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0 引言
煤礦透水事故給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帶來的巨大威脅,是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殺手”,我國是世界上礦山水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煤礦地下開采深度的增加,煤礦地質水文條件日趨復雜,突水機率大大增加,煤礦透水事故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威脅越來越大。因此,認真分析研究典型特大透水事故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保證礦井安全生產,保護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企業經濟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以西南某礦特大透水事故為例分析事故原因并探尋相應的防治措施。
1 礦井概況及事故經過
該特大透水事故發生在地處華蓉山復式背斜北段的某新建礦井。該礦井采用平硐開拓,主平硐標高+301.7m,風井標高+725m。該礦井屬高瓦斯礦井,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然發火傾向性為易自燃至不易自燃,平硐自流排水。發生事故前,礦井涌水量一般為450—500m3/h,雨季時最大涌水量不超過600m3/h,礦井涌水較穩定,隨大氣降水變化量不大。
透水經過如下:
透水點發生在該礦回風暗斜井(回風上山,坡度350)巖巷掘進施工中,該掘進磧頭由該礦新組建的掘進三隊接替工程處負責施工,僅幾十天后即發生特大透水事故。
透水事故當天,掘進三隊早班到達回風暗斜井掘進工作面后,當班班長用5m探水鉆桿套鉆夜班兩個探水孔殘眼,發現還剩3m,當班便未施工探水鉆孔。在施工炮眼過程中,工作面迎面左側拱基線靠幫一個輔助眼在鉆進約1.6m時,有黑色泥漿和水涌出,無壓力,該鉆孔未繼續施鉆;掘進工作面右側有滴水。但掘進工作照常進行。
14時30分,中班跟班副隊長及當班作業人員共15人乘梭車入井到達掘進工作面后,由當班班長在掘進工作面中部施工了一個深3.7m的探水鉆孔,然后開始施工炮眼。在炮眼施工還剩6至7個時,跟班副隊長離場并出井。
21時許,在主平硐1200m處進行臥底降道作業的運輸隊四位工人,突然聽到“嗡”的一聲沉悶巨響,賡即一股涼風襲來并伴有轟隆隆的聲音,導致巷內管道乒乒乓乓作響,四人快跑至距井口約400m處被水圍困,后被救護隊救出。21時20分,地面主平硐井口發現突然大量涌水。突水峰值期流量約20萬m3/h,為有記載的世界采礦史上突水水量之最(1984年開灤范各莊礦特大透水事故最大涌水量僅12萬多m3/h),瞬間最大流速14.3m/s,歷時約5小時10分。透水口沖出塊石375t,其中最大達12.24m3,重量約30t。事故導致人員重大傷亡,井下所有設施、設備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2 事故原因分析
2.1事故直接原因
一是事故上一班(早班)未按規定施工探水鉆孔,事故當班(中班)只打一個探水鉆孔,其探水鉆孔深度、探水鉆孔數量、探水超前距離均不符合有關規定。
二是兩班施工作業時均出現明顯的透水預兆,但作業人員不僅不向調度室報告,且違章違規操作,因打眼、放炮直接導致磧頭正前方巖溶透水。事后經現場勘查,施工磧頭距前方充水巖溶湖邊緣最小距離僅0.6~1.0m。因此,事故直接原因是因為作業人員違章施工,放炮誘發巖溶透水。
2.2事故間接原因
2.2.1施工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勘探程度不夠。該礦設計所依據的地質報告未達到設計要求的精查程度,對水文地質勘探程度不足,由于項目上馬的需要,管理部門批準該勘察中間地質報告為精查報告并作為礦山建設的依據;特別是該礦井回風井區域當年屬于軍事管制區域,未受勘探控制,實為勘探盲區;該礦開工建設后,特別是在風井施工中已發現該區域存在大的地下水體的情況下,仍未及時開展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工作。
2.2.2安全生產理念不到位,嚴重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現象。該礦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一是終止與承建回風暗斜井掘井施工的大型工程處的合同,二是匆忙自建掘進施工隊伍,并正式行文執行生產定額進度獎勵;特別是在主平硐、軌道上山等處施工中,多次發生規模不等的涌水涌沙現象的情況下,不僅未積極采取措施探明區域水文地質情況,而是盲目追求進度,嚴重忽視新建施工隊伍可能帶來的問題,從思想意識和具體行為上嚴重弱化了安全工作。
2.2.3職工隊伍業務素質低,從業人員培訓不夠。一是部分職工未簽訂勞動合同就上崗,二是臨時招收的大部分“熟練工”,僅在其他煤礦(含小礦)工作過,他們對新工作礦井的特殊條件和水文地質情況不清楚,更嚴重的是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職工培訓時間未超過1周,更未進行專門的防治水知識培訓,以致對明顯的透水預兆無法判斷,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新組建的掘進區隊干部啟用大批退休人員擔任,他們缺乏現代安全管理知識,缺乏礦井水文地質理論,無法正確指導復雜地質構造條件下的現場安全生產,更不能正確協調安全和生產的關系,同時,由于身體等原因,深入現場不夠。
2.2.4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現場監督、技術管理力度不夠。事故當班和前一班未按措施要求施工探水鉆孔,作業人員未及時處理施工中出現的透水征兆;事故當班跟班隊長違規提前出井,致使事故前一系列透水預兆未被及時處置;事故發生前回風暗斜井施工已進入長興灰巖13.3m,但無探水鉆孔施工記錄,礦、隊未完全掌握探水措施現場執行情況;礦管理職能部門未及時發現和制止掘進施工隊未按規定施工探水鉆孔;礦技術部門對掘進施工已進入水文地質復雜區域準備不足,對水的危害性認識不夠,提出的防范措施有局限性。同時現場監理工作不到位。
3防治措施
煤礦透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防治煤礦透水事故的發生,我們要從“綜合”的角度,應用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廣角度、寬視野、綜合性、全方位的采取措施,才能防止和避免煤礦透水事故的發生。
