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經濟結構需要深度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推進,而傳統型貨幣政策工具有所局限,需要發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獨特作用。十九大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為改革傳統貨幣政策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央行已經建立了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定向降準和臨時流動性便利( MTLF) 等多種新型的貨幣政策工具,這為后續的進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創新型;貨幣政策;傳統貨幣政策工具
《金融世界》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新華社主管、中經社控股集團主辦,面向國內外高端讀者公開發行的財經雜志,通過強化新聞性、專業性、建設性和權威性,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金融旗艦雜志。
一、我國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簡述
2013 年以來,為了改變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全面覆蓋的治理模式,中國人民銀行陸續創立了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以期達到有針對性的有效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1月正式公布啟用SLO作為公開市場操作(OMO)的必要補充。SLO作為一種公開市場操作的具有靈活性的補充性工具,其實就是超短期的逆回購。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投放資金,增加貨幣供應量,進而解決市場上突發性、短期性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2013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首次披露創設常備借貸便利(SLF),隨后在10個省展開 “常備借貸便利試點”,對金融機構展開操作,提供流動性支持。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主動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申請。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進行“一對一”的交易,金融機構需要質押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公司信用債的等。
MLF 是我國中國人民銀行于 2014 年 9 月提出的用于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一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采用此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目的在于刺激商業銀行向特定的產業和行業發放貸款,可以通過調節MLF的利率和操作對象,引導獲得資金的商業銀行把款項帶給“三農”和“小微”等實體企業,以此來激活經濟中的特定領域。
PSL 是 2014 年 4 月首次披露創設的一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期限為 3-5年,僅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進行資金的投放,目的在于支持“棚改”、水利工程等國家重點和公共事業中的項目,為其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來源,可以起到降低這部分社會融資成本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對中期利率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于 2108 年 12 月決定創設 TMLF,用來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TMLF 的時限為 3 年,為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實體企業提供期限較長的信貸資金。
我國于2014年4月25日首次執行定向降準金融政策,是屬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舉措,有利于將金融資金更好的投放到“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從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二、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較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優勢
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相對于傳統型貨幣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優勢。
(1)資金流向具有定向性
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面向的全部市場,產生的是全局性的政策效果,會對所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和信貸投放產生影響,政策效果的影響面廣、作用強。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地根據不同銀行的情況進行資金投放,有時會造成資金不流向需要的領域;而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對象和操作領域均有所差異,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金流向的需要進行設定,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其定向性增強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根據其政策目標的不同,針對的操作對象和領域也會有所差別,尤其是常備借貸便利(SLF)是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主動地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資金投放請求,并且中國人民銀行與提出請求的金融機構進行“一對一”交易,能夠更加針對性地解決不同金融機構的不同問題,能夠達到精準的解決不同領域的有效管理。與此同時,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定向性更加有利于其取得一定的結構性調整的效果。
(2)合格抵押品的范圍有所擴寬
2014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不斷拓寬合格抵押品范圍,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信用級別高的債券和商業銀行所擁有的信貸資產定義為合格的抵押品。2015年,合格抵押品的范圍進一步拓寬,將地方政府的債券納入到 SLF、MLF、 PSL等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抵押品范圍中。
(3)與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比較分析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面向的是全部市場,產生的是全局性且較為猛烈的政策效果,會對所有的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和信貸投放產生影響,政策效果的影響面廣、作用強,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銀行的情況進行資金投放,有時會造成沒有流向需要的領域。其是有針對性地面向不同的金融機構,根據其政策目標的不同,其操作對象也會有所差別,尤其是常備借貸便利(SLF)是金融機構根據自身流動性主動地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資金投放請求,并且中國人民銀行與提出請求的金融機構進行“一對一”交易,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金融機構的不同問題,能夠精準地解決不同領域所面臨的資金問題。
(4)與再貼現政策的比較分析
再貼現貨幣政策工具是使中國人民銀行處于被動位置的。再貼現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實施的效果取決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如果商業銀行采取其他的方式來改善流動性不足等的問題,那么中國人民銀行就不能按照預期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控,如果商業銀行過度依賴再貼現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流動性,那么就會給中國人民銀行帶來過大的壓力,從而削弱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能力。與再貼現政策相比,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在操作上,更具有主動性,除了常備借貸便利(SLF)外,其他的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均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每階段等情況制定相應的操作量和操作利率來引導市場利率,進而緩解市場上流動性不足等問題。
(5)與公開市場業務政策的比較分析
公開市場業務若要產生較好的調節效果需要眾多的基礎,首先要有發達的同業拆借市場和國債市場,再次金融機構要對貨幣政策工具敏感,最后還需要居民具有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然而現階段,我國國債市場面臨著國債的品種單一等問題。現階段流轉于我國金融市場上的國債主要是中期國債,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是比較少見的,這樣的債券供給結構會導致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時,不能滿足短期投資者的資金需求,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公開市場操作的實施效果。然而,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實施效果的實現不需要這些前提基礎,可以較為直接的影響中介目標,進而實現對總體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