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高級護理論文發表談中醫治療慢性肝病肝硬化經驗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檢驗醫學時間:瀏覽:

  摘要:現代醫學對慢性肝病、肝硬化疾病的治療研究,主要采用外科手術將脾臟切除這一“治標”方法。而在中醫學“肝腎同源”的思想下,結合現代醫學對疾病的微觀認識,為治療慢性肝病、肝硬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文章發表在《護理實踐與研究》上,是高級護理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肝病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在我國乃至世界約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其患者。其中,有極少數的患有肝病者的肝臟細胞組織受到嚴重的損害,之后肝臟內部的纖維增生而使得肝硬化,最終肝功能失調,甚至可能發展到恐怖的肝癌。醫學上對肝臟疾病及有肝病引起的肝硬化等疾病的研究在很長時間內都處于困境,雖然肝病學術界一直致力于其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較大的突破,其治療水平依然和二、三十年前一樣。

  在我國,在各式病毒性肝炎廣泛傳播影響下,有很大一部分早期肝病患者轉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慢性肝病的晚期,是長期情況下,肝細胞損壞、肝纖維化后的結果。由其引發的諸多臟器官損害,其中,主要是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受損、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并發感染等嚴重的并發癥。如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死亡率相當高。

  肝病、肝硬化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肝臟是人體的十分重要器官,它不僅參與蛋白質、凝血因子等重要物質的合成,同時還是人體的“解毒工廠”。一旦發生了肝硬化,就意味著有大量的肝細胞受到損壞,必然會使得肝臟的生理功能大大降低,如果隨著病情進一步加重,肝功能將嚴重失調,如若再不加以治療,最后會發展到肝癌。

  2 肝病肝硬化

  2.1 病因病機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臟損害,肝臟呈進行性、彌漫性、纖維性病變。具體表現為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結節性再生以及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導致肝小葉的正常結構被破壞和血液循環途徑被改建,從而使得肝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臨床上該病早期并無任何明顯的癥狀,后期則會出現一系列的肝功能障礙、門脈高壓等并發癥。

  2.2 臨床表現

  肝硬化早期階段,患者無明顯的癥狀,檢查結果顯示肝功能可能只有輕度異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患者食欲明顯下降、身體消瘦、體乏無力、腹部疼痛、腹瀉、發燒、腹水等各種癥狀。此時,若進行化驗,將會發現患者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與此同時,會發生硬化的各種并發癥,對患者有很大的威脅。下面結合筆者的臨床經驗和文獻資料,總結了臨床最常見的肝病、肝硬化類型。

  2.2.1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占我國肝硬化病的40%-60%,主要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近年研究認為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無慢性者,不形成肝硬化,而乙、丙型肝炎容易轉成慢性即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它與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異常有關,其致病方式主要是經過是慢性活動性肝炎階段,逐漸演變為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表現有:大結節性肝硬化和小結節性肝硬化。從病毒性肝炎發展至肝硬化的過程,可短至數月,長至數十年。

  2.2.2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的直接損害,導致肝細胞變性進而使肝功能損害,長期大量飲酒,可使肝細胞進一步發生變性、壞死和繼發炎癥,在脂肪肝的基礎上發生酒精性肝炎,最終發展為肝硬化。由于酗酒所致的長期營養失調,降低肝臟對某些毒性物質的抵抗力,在發病上也起一定作用。

  2.2.3 寄生蟲性肝硬化

  如血吸蟲等蟲體在門脈系統寄居,蟲卵隨門脈血流沉積于肝內,引起門靜脈小分支栓塞。同時由于蟲卵及其毒性產物的刺激,引起大量結締組織增生,導致肝臟纖維化和門脈高壓。寄生蟲性肝硬化在形態學上屬再生結節不顯著性肝硬化。

  2.2.4 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

  長期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砷、磷、四氯化碳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進而發展為中毒性大結節或小結節性肝硬化;或是由于在治療其它疾病的時候服用某些藥物:如甲基多巴、四環素、氯兩民硫氧曉晚異煙脫甲氨蝶吟、雙醋酚配等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或肝內過敏性炎癥反應,從而引起慢性肝炎,最后演變為肝硬化。

  當然,肝硬化的類型還有其他很多種,諸如:脂肪性肝硬化、應急損壞性肝硬化、營養不良性肝硬化等在臨床中也是遇見過的。

  3 慢性肝病、肝硬化的中醫藥治療方法

  中醫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傳統醫學科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目前,我國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眾多,發病面也廣泛,而醫學界對此病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為了保證全民的身體健康,并解決肝病患者的治療問題,這一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中醫藥學上。筆者在根據今年來在中醫藥學“肝腎同源”思想的指導下有目的的進行的幾類型肝病、肝硬化臨床治療,患者的療效顯著,部分患者意外得到康復。通過這些臨床實踐,證實了中醫治療肝病肝硬化理論的科學正確性。下面,筆者根據近年來的臨床實踐就純中醫藥治療慢性肝病、肝硬化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中醫治療肝病、肝硬化強調扶助患者正氣,調理脾胃、健脾益氣、祛濕熱。肝纖維化病人血絡淤阻,所以多用扶脾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抗肝纖維化。從治療上講,中醫治療肝硬化等肝病突出整體觀念,提倡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既要考慮患者病情反復波動,濕熱邪氣未盡的因素,也要顧及患者病久體虛肝腎不足的一面,更要抓住久病肝血淤阻的癥結所在。醫生應該注重從整體出發,因病人而宜,對癥開方,突出個性化治療。此外,中藥價格相對低廉,不良反應也少。再者,中醫學在治療中注重整體觀念,將辨病與辯證有機結合起來考慮的優勢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用中醫藥治療既可以達到抗肝纖維化作用,又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實現治病求本的目的。總的來說,肝硬化的中醫治療是在注重整體治療的基礎上,將病因病癥結合到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從根本上進行對癥治療,中醫治療肝硬化療效好,預后好,副作用小,但是見效慢,因此中醫治療肝硬化時一個長期的過程,選用此療法的患者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為不錯的治療效果。下面就一些方面討論中醫藥在肝病、肝硬化治療中的應用。

