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經濟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來自生活、應用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還具有宏觀上的概括性、抽象性特征。而案例教學又側重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具體形式多樣。將案例教學應用于經濟類課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也使得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真正進行了有機結合,這種教學方式在各個院校中普遍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應當加強案例教學在經濟類課程教學中的靈活應用,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強化課程實踐性和育人價值的目標。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經濟類課程;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引言:在教育改革大環境中,針對于經濟類課程的綜合性問題,教師應當深入探究其適用的教學模式。而且經濟類課程有很多理論性的內容,學生通常在課堂教學中被動接受來源于教材的知識,在獲得知識之后,卻在應用中無法自由發揮,沒有做到知識的內化和遷移處理,難以適應社會的實際要求。案例教學一改傳統方式中單純的講授式教學,改變了“教”與“學”不相稱的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具有現實意義。
一、影響案例教學法在經濟類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因素
(一)師生地位因素
新課改提倡以生為本,發揮教師引導性的特征,而案例教學的應用目的,也是在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果學生未能把握案例中的角色,仍然處于被動狀態,也不知如何表達觀點,外加教師一味地進行引導,則案例教學只會變成舉例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落實現代教育思想,做好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不斷提高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和習慣。
(二)專業系統因素
一個專業的課程中必然存在內在聯系,是一個系統化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學生在學完這門課程后,也會對這個科目有更加健全的認識。經濟類課程也是如此,教育學者在設計這門課程時,也考慮到了其理論與系統性,使其更為嚴謹和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時也要顧及這些特點。為了解決案例孤立存在、缺乏層次性等問題,案例的選擇或編制要從縱向深入的角度,向系統化方向發展,提升案例教學在經濟類課程中運用的專業程度。
(三)教師水平因素
以往的經濟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只要將教材中的知識向學生講解即可,但是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則要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不但要在課前進行針對性地選擇案例,使案例進行更新,緊隨時代潮流;課中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出決策,最終有所感悟,還要分析在案例情境中的不同要點。可以看出教師自身的水平,也是影響案例教學實際應用的一項重要因素。
二、案例教學法在經濟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精心準備案例
在經濟類課程中推廣案例教學法,并非是讓其完全替代傳統的理論教學,而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是基于理論教學基礎之上的,它只是對理論教學的完善,所以在選擇案例時應考慮到其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另外需要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發展活動中的新現象,獲知經濟學相關新動向,及時對案例教學中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更新。另外,選擇與投用案例時,也要考慮到學生實際分析與理解能力,對案例的難易程度及時調整,令案例更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案例教學具有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課上一般使用個體、分組、全班討論的形式。其中的分組和全班討論,能夠活躍討論氣氛,使案例促進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實現集思廣益、啟發與拓展思路,推動學生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認識,也強化了他們的分工合作能力。教師應緊密結合經濟類課程的具體內容、情境,以及學生的特點,合理組織案例教學。
(二)注重案例中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如何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化復雜為簡單,關鍵在于能否牢牢把握本堂課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問題。比如在分析某公司中公關危機案例中,教師在講解本案例時,可以專注于講解該公司處于的經營環境,或者市場營銷中公關的情況,或是公關學中的危機處理方式。所以教師應深挖案例中的主要知識重點,不能泛泛而談,因為案例的知識要點也是存在范圍的,抓住其中的要素能夠讓學生跳出答非所問的誤區,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案例教學是一種模擬真實情境的社會實踐,讓學生足不出課堂便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于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不但學到了新知,也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符合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的教學原則。
(三)使用信息技術,助力案例教學
堅持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結合,是優化案例教學法在經濟類課程中應用效果的一項重要手段。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環境中,學會使用相關軟件輔助案例教學是必要的舉措。依照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案例,使用教學軟件強化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反饋三大環節,才能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在選擇好教學案例之后,教師可選擇特定的教學平臺將內容向學生發布,實現課前、中、后的一體化,學生只需要一個客戶端便能完成所有學習任務。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展開學習,也確保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待課程內容發布之后,軟件能自動記錄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是否完成,以及課堂提問、討論話題參與程度等情況。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各項學習情況信息,得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習狀態。這與傳統的案例展示結合小組討論相比,使得案例教學對經濟類課程教學過程的記錄更加清楚,也著實讓每一位學生都需要事先準備、收集整理資料等,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是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而經濟類課程教學內容上的復雜性,也同樣要求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有所轉變,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實施案例教學法,轉變了單純關注教學內容的傳統教學思想,強化了師生互動,讓教師更加關注教學實效,將目光投射在學生的能動性上,構建起了與經濟類課程相適宜的教學體系。所以,經濟學教師要認真研究案例教學中的新情況和問題,使其與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適宜,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進而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陶爽.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經濟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39):29.
推薦閱讀:微觀經濟學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