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關鍵詞:文化藝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于自然中,同時也存在于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臺;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于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識形態,也不是絕對排他的。對葛蘭西來說,文化霸權并不是一種簡單的、赤裸裸的壓迫和被壓迫關系。“統治集團的支配權并不是通過操縱群眾來取得的,……統治階級必須與對立的社會集團、階級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結果是一種真正的調停。……這就使得意識形態中任何簡單的對立,都被這一過程消解了。”……它成為一種從不同階級錨地取來的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動態的聯合。
在新思想的影響下,部分人開始掙脫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并逐漸接受新思想,成為人文主義的核心力量。羅密歐與朱麗葉正是人文主義群體的代表,他們追求一種新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在封建社會中,這些新的思想與傳統的封建思想是相違背的,必然會受到統治者的強烈抵制,從而在與強大的封建勢力抗衡的過程中受到傷害。
從故事基調上看,都是以悲情為主調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為了能夠與羅密歐在一起而選擇了假死的方法,但是不知情的羅密歐以為自己深愛的人已死而服毒自殺;當朱麗葉復活過來時看見心愛的人為自己而死,也跟著殉情而死。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兩情相悅,但是由于父母的阻擾而不能夠在一起,在提親以及私奔紛紛失敗后,梁山伯郁郁寡歡而死;而祝英臺在出嫁的途中看到梁山伯的墳墓之后也追隨梁山伯而去。這兩部作品都是以男女主人翁紛紛離世作為結尾的,從而為整個故事蒙上了一層悲情的面紗。
從表現手法上看,都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這兩部作品都以封建社會為主要背景,結合當時社會環境塑造出具有典型形象的男女主人翁形象。但是,在作品中也可以尋找到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結局是梁山伯與祝英臺蝶雙飛。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兩人不能夠在一起,但是在虛擬的世界中兩人能夠相依相伴。這樣一個結局為故事的悲情基調增添了一點詩情畫意,也增添了一份想象的空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局雖然是兩人紛紛殉情而死,但是他們的家族恩怨得到了化解。這一設計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讓讀者在悲劇愛情故事中看到了一些人性的溫暖。
《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不同之處
1.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兩部作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不管是梁山伯還是祝英臺都是當時封建制度下的產兒,他們本身的思想深受當時的封建思想的影響,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在爭取幸福的路上是被動消極的。在受到了父母的阻擾以及當時封建勢力的壓迫之時,他們雖然做出了一些反抗,但是這些反抗看起來蒼白無力、頹廢消極。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擁護者,他們是新思想的代表。在封建腐朽社會制度下,這種新思想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從而影響著他們今后的決定以及選擇。雖然最終故事是以兩人的殉情而結束的,但是從整部著作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始終保持著熱情奔放的理想氣息。不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朱麗葉》正是如此。一個是被動消極地反抗,一個是積極努力地爭取,雖然兩部作品中男女主人翁最終都走向了死亡,但是在追求愛情的路上兩者有著很不相同的情感態度。
2.在語言表達上,兩部作品有著不同之處受中西方文化的影響,兩部作品在語言表達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西方作品在表達上更為直接大膽,而東方作品在表達上更為含蓄內斂一些。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許多羅密歐對朱麗葉的贊美之詞,這些詞語都十分直接。而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更多的是一種含蓄的贊美,從而顯得不唐突、不浮夸。西方文學作品表達上的直接并不僅僅表現在語言上,它同時也反映在人物性格中。羅密歐在見到朱麗葉之后就深深愛上了她,并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而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不管是梁山伯還是祝英臺,在表達對對方的愛意時都是含蓄的,并且將這種情感更多地埋藏在心中。
3.在故事發展中,造成悲劇的儈子手不同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真心相愛的,但是他們的愛情不能被當時的社會所容納。家長的強迫、封建婚姻觀念的束縛以及封建勢力的壓制是促使梁山伯與祝英臺悲劇發生的主要因素,他們愛情悲劇是必然的。而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兩者悲劇的產生是命運的捉弄,是一場無法預知的誤會。他們的悲劇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偶然性,這樣的結局或多或少給人留下了一些遺憾。通過分析兩部作品中造成悲劇產生的原因可以看出,西方人與東方人在處理悲劇時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產生可以覺察出濃厚的主觀色彩,同時更加注重個性悲劇;而從《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產生可以看出其更加注重事件的必然性以及強大外界力量的作用,因而事件的發生在邏輯上存在著緊密的連接。這點不同源自西方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十分看重個人力量,試圖通過個人的發展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而東方人則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關注事物發展的聯系,通過尋找聯系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其中個人的發展則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