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本篇醫學職稱論文發表超聲診斷甲狀腺急性淋巴瘤的臨床效果。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超聲表現具有多樣性,僅根據其超聲表現或其他影像學表現不能診斷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了解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超聲表現的意義在于篩查疑似病例,提示進行活檢等針對性較強的方法以幫助診斷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
《白血病.淋巴瘤》雜志由中華醫學會、山西省腫瘤研究所、山西省腫瘤醫院主辦。本刊是以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為主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專業的學術期刊。辦刊宗旨:反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領域的科研成果及學術動態,臨床與基礎并舉,但側重于臨床;普及與提高兼顧,但側重于提高。
【摘要】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較為罕見,僅占甲狀腺惡性腫瘤的2.5~5%。國內外有關PTL超聲診斷的文獻較少,本文參考國內文獻,結合本例甲狀腺病灶的聲像圖表現,以期提高超聲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甲狀腺 淋巴結瘤 超聲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患者(黎建招),女,64歲,2012年11月無意中發現頸部約“雞蛋”大小腫物入院,無疼痛,無聲嘶啞,無吞咽困難。甲狀腺超聲檢查:左甲狀腺大小:4.2×1.3×1.6cm,右甲狀腺大?。?.2×3.6×3.0cm,峽部厚約0.3cm;甲狀腺右葉彌漫性腫大,回聲減低,呈“網格狀”,后方回聲增強,CDFI檢查甲狀腺右葉血流豐富,PW:Vps=35.5~60.6cm/s,RI=0.66~0.79.右頸部可見多個腫大淋巴結。甲狀腺左葉及峽部實質回聲尚均勻。超聲診斷:甲狀腺右葉彌漫性腫大,回聲減低,性質待定。術后病理:右甲狀腺彌漫性大B細胞性淋巴瘤,背景為橋本氏甲狀腺炎。
2 儀器與方法
1.儀器:HI VISION 900 10HZ高頻探頭
2.方法:采用常規甲狀腺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頸前多切面掃查甲狀腺。測量腺體大小,觀察腺體回聲,腺體內有無腫塊等,記錄腫塊大小,邊界,內部回聲,后方回聲,有無鈣化以及血流情況,最后觀察頸部淋巴結情況。
3 結果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超聲表現多樣,所有腫瘤后方回聲均可見增強,甲狀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表現為結節型、彌漫型、混合型。本例表現為彌漫型,一側腺體增大,回聲減低,后方回聲增強。
4 討論
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PLML)是指原發于甲狀腺的淋巴瘤,為少見的惡性腫瘤。常發生于中老年人,女多于男,男女比例為1:2.7,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相關。究竟是甲狀腺淋巴瘤中的淋巴細胞浸潤導致了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發生還是由于甲狀腺炎中的淋巴細胞長期慢性刺激誘導了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待研究。病人常表現甲狀腺短期迅速增大,可出現氣管、喉部受壓癥狀,有發熱,夜汗,體重明顯減輕等癥狀,可觸及甲狀腺腫塊,腫塊大小不等,質地硬實,活動度差,40%病人可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人出現聲嘶,呼吸困難等表現,遠處轉移多見于縱膈,可有骨、脾臟侵犯。 TG46,TP。A6均明顯升高。核素掃描:冷結節。
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超聲表現:絕大多數的腫塊后方回聲增強。惡性腫瘤后方增強不多,是區別于其它甲狀腺惡性腫瘤的重要表現。結節型:大多數表現為甲狀腺單發或多發低回聲結節,多發結節可呈“蜂窩狀”,可呈較大的“假囊”表現。出現鈣化的情況較少見。關于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血流信號的研究,目前未見文獻報道,本例血流信號較豐富。彌漫型:甲狀腺一例腺體增大,回聲均勻減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超聲表現需與甲狀腺未分化癌鑒別,甲狀腺未分化癌體積大,常占據一側或一側以上甲狀腺腺體,同樣生長迅速。二者區別在于甲狀腺未分化癌與橋本氏病無相關性,且病變無后方回聲增強表現?;旌闲统暠憩F介于結節型與彌漫型之間,與橋本病表現相似。與橋本相比,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后方回聲常有增強,甲低發生率高于橋本病,當甲狀腺腺體短期內迅速增大,患者有憋壓感時應考慮到甲狀腺淋巴瘤可能。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患者頸部可有異常增大的淋巴結。超聲對顯示頸部淺表淋巴結非常敏感,但不足之處在于受氣體及骨骼影響,超聲對喉后方及上縱膈淋巴結顯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