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什么是口腔頜面,對于在口腔頜面中異物取出術有什么方案呢?應該如何安全的應用這項技術呢?同時現在的新發展管理模式又有哪些呢?文章從治療的不同方法以及護理的新應用技巧上做了分析。本文選自:《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會刊,由衛生部主管,中華口腔醫學會主辦,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承辦,2003年3月創刊。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辦單位:中華口腔醫學會,創刊時間:2003,出版周期:雙月刊,國內刊號:CN11-4980/R,國際刊號:ISSN1672-3244,郵發代號;4-759。
摘要:口腔頜面外科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為了防治口腔頜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頜面外科與口腔內科學、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等有關學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屬性,又與普通外科學、整形外科學以及內、兒科學等有著共同的特點與關聯。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口腔頜面外科學既是口腔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關鍵詞:口腔頜面,醫學治療,論文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頜面深部間隙存在異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23~51歲,平均(35.17±7.92)歲;觀察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22~50歲,平均(34.56±7.68)歲。所有患者在進行研究前均對研究目的和研究過程有所了解,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協議。對比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近年來,由于工業和交通的不斷發展,口腔頜面部外傷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口腔頜面部外傷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工業傷殘、運動損傷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患者頜面部被穿透后,異物很容易進入頜面部深部間隙中。由于異物所處的位置位于深部間隙,一般不會使患者出現開放性的骨折、血管損傷及神經損傷,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診療時,常會由于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而忽視深部間隙存在的異物[3]。短期內患者可能不會出現臨床癥狀,異物長期留置會使患者出現炎癥感染、腫脹、疼痛及異物感,嚴重時會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出現嚴重的障礙[4],必須進行異物取出手術。光學導航是一種新型的導航技術,可以對影像信息進行整合,在術前和術中均可對手術狀況進行實時調整,能對異物進行準確、靈活的定位。目前,在臨床口腔頜面外科方面,光學導航被成功應用于頜面整形、口腔種植中,但關于口腔頜面深部間隙異物取出的研究報道尚且少見。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頜面深部間隙存在異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光學導航下對患者進行異物取出術,以探討光學導航技術在口腔頜面深部間隙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影像學定位方法進行異物取出術。術前對患者進行X線拍片和CT掃描,對深部間隙的異物進行定位,并根據定位情況對異物進行取出術。
觀察組患者在光學導航下對患者進行異物取出術。術前,患者進行CT檢查,層厚設置為0.625 mm,將CT檢查的數據導入到光學導航系統中,以便術前進行手術規劃及術中進行導航;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通過對血管進行造影,獲得血管的多維動態圖像,以便了解患者深部間隙留置異物與血管的距離,避免術中對患者的血管造成損傷。應用光學導航系統,根據錄入的CT檢查數據對患者的口腔頜面深部間隙的解剖結構進行三維重建。在患者的上頜牙槽骨處植入螺釘。在患者前額安置動態的參考架,并應用探針進行點取,以便術中對患者的口腔頜面深部間隙進行實時的定位,并對深部間隙留置的異物進行識別。在手術器械上夾持好動態的參考架,對動態參考架和手術器械進行定位校準,方便光學導航系統在術中對手術器械的應用狀態進行實時地追蹤和定位。確定手術路徑后,在患者的口腔內進行小切口,應用探針對深部間隙的異物進行探查。異物被定位后,應用已經校準完成的手術器械探入深部間隙,將留置的異物取出。
在手術過程中對導航系統的準確性和實時性進行觀察,并對影像學定位和光學導航在口腔頜面深部間隙異物取出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術后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異物取出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異物取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8000,P=0.028);觀察組患者的異物取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2.8333,P=0.0073)(表1)。
表1 兩組患者異物取出情況的比較(min,x±s)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0%,其中2例患者是由于術中血管受到損傷引起的術后血腫,2例患者是由于術中神經受到損傷引起的頭痛;觀察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并發癥,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4444,P=0.035)。出現并發癥的患者經過對癥治療后,均得到治愈。
3、討論
目前,對異物進行檢查和定位的方法較多,通過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根據影像檢查結果中異物的情況對其進行定位,是目前臨床口腔頜面外科中常見的異物定位方法[5]。但此種方法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雖然影像圖像能對患者深部間隙的異物位置進行了解,但其參考標志是異物周圍的明顯解剖標志點[6],如患者深部間隙處的異物周圍不存在明顯的解剖標志點,影像資料就很難對異物的具體位置進行準確定位。此種定位方法是術前定位,不具有實時性[7],一旦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易導致手術失敗。口腔頜面深部間隙存在重要的血管和神經,若無法對異物進行準確定位,可能會對患者的血管、神經造成損傷,手術風險較大。當異物的周圍包繞了重要的解剖結構時,解剖層次多,解剖難度大,解剖所需的時間較長,易對異物周圍組織造成損傷[8-9]。
有關資料[10-12]表明,光學導航下進行異物取出術,能減少患者術中的創傷,避免神經受到損傷,減少術中失血量,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應用光學導航進行異物取出術,在手術時能對異物進行精準的定位,減少手術風險。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異物取出率為60%,觀察組患者的異物取出率為90%,觀察組患者的異物取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異物取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光學導航下進行異物取出,能提高異物的取出率。對照組患者術后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0%,觀察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并發癥,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光學導航下進行異物取出,能規避手術風險,有效改善預后,與相關研究報道相一致。目前,在臨床上,光學導航的適用范圍[13-15]為:留置異物使患者口腔功能出現嚴重障礙;傳統影像檢查無法對異物進行定位;異物靠近神經或血管。
綜上所述,光學導航下對口腔頜面深部間隙存在異物的患者行異物取出術,能對異物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光學導航技術在口腔頜面深部間隙異物取出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