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談中醫(yī)中藥抗乙型肝炎病毒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檢驗醫(yī)學時間:瀏覽:

  摘要:“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大約病遍于一方,延門合戶,眾人相同”,“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蓋當其時,適有某氣專入某臟腑經絡,專發(fā)為某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與現代醫(yī)學中肝炎病毒的傳染性特異的嗜肝性相符[4]。

  關鍵詞:中醫(yī)中藥,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單位:510515廣州市同合鎮(zhèn)南方醫(yī)科大學研究生二隊第一作者簡介:呂小燕女,28歲,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jiajia411816@126.com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0億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億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導致500000~1200000患者死亡,是全球十大主要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1,2]。在我國就有一億二千萬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比艾滋病的患者多一百倍。每年有30~50萬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變或肝癌[26]。

  一、現代醫(yī)學對乙型肝炎病毒的認識病毒是一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類型核酸,嚴格寄生,在敏感活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當他們處于細胞外時,并不表現生命活性,既無自主代謝,也沒有呼吸或生物合成,但當其核酸進入敏感活細胞后,便很快顯示其生物合成以及對宿主細胞的改變。

  因此,病毒是一類非常獨特的寄生生物乙型肝炎病毒(HBV)屬嗜肝病毒科,為環(huán)狀部分雙鏈DNA分子,該DNA分子包含四個開放閱讀框架,分別編碼衣殼蛋白,膜蛋白,聚合酶和j蛋白。乙型肝炎病毒顆粒由包裹乙型肝炎病毒的衣殼及外膜組成。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循環(huán)過程中,乙型肝炎病毒顆粒首先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羧基肽酶D結合,脫去外膜進入細胞內,然后再經衣殼蛋白的磷酸化而脫去衣殼,乙型肝炎病毒進入細胞核內,并在細胞核內轉變成超螺旋DNA(cccDNA)。

  超螺旋DNA是乙型肝炎病毒轉錄的模板,它可轉錄mRNA,mRNA指導合成前基因RNA并在細胞核外被衣殼包裹。以前基因RNA為模板,在細胞核外經逆轉錄合成乙型肝炎病毒DNA負鏈,隨后合成乙型肝炎病毒DNA正鏈。衣殼中的乙型肝炎病毒由膜包裹后分泌到細胞外以完整的病毒顆粒進入其它細胞,也可以重新脫去衣殼進入細胞核內,以維持細胞核內超螺旋DNA的數量[3]。

  二、中醫(yī)對乙型肝炎病毒的認識在祖國醫(yī)學雖無“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有關黃疸、脅痛、積聚、鼓脹、肝瘟等病癥的記載與病毒性肝炎頗相似,現代的中醫(yī)認為病毒性肝炎更近似于傳統醫(yī)學記載的“肝瘟”,有關“肝瘟”的記載始于《內經》,突出于明末清初的溫病學家吳又可的《瘟疫論》,他在該書中指出“夫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故而不少醫(yī)家認為病毒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種專一的瘟疫毒邪,又兼夾其他邪氣如濕熱瘀等相須為患。感受不同的瘟疫毒邪,導致各種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種因嗜肝濕熱病毒侵犯肝及脾腎等臟器而致以皮膚、粘膜黃染、脅肋脹痛、乏力、納差為主要特征并伴有病毒學指征及肝功能異常的一類疾病[5]。

  (一)多糖類化合物①香菇多糖(Lentinan):香菇多糖是從香菇的子實體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多糖蛋白,其多糖部分以甘露糖為主,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及微量的巖藻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等。肽鏈由天門冬氨酸、絲氨酸、賴氨酸、谷氨酸等18種氨基酸組成。②豬苓多糖:從中藥豬苓(Grifolaumbellata)中提取,有效成分為β-(1→3),β-(1→4)和β-(1→6)側鏈的葡聚糖。③草分枝桿菌多糖(Mycobactenaphleipolysaccharide,MPS):從非致病性草分枝桿菌中提取。④其它多糖:人參多糖,黃芪多糖,褐藻多糖,云芝多糖,冬蟲夏草多糖脂質體等。論文發(fā)表網多糖類化合物大多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能增強患者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打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狀態(tài),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多糖類化合物對肝細胞還具有保護和促進再生作用[6,7]。

  (二)γ-聯苯雙酯γ-聯苯雙酯(γ-DDB,4,4’-二甲氧基5,6,5’,6’-雙亞甲二氧基2,2’-二羧酸甲酯聯苯)為我國首創(chuàng)的治療慢性肝炎的藥物。盡管該化合物有口服吸收率低的缺點,但活性很好。γ-聯苯雙酯具有肝臟保護作用,能夠保護實驗動物的肝臟免受四氯化碳、D-半乳糖氨引起的肝損傷,降低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增強肝臟解毒功能等。

  (三)齊墩果酸齊墩果酸為四環(huán)三萜化合物,以游離體和配糖體存在于多種植物中,已成為臨床上常用的保肝藥物,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防止肝硬化的發(fā)生,促進肝細胞再生。該化合物幾乎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為克服此缺點,蔣朝暉等[8]合成了齊墩果酸的二元酸單酯二鈉化合物。

  (四)水飛薊賓(silybin)及其相關化合物水飛薊(SilybinmarianumGaertn)是歐洲民間草藥,用于治療肝炎。水飛薊種子富含黃酮,其提取物水飛薊素(silymarin)具有抗肝細胞毒,降血糖等活性,臨床上用于治療肝炎、肝硬化,其主要成分為水飛薊賓(silybin)、水飛薊亭(silychristin),異水飛薊賓(isosilybin)和水飛薊寧(silydianin),其中以水飛薊賓治療肝炎活性最強。

  (五)甘草甜素及其相關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從甘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有效成分,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甘草甜素能使升高的轉氨酶恢復到正常水平,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組織病理變化,并使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恢復。甘草甜素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起作用的化合物,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六)其他如生物堿類化合物。Yoon,SungJoon[3]等合成了2,5羧酸吡啶衍生物,該化合物在0.1μg/ml時,體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活性達到51%。

  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醫(yī)中藥

  傳統中醫(yī)從中醫(yī)學的陰陽五行并結合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特點,認為乙型肝炎病毒是嗜肝濕熱病毒,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藥大致分為清熱利濕(代表藥有茵陳、金錢草、黃芩、梔子、白花蛇舌草、苦參等)、清熱解毒(代表藥虎杖、大黃、垂盆草、連翹、水飛薊、甘草、苦丁香、板蘭根、山豆根等)、疏肝解郁(郁金,柴胡等)三類。現代中醫(yī)則多從藥代動力學角度研究中藥的單味或復方的抗病毒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日土县| 额济纳旗| 松阳县| 阿拉善右旗| 马尔康县| 宁海县| 隆安县| 河南省| 宁武县| 陆河县| 山东| 民县| 井陉县| 贞丰县| 中西区| 繁峙县| 汉川市| 黄大仙区| 盐边县| 满城县| 团风县| 沅陵县| 延庆县| 苏州市| 瑞昌市| 炉霍县| 永德县| 广宁县| 南昌县| 襄垣县| 北安市| 句容市| 天津市| 华宁县| 大庆市| 元朗区| 黑龙江省| 平泉县| 绥化市|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