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基層政府是民情體現的重要根據地,它的工作水平和行政機構的運行效率密切聯系,它是我國行政機構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也根據基層政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對財政預算工作進行了分析,了解了其中常見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若要改進基層財政預算效績管理,就需制定科學性和可執行性的預算計劃,將資金合理的分布于各項工作之中,以不斷提高政府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從而推動基層財政工作得到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解決對策
作者:吳金鎖
我國的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層財政工作做得充分到位,而基層財政工作質量又與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財政預算制度在時代改革步伐中的進步。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在2004年時,我國對預算法開始了修訂,歷經十年,預算法在2014年8月31號正式通過預算法修正案,以新穎的管理方式對預算制度進行改革,使得預算制度在有方向的基礎上,更加成熟,現代財政制度也因此成立。我國預算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行政事業單位,所以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求企業準確地把握新推行的預算法,對預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實現資金的合理配置優化作用,促進單位財政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基層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意義
(一)加強基層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完善公共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
一項公共資源如果能夠得到合理的運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整個社會公共福利的水平,所以在優化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條件下,要分析實際的經濟活動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素,以不斷的完善預算制度,通過運用績效經濟性和效益性,創立科學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在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基礎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二)增強基層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可以使財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和精細化
預算效績管理需要將績效同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融合,才能實現其科學化的管理效果。現階段,我國基層財政預算管理在諸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以使得財政管理工作不能夠完全的達到科學化和精細化。所以,要想財政管理工作能夠達到科學化和精細化,需要政府部門樹立自身的形象,并加強管理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將科學發展觀融入到效績管理中,以掌握財政工作的規律,不斷地增強基層財政預算效績管理,在完善財政政策和法規的基礎上提高財政管理的工作水平,進而提升不同部門行政管理水平。
(三)增強基層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可以化解預算收支矛盾
增稅和舉債這兩種情況往往是導致政府預算出現收支矛盾的導火線,當政府部門在對公共稅收進行調增時,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給政府部門帶來壓力和風險,所以政府部門會采取發行公債,以彌補財政赤字,可是發行公債對財政困難的解決只是暫時性的,它會進一步的導致經濟發展進入另外一個死循環中。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政府部門的收支矛盾,需要通過管理觀念的轉變,來對我國現有的財政預算效績管理進行改革,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并構建部門預算支出管理機制,在防止財務風險的過程中,確保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提升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促進基層財政高質量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預算編制內容,制定有效的公共財政預算制度
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水平在提升的過程中,需要基層政府在將預算管理和財政管理相結合的條件下,制定績效考核內容,以促進預算編制工作的不斷完善。當然對公共財政的合理優化配置,也是預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所以,基層政府在開展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據實的調整預算方案,以建立合理有效的預算機制,使得政府資金的使用能夠在預算之中,以實現財政預算的精細化管理。
(二)構建公共財政預算項目庫,增強財政預算制度執行力
基層政府在財政預算校際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所關注的不應該僅僅只是效率,還應該把該項工作的效益作為主要工作任務,構建公共財政預算、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項目庫,對財政過程中的使用資金進行細化的記錄,以明確各項資金使用所帶來的效益。在此過程中,也要確保預算制度能夠順利的實施,所以還需要對財政預算制度的執行力進行加強。
(三)行政事業單位應勤儉節約、講求績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治理國家的根本,而這一理論的應用在新預算法的規定中也有所體現,它要求各級預算要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并且把握績效與收支平衡的原則。而其中的勤儉節約,包括厲行節約和勤儉建國。也就是說,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時,要在提高績效的過程中,把勤儉節約體現出來,使得各單位在各項經費支出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各單位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不得花冤枉錢,不得做假賬。所以勤儉節約這一觀點是財政資金能夠得到合理優化配置的重要保障。當然績效管理在新預算法中也曾多次被提到,并將預算的編制、審查、預算執行、監督、決算審查的全過程融入了績效管理,要求其在效率達標的基礎上增加效果,比如說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要通過各項績效評價的結果,來制定相關的績效管理目標;人大在對預算審查進行報告時,也要就提高預算績效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各級政府、部門與單位之間也要有效地對其進行評價;而在草案進行決算時,也要對其重大投資項目的資金使用以及績效情況進行排查。所以,預算單位在開展預算工作的過程中,要對它的執行進度以及年終預算的完成率與效果進行關注,在使得各項成果都達標的過程中,分析行政經費的節約率,把勤儉節約和講求績效緊密結合起來,并發揮其成本效益,以使得更好、更多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能夠出現在社會公眾的生活中,使得財政性資金能夠有效地運用于民生項目中,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
(四)行政事業單位應重視風險管理,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在新預算法中明確指出,各部門和單位是本部門和單位預算制度的執行主體,對本單位和部門的執行全過程負責。也就是說,這一新的預算法對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行為有了約束條件,更加關注于執行行為所附有的法律責任,當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得管理層的預算管理才能得到實施,充分的發揮了預算單位管理層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預算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預算單位管理層應該對自身的身份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依靠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本單位在預算執行中的主體角色,在規范業務流程的過程中進行風險管理,以積極的態度去執行單位預算,以使得單位業務能夠穩健高效的運行。雖然我國在2014年1月就已對行政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進行了實施,但現階段的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屬于零碎化的狀態,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還缺少程序性的全面業務梳理,無法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防范,對內部人員、財政以及權力的管理也沒有平衡的機制,以及未能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將科技手段合理的應用到內部控制管理中,以導致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新預算法的推行過程中,預算單位要充分的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創立良好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承擔起主要執行結果,以保障預算的執行能夠合法合規,使得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都能夠有序的開展。
三、結語
預算項目績效考核的實施,不僅僅是預算執行單位的工作,它與基層政府財政的工作質量也是息息相關,所以要做好預算管理工作,就需要財政部門能夠合理有效地與預算部門進行合作溝通,以不斷用數據和實際情況,來調整績效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足,以促進預算工作的執行,提高基層財政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海霞.地方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 (27):41.
[2]任偉峰,肖桂芹.基于預算績效管理的基層財政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9 (09):75-76.
[3]蔡建順,許本紅.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問題解析[J].金融經濟,2019 (14):185-187.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論文績效管理在教育培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