  3.1 肝腹水治療

  目前西醫沒有良好的療法,一般采用輸白蛋白、打利尿針等保肝藥物治療,雖能暫時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標不治本,容易反復,而且價格也昂貴,使得多數病人負擔不起,過分強調利尿也往往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導致腎功能衰竭和電解質紊亂,并且容易誘發肝昏迷。

  根據中醫治療肝病治本求源重在臟腑的治本傳統,確立了解郁調氣,軟肝柔肝、健脾和胃,滋陰利水的治療法則,不論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根據病情,辯證對因施治,從上百味治療肝病的中草藥中,篩選出抗病毒如山豆根、虎杖、羚羊角等活血化瘀,軟肝縮脾如穿山甲、藏紅花等,提高人體生命物質蛋白,如西洋參、何首烏、冬蟲夏草等三十多種名貴中草藥精制而成的行氣利水、軟肝縮脾等系列方藥辯證施治,一般服藥20天到1個月便可消除腹水等危急癥狀,腹脹減輕,飲食增加,2-4個療程患者便可康復。這些藥物不僅具有保肝、養肝、護肝、柔肝、縮脾、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功能,而且能增加膽汁的生成,解毒消炎,并能改善肝、脾、腎、胃、腸的血液循環,降酶、消黃、利腹水快而穩定。

  3.2 中醫針灸

  ① 取穴——常用穴:三陰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門、足三里。

  ② 治法——每次取主穴3~4個,據癥酌加備用穴。背部穴,針刺得氣后,輕刺激施補法1分鐘,即去針,腹部穴宜留針15~20分鐘,用平補平瀉法,四肢穴以中等強度的刺激,施平補平瀉法2分鐘之后,留20~25分鐘。留針期間,每隔5分鐘,行針1次。針后在氣海、關元、肝俞,用艾條熏灸或太乙神針灸半小時,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度。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間隔5~7天,繼續下一療程。

  3.3 中藥穴位敷貼

  ① 取穴——常用穴:期門、神闕。

  ② 治法——敷藥制備:黃芪、當歸、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配制成膏藥,膏藥攤在8×8平方厘米不吸水的棉紙上備用。然后將膏藥貼在患側期門和神闕。如伴腹水,另加甘遂未1克于膏藥上,每日換藥1次,3個月為一療程。

  3.4 中醫藥材

  ①茯苓:主要功能為滲濕利水、益脾和胃,適合于脾氣虛弱、腹水、肢腫的患者。每日12-25克,水煎,分次內。

  ②丹參:現代藥理證明,丹參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如改善微循環障礙、。改變血液流變狀況、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適用于氣滯血瘀兼有血熱的患者。

  ③冬蟲夏草:中醫認為其主要功能是補虛損、益精氣,適合于各種虛癥患者。煎湯內服,8-15克。蟲草菌絲膠丸,每次5丸,每日3次,療程3-4月。

  ④桃仁:中醫認為其中藥功能是破血行瘀,適用于血瘀癥狀明顯,伴有腸燥便秘、舌質紫暗、肝區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桃仁具有抗菌、抗過敏、抗炎、鎮痛等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用法為桃仁8-15克,煎湯,每天分2-3次服用。苦杏仁注射液0.59-1.5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靜滴,隔日1次,總療程3個月。

  以上幾種中藥材常用來治療肝硬化,雖然中藥治療肝硬化有其他療法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不管如何,患者使用上述中藥時都要小心謹慎,以免治療不當的發生,引起病情急劇惡化為肝癌等頑固疾病。

  4 結語

  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及成功治療數十例肝病、肝硬化病例,充分證實了正常生理功能的缺失是導致肝臟疾病的重要因素。而現今依靠中醫藥和現代醫學相結合進行研究,從中挖掘出中醫學寶庫中的無限未知性,同時在疑難病治中中醫學又有其獨特的優勢,從而開發出一種全新而又高效的治療慢性肝病、肝硬化的方法。

  高級護理論文發表須知:《護理實踐與研究》是河北省衛生廳主管、河北省兒童醫院主辦的護理學術綜合性期刊。本刊以從事臨床護理實踐、護理科學研究、護理管理及護理教學的廣大護理科技工作者為讀者對象;以報道護理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臨床實踐經驗以及新技術、新理論為主要內容。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針,反映護理臨床實踐、護理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護理學術交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商南县| 闵行区| 襄城县| 太谷县| 西乡县| 郎溪县| 襄城县| 竹北市| 廊坊市| 临海市| 琼结县| 桑日县| 灵台县| 扶风县| 仙桃市| 长治县| 密云县| 遂平县| 四子王旗| 福贡县| 滨海县| 页游| 田东县| 黄大仙区| 拜泉县| 中西区| 荃湾区| 海安县| 砀山县| 长岭县| 古蔺县| 八宿县| 前郭尔| 巴中市| 仪陇县| 利津县| 巴林左旗| 平度市| 乐昌市|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