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思政改革主要依賴于案例教學,案例的選擇、組織和實踐對課程思政的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針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案例選擇問題進行了研究,重點討論了案例中不同思政教育目標的融入問題以及案例思政的實現方式和具體實踐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案例;計量經濟學
0 引言
課程思政是推進思政教育的必然選擇,課程思政改革需要針對不同課程內容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它的課程思政就需要結合課程的具體內容來進行。由于在講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方法時,必須結合特定的題目或者案例,所以,有目的地選擇既能講清楚課程的知識點,又能履行思政教育使命的案例就成為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中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而進行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案例選擇,還必須解決好以下一些問題。
1 案例由誰選擇
1.1 教師選擇為主
任課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負責人,不但承擔著課程理論的講授任務,更肩負著在課程教學內容中進行思政教育的使命,而計量經濟學課程幾乎全部的內容都是基于案例來講解的,思政要素的提煉也主要來源于這些案例,所以,教師理應對課程思政的案例負責,不但需要恰當地選擇能夠講解課程理論和方法的案例,更要在理論和方法的講解中融入一定思政教育目標。
1.2 學生選擇為輔
教師為主的案例選擇并不是說學生完全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沒有主動性的學習不能夠實現預想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也參與其中,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被動的教育才會變成主動地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劃定某些特定的范圍,讓學生參與一部分案例的選擇。這個特定的范圍,可以結合案例的組織設計來考慮。只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和啟發,他們是可以找到合適的案例的,而在尋找和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標就會逐步實現。但由學生進行案例選擇的前提一定是教師有預先設定的思政教育框架,學生的工作是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完成的,學生不能不受約束地任意發揮。
2 案例如何組織
2.1 總體組織原則
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所選擇的每個案例是為課程特定的內容服務的,相對來說,各個案例之間缺少特定的聯系,對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以能夠解釋概念和學習方法為前提,這就使得課程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相對完整,而對案例所反映的問題缺乏重視。課程學習中學生不會思考案例內容本身的意義,只會關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課程知識點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論方法是否得到了清晰的呈現。課程思政改革,就需要若想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在不影響課程既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的前提下,讓學生重視課程案例內容本身帶來的思考。課程思政不需要也不應該改變課程既定的理論體系和教學重點,只是希望學生在完成課程知識學習的同時,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教育和啟發,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思政案例的總體組織原則是不偏離課程原有的理論講解體系,但在課程知識體系下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組織和設計。
2.2 具體組織方式
在能夠講解清楚課程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方法理論的前提下,對思政案例的組織和選擇無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照思政教育的目標設定主題,然后尋找相關案例;另一種是在根據不同章節內容講解需要而選擇案例時,有目的地選擇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案例,然后將所有的案例的思政教育價值重新進行梳理,獲得一個相對完善的課程思政案例教育體系。盡管兩種方式最后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但顯然后一種方式更容易實施,案例組織工作能夠比較容易完成。
3 案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標
課程思政建設離不開基于課程知識的思政元素的提煉,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案例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政要素,將它們系統性的提煉和總結就能夠很好地完成課程思政的建設工作,以案例來進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能夠得以實現。結合以往的案例教學經驗,總結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可以考慮分層次、分目標地踐行課程思政教育的使命,具體地講,可以從案例中提煉如下一些方面的思政要素,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1)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比如通過研究吸煙與肺癌發生的關系這樣的案例,提醒學生健康生活的重要,鼓勵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對身邊事的關注與思考。比如通過研究學校食堂飯菜銷售數量與影響因素分析的案例,通過研究大學生消費支出與生源地、家庭收入、是否得獎學金等因素關系的案例,學會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得到有信服力的結論。
(3)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認識。這樣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居民消費支出變動的研究,地方教育支出與地區經濟發展、地區人口數量、人均教育消費等影響因素的關系研究,中國國內旅游收入的增長與國內旅游人數、各類型人口人均消費、鐵路里程數的關系研究,我國各行業投入產出關系的研究等。這些案例用真實的數據來分析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既能看到成績,也能顯示問題,對學生的教育和啟示更有說服力。
(4)對我國經濟政策效果的科學評價。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不斷地有具體的政策被推出,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測量,政策作用是否明顯等,都可以借助計量經濟學中具體案例來分析。比如關注中國儲蓄和收入以及相關政策的關系,就可以了解相關政策的效果。
(5)對專業知識和專業問題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本門課程選修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其中大量的案例與學生的專業學習領域相關聯,比如我國進出口貿易問題、股票市場問題、勞動力就業問題等,都分別能與各自專業的學習相呼應,案例所揭示的變量間的關系能讓學生對具體的專業知識有更切實的體會。而且,結合這部分內容可以將案例搜集的工作安排給學生,這也能培養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敏感性。
推薦閱讀:宏觀經濟學教材怎么安排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