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細胞周期檢查點 (checkpoint)是細胞周期(cell cycle)中的一套保證DNA復制和染色體(chromosome)分配質量的檢查機制。是一類負反饋調節機制。當細胞周期進程中出現異常事件,如DNA損傷或DNA復制受阻時,這類調節機制就被激活,及時地中斷細胞周期的運行。待細胞修復或排除故障后,細胞周期才能恢復運轉。
關鍵詞:臨床醫學,細胞檢驗,臨床檢驗雜志
臨床檢驗雜志中說到:細胞生命活動大部分時間是在間期度過的,如大鼠角膜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內,間期占14000分鐘。分裂期僅占70分鐘。細胞周期各階段都有復雜的生化變化。間期是細胞合成DNA、RNA、蛋白質和各種酶的時期,是為細胞分裂準備物質基礎的主要階段。
《臨床檢驗雜志》是我國醫學檢驗學科重要的核心雜志,進入國家雜志方陣并列入國家百種重點雜志,被國內外眾多著名數據庫收錄。本刊主要報道國內醫學檢驗及交叉學科領先而實用的科研成果、理論探討、工作實踐經驗和國外重要進展。本刊對基金資助的論文、研究生論文等需要加快處理的稿件開設“快速通道”。
1.試劑和儀器的監測、校準不同廠家的儀器采用與之相應的試劑進行檢測
根據測定值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來決定是否需要對儀器進行校準,新校準系統的計算方法為:新校準系數=校準液給定值/實際校準液測定值×舊參數。
1.1統計學方法
試驗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方法,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變化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對加入了正常濃度與不適當濃度抗凝劑的血標本檢測結果的對比中發現血液中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含量均有所變化,比較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血液樣本在室溫(22℃)下儲存的時間越長,細胞形態改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各項指標也隨之失真,RDW受其影響最為顯著。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與室溫條件(22℃)相比,低溫條件下(4~8℃),血液樣本的檢測結果也會有較大的變化,檢測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標本采集的質量控制
高質量的樣本是獲得可靠實驗數據的前提,加強樣本采集的質量控制對血常規的檢測意義重大。手指采血的準確性、重復性較差,應嚴格采用靜脈采血的方法進行采樣,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可靠。抗凝劑的使用對血樣本的檢測結果會有較大的影響,血液樣本的稀釋也會對檢測結果有一定的影響,這都要求采樣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嚴格認真的采樣,才能保證獲得的樣本能夠滿足血液分析儀的要求,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
3.2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
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對檢驗的質量會有很大的影響。在開始檢測前應先檢查儀器能否正常運轉,核對儀器的準確性,對儀器進行校準,隨后進行檢測。檢測環境對檢測結果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般室溫條件18~22℃最為適合。檢測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檢測,保證檢測過程中的準確性,以期獲得較高的檢測精度。綜上所述,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過程所涉及的范圍較廣,檢驗結果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對獲得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帶來了困難,檢驗人員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準,以保障較高的檢驗質量,保障患者的血常規能夠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正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