3.1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明確安全生產職責
安全生產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前提、基礎和保證。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和諧社會首先要關愛生命。國家要把安全生產納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總體戰略布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級政府要發揮安全生產監管主體的責任,安全生產守土有責,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防患于未然,重在事前監管;各類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必須接受政府的依法監管、行業的有效指導和社會的廣泛監督,依法依規搞好安全生產、落實安全責任,切實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從業人員是安全生產的直接主體,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把防范事故作為工作任務的主體,把排查治理隱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作為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
3.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素質
人才隊伍建設指礦山技術干部、管理人員和職工隊伍的數量、質量、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總體提高。從導致本透水事故的技術、管理不到位和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技能差、安全素質低來看,高度重視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配備、引進、教育、培養和提高十分重要,高度重視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的培訓十分重要。訓練有素的職工應用安全知識、技能和最前沿接觸事故預兆的條件,能夠最有效地避免事故的發生,能夠最有效地應對或進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3.3完善技術資料,編制防治規劃
精確的勘探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準確的探明井田范圍內的地下水及暗河來源、分布和活動基本規律,準確判斷和劃分含、隔水層及相關含水、導水構造,詳細分析其與礦井采掘工作相互影響關系,并及時修改完善礦井設計及相關技術安全措施;制定完善可靠的礦井防治水規劃和應急預案,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的防治水原則及“防、堵、疏、排、截”五項措施要求,及時制定相關作業地點的局部防治水技術安全措施。
3.4建立健全機構,強化現場管理
設置礦井防治水專門機構,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不斷修正、完善水文地質基礎資料;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強化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做到執行情況有反饋,執行過程有監督,執行結果有記錄,形成信息閉合鏈,確保技術安全措施在生產現場的正確執行。
3.5完善防水裝備,落實安全責任
根據礦井及礦井各作業地點需要,不斷完善礦井防治水技術裝備,配備、購買并使用好相關設備。同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公司各級管理者及現場操作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明確現場跟班人員職責,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結語
該礦在認真總結分析透水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并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后,對事故后10個月內又發生的4次突水、14次因大氣降水導致礦井涌水且最大涌水量達21000m3/h的水災事故,由于該礦領導高度重視,周密組織,及時組建專家隊伍現場踏勘,指導科學搶險,安全搶險,補充水文地質勘探,啟動自動監測系統,認真分析總結大氣降水與井上下各個水文監測點的變化規律,設置黃色、紅色預警線,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因而成功處置4次突水和14次涌水并安全撤出人員,避免了事故擴大。
總之,我們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強化責任,完善措施,很抓落實,切實把安全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堅決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全力營造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云泉.牛建軍.從七起重大煤礦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產.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6
[2].羅時.王家嶺礦難沉重警示2010.5,勞動保護
[3].唐海.小煤礦透水事故分析及預防.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1
[4].張國樞.通風安全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