主義,最終將實現共產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中國要發展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并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當前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不斷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進程,國民經濟、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通過講授我們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大學生從真實可信的事實中受到教育、從論證充分的理論中受到啟迪,從而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中共黨史,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

  (三)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對祖國的一種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維系全國各族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共同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共黨史教育的重要摘要方面是國情教育。在講清中國現在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并將變成什么樣的國家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我國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課題、機遇和挑戰,并從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從中國和世界其他不同類型國家的對比中,看到我們的優勢和劣勢。使學生對中國國情有一個全面的、立體的、動態的了解,從而增強愛國主義熱情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二

  中共黨史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然而把中共黨史教育視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可能仍會引起人們的不理解,這是對兩者內在本質聯系缺乏深刻認識的結果,在這里有必要將這種認識予以澄清。黨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黨史教育是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的迫切要求。20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世界步入經濟全球化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信息傳播更加迅速,文化交流更加廣泛,各種思想意識與傳統文化相互蕩激,使得一些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逐漸淡化,社會主義道德遭到侵蝕,削弱了愛國意識,失去了對群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這些嚴峻的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黨史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中共黨史,學生們由于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缺乏實踐經驗,對建黨以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史不太熟悉或很不熟悉,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初步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奮斗歷史了解不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高校教育作為大學生成長過程的重要階段,其中結合黨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效方法。通過黨的歷史的教育,使更多的青年人在中國基本國情、中國革命斗爭史、中國共產黨人的學習、中國革命傳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中汲取營養。在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形勢下,廣泛開展黨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我國高校教育的全面發展,更有利于培養一代理論知識扎實、民族感情深厚的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黨史是深入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生動教材。黨史是生動、形象的理論,具有“活生生”的特點論文范文。它以生動的形象感染人,以確切的事實說服人,以具體的情節教育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人。黨史中革命領袖人物的崇高風范,人民群眾不畏艱難的創造精神,改革中波瀾壯闊的場景,開放中生龍活虎的局面,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⑦] 2006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指出: “中共黨史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生動教材,是中國共產黨人光榮革命傳統和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⑧]回顧建黨近90年來的歷史,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指導著黨的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三)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須結合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和基本國情,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作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對革命優良傳統的了解,特別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著名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了解,對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對于解決當今大學生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有很大幫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偉大革命精神,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增強社會責任感以及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信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還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結統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今天仍不失其光輝,具有濃重的感染力。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仍需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用血汗培育和灌溉起來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使之成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巨大動力。

  (四)黨史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石。解決人們深層次的理想信念問題,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臨時任務或額外任務,而是它的根本功能和根本任務。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是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問題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大局。崇高的理想信念能給人以明確的人生方向和無窮的力量,指引人們自覺為實現人生目標和社會理想而不懈奮斗。黨史教育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使大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發展中國、富強中國、振興中國的惟一正確道路;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發生的歷史巨變,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信心;更加清楚地體會到黨和人民不懈探索的艱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準確把握社會前進的方向的基礎上,自覺繼承革命前輩的優良作風,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而信心滿懷地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潮流中來。

  三

  新時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黨史教育重要作用的途徑十分廣泛。學校教育作為青年學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如何有效地開展黨史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需要。主要途徑有:

  (一)黨史教育進課堂。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中強調“要著力抓好青少年這個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的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中共黨史,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以中共黨史為教育主線與教學重點貫穿于其中。根據黨史資源的內涵特征和大學生的學習特點,開設相關的選修課和專題講座,并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閱讀富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黨史讀物、人物傳記等,適當選用黨的領導人、模范黨員以及與黨關系密切的人物的歷史和事跡作為教學案例,圍繞中心意旨,貼近真實生活,適應學生的接受水平,使學生在生動的案例中加深感性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論文范文。

  (二)黨史教育載體多元化。在拓展黨史教育的課堂載體的基礎上,使黨史教育的載體多元化。以學校校報、校刊、學校出版社的出版物、校內廣播電視以及校園網等傳播媒體為載體,使之積極傳播黨史的豐富內容;以校內的學術、政治、文藝、社會實踐、知識競賽等活動為載體,使之承載黨史教育的內涵;以學生按個人興趣自愿組織和參與的理論、科技、公益等各種社團為載體,使之成為大學生自我進行黨史教育的重要陣地;以大力建設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為載體,為開展黨史教育提供良好氛圍。這些載體相互貫通,緊密聯系。通過長期的精心設計和建設,形成特色,融入黨史教育的共同價值目標,體現其基本思想內涵,使其成為大學生堅定信念、追求理想的平臺,涵養德性、啟發智慧的平臺,追求真善美、貶抑假惡丑的平臺,讓大學生在各種載體的活動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三)黨史教育在基地。包括革命紀念館、紀念地、陳列室、著名人物故居、烈士陵園、重大事件和戰斗的遺址遺跡等在內的黨史教育基地,見證著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黨史教育基地所承載的革命歷史資源,有助于增強大學生黨史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共黨史,如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常穿的打滿補丁的衣服和鞋子、周恩來長征途中用過的背包、朱德早年使用過的駁殼槍等等,都能激發大學生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組織大學生參觀考察革命根據地或革命圣地,如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等地,使其真實地感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艱難過程以及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毛澤東思想的光芒;組織大學生在清明節去烈士陵園掃墓,如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南京的雨花臺烈士陵園、重慶渣滓洞、歌樂山烈士陵園等等,使其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們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與執著、對抵抗外侮的堅強意志與對民族獨立和祖國統一的不懈追求。大學生通過在黨史教育基地的一系列參觀、學習,更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中國人民選擇改革開放這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由之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精英分子,是國家建設的棟梁,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他們既要繼承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又要繼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既要對外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又要對內承擔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因此,在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大學生加強黨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廣大的青年學生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們應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對中共黨史的學習、宣傳和研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努力提高黨史工作科學化水平[N].光明日報,2010-07-22 .

  [2]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0-07-22.

  [3]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每日電訊,2006-10-23.

  [4]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5]曹士東.高職院校思想理論課教學須加強黨史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9,(8).

  [6]殷茵,許偉.中國高校黨史教育的現狀分析及長遠發展[J].文教資料,2007,(17).

  [7]劉鐵松.中國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4).

  [8]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教育部社政司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選編[R].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9]中國共產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增訂本)[Z].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邯郸市| 都昌县| 鹤壁市| 清河县| 玉屏| 左云县| 周口市| 海安县| 太原市| 仙游县| 大邑县| 咸宁市| 海丰县| 台中市| 宜君县| 上思县| 交口县| 鄯善县| 班玛县| 南阳市| 忻城县| 长兴县| 洪湖市| 岳西县| 岫岩| 吉水县| 连南| 开远市| 保德县| 灵武市| 南郑县| 礼泉县| 宁陵县| 东丰县| 扶沟县| 北川| 武平县| 河源市| 赫章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