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乳腺癌的發生率也在慢慢的提高,怎樣來預防乳腺癌的產生呢?產生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又該怎樣來預防及杜絕它的產生呢?文章選自:《中國癌癥雜志》,《中國癌癥雜志》本著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以“服務讀者,成就作者”為宗旨,與時俱進,致力以最快的速度報道我國腫瘤學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本刊將繼續努力,爭取早日走向世界,為我國腫瘤防治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摘要:乳腺并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松散,容易脫落。癌細胞一旦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
關鍵詞:乳腺癌,檢查措施,醫學檢查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萬婦女患有乳腺癌。在世界上我國雖屬女性乳腺癌的低發國,但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居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二位。乳腺癌易感基因( 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BRCA1) 是20 世紀90 年刊發現的與家族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密切相關的抑癌基因⑴。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BRCA1基因結構、功能的異常與約80%的遺傳性乳腺癌和部分散發性乳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該基因作為一種抑癌基因,不僅能抑制細胞生長,還參與細胞周期調控、基因轉錄調節、DNA損傷修復及凋亡等重要細胞活動,在維持基因穩定性中起重要作用〔2〕。因此,對BRCA1基因的研究已經成為乳腺癌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1 BRCA1基因的結構及功能
1.1 BRCA1基因的定位及結構
1990年Hall等對23個乳腺癌家族進行基因連鎖分析,發現約40%的家族與D17S74連鎖,將這一與家族性乳腺癌有關的易感基因定位于17q21〔3〕。免費論文。Narod等調查了5個大的遺傳性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驗證了Hall等的發現并提出該基因亦是遺傳性卵巢癌的易感基因〔4〕。1994年,Miki等成功的克隆了這個基因并將其命名為BRCA1。
BRCA1基因組DNA長約100kb,編碼區5711bp,共有24個外顯子和22個內含子。在這24個外顯子中,exon11不參與蛋白質的編碼,exon4編碼Alu重復序列,該重復序列在部分轉錄物中不存在。因此,BRCAI基因共有22個編碼外顯子,編碼1863個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
BRCA1蛋白的氨基末端帶有一個環指結構域,該環指結構域能與ATF1、BRCA1相關的環狀蛋白(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protein,Bard1)、BAP1和E2F-1基因相互作用,從而使BRCA1產生同源二聚體或與Bard1產生異源二聚體;該蛋白質的中段帶有一個核定位信號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能與核轉運信號受體的α亞單位結合,發揮引導BRCA1蛋白進入細胞核內的作用,也是與多種基因蛋白如 c-myc、pRB、p53和DNA損傷修復蛋白RAD50或RAD51結合的位點;其羧基端帶有兩個串聯重復的BRCT單元(BRCA1 carboxyl terminus motifs)〔5〕,該結構域參與轉錄激活,與轉錄因子或轉錄調節蛋白(如CtlP、p300、p53、BRCA2及BACH1〔6〕、RNA聚合酶Ⅱ和RNA解旋酶等)相互作用,發揮轉錄調節作用。兩個BRCT交界處能夠形成一個疏水溝, 從而識別磷酸化的絲氨酸、蘇氨酸和苯丙氨酸等, 這一區域常在乳腺癌中發生突變〔7〕。
1.2 BRCA1蛋白的功能
BRCA1是一個受細胞周期調節的核磷酸蛋白,正常情況下BRCA1蛋白可以與細胞周期蛋白依賴的蛋白激酶及細胞周期蛋白A、D結合,隨著細胞周期的時相變化而表現出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兩種狀態的變換:從G1末期開始,BRCA1受到高度磷酸化,表達增加,到S期表達最高,M末期短暫的去磷酸化,因此,BRCA1對維持細胞周期的正常進行起著一定的作用。免費論文。當DNA損傷時,BRCA1作為一種負調控因子,參與細胞周期檢驗點的調控。研究發現 DNA 損傷后BRCA1蛋白受 MDC1(DNA損傷檢控點調節蛋白1)的調節, 在損傷部位聚集和磷酸化,從而調控細胞周期S期和G2/M期檢控點, 引起細胞周期停滯〔8〕。同時BRCA1還具有轉錄活化和轉錄抑制雙重作用,其N-端的鋅指結構具有DNA結合功能,C-端的“酸性集團”具有反向激活功能,在轉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野生型BRCA1編碼的蛋白在細胞周期調控、DNA損傷修復、基因轉錄調節以及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最近還發現BRCA1對乳腺上皮細胞有誘導分化的作用。但是當BRCA1發生突變時,上述功能不但會喪失,同時突變的BRCA1還可能通過阻斷野生型BRCA1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大大增加患腫瘤的可能性〔10〕。
2 BRCA1基因突變與乳腺癌
正常BRCA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對腫瘤的生長起抑制作用。若兩個BRCA1的等位基因由于遺傳或后天的原因均發生了導致其基因產物功能喪失或降低的突變,就完成了惡變。對家族性乳腺癌的調查結果表明,攜帶有惡變傾向基因的個體,他們的BRCA1等位基因均異常。
BRCA1是一個很大的基因,可發生多形式多位點的基因突變。到目前為止,已確定了600多種BRCA1的種系突變,這些突變沒有明顯的突變熱點,而是分布于BRCA1整個編碼區域〔11〕,大多數為缺失、插入或無義突變,導致出現終止密碼子,使蛋白質翻譯來不及完成就被終止,生成截短蛋白(truncated proteins)。此外,還有錯義突變(missensemutation)、內含子或外顯子剪切位點突變(intron/exon splice-sitemutation)以及多態(polymorphism)現象等〔12〕。而遺傳性BRCA1突變乳腺癌與其它非遺傳性乳腺癌相比較還有諸如CCD1的擴增、HER2的擴增等其它變化。世界各地的遺傳性乳腺癌均發現有大量的BRCA1突變。但是總的來說,歐美國家遺傳性乳腺癌BRCA1的突變率高于亞洲國家,而其中Ashkanasi猶太人又因為其BRCA1突變率明顯高于其他種族而備受關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