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經濟管理類論文投稿發表了如何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隨著現代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了各種問題,例如各地區的農業資源不能合理配置,農民缺乏信息化意識、國家重視不夠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呢?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論文投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研究
農業經濟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現代化生產設備進行多方式的收割,也要學會利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對整個農業經濟管理出現的信息進行具體研究,從中得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農業經濟體系。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傳統農業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得到互相融合,從而在整體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主要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做出具體分析。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內涵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收集和整理現代農業有關的農業信息,有選擇的挑選適合現時代農業發展的有效信息。從而對這種信息進行普及到農村各個領域當中,推動整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不僅僅包括收集各種農作物生長的所需物質條件和生長的最后成果,也需要對他們所需要生長的各種自然影響因素和其他農作物的影響信息進行收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收集各種農業信息,從中得出適合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法策略。能夠有效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加高農村生產的效率。通過這種信息化收集能夠實現農村資源的有效整合,促進農村的農業生產的相互交流。我國傳統的農業結構是單一的品種種植,這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要求。而進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整理就能對這個地區的地質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從而合理的種植農作物,提高農民的經濟生產效益。
二、現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問題
(1)農民缺乏信息化意識。我國農村常駐人口缺乏信息化技術知識,無法做到能夠真正的對農村土地進行合理的使用。農民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接受現代教育,這使得他們不能接受科學的理論知識。無法利用科技發展農業的帶來的便利條件,跟不上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潮流。而且他們也缺乏使用現代生產設備的技術支持,不能利用現代設備進行更加效率的產物收割,播種和各種農業管理。
(2)無法完善農業管理信息。在我國各農村地區,現在主要是依靠單一的農民手工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我國的農業管理信息化組織也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信息化服務系統,農民無法根據現有的農業信息化資源,對本地區的農業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而且在這個農業組織機構中發布的信息也有可能存在虛假信息,沒有權威性,導致農民因為理解錯誤的農業信息,從而對農業生產產生巨大的阻礙。農村農業組織無法依靠現代的網絡技術和管理系統進行統一收集信息,不能及時的對農民提供信息支持。
(3)國家重視程度不夠。我國目前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國家沒有對農業生產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現時代的農業生產主要是依靠傳統的手工器具進行人工播種和人工收割,這極大的阻礙了農業生產效率,而且也不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我國政府現在主要對大規模的農業種植提供資金支持,利用現代化生產設備進行自動化管理,這就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生產效率。但是國家現在對于小規模的農業生產還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無法讓農民能夠利用生產設備進行高效率的農業生產,資金支持還很不夠支持農業的發展需求。
(4)缺乏專業化信息人才。
人才是生產發展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國的農村區域大多信息化人才去大城市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很少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這就使得大多數農民都缺少大計算機操作水平和相關設備的使用水平,無法正確的使用相關的設備進行信息收集,也無法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管理整個農業生產。這就大大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情況也愈演愈烈,大多農村信息化人才就更加不愿意留到農村參與到農業生產當中。
三、如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
(1)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我國要著手加強對農民的綜合素質提升,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依靠專業的信息化人才向他們傳播正確的知識理論。國家和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農民再教育,為他們提供學習的場所和設備。利用不同媒體和網絡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意義進行宣傳,使農民能夠提高農業經濟信息化的認識。借助政府的人力資源把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相關知識傳授給農民,使他們能夠應對現時代的農業生產要求。而且伴隨著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們也就掌握了農業生產的規律和技術設備的使用情況,大大提高了農村農業的生產效率。
(2)完善農業信息化資源。我國政府要加大完善農業信息化資源的力度,對全國農村各地區的農業資源進行有效的信息收集,然后再將它們傳輸到各大網絡數據庫當中。農民通過對數據資料的查閱,能夠使他們一目了然的認識到當前農業存在的發展弊端和該如何進行農業資源的有效配置。信息化資源要符合當前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使農業實現科學管理。為農民提供正確的科學理論知識指導,能夠使用正確的技術規范進行農業生產。
(3)政府加大資金支持。這就要求國家要加大對農村農業生產的投資力度,引進大量先進設備,普及到農民的生產方式當中。使得他們能夠利用現時代的生產設備高效率的完成對農作物的種植。依靠農村網絡整體帶來的信息化因素影響,對農民進行農業信息化普及,使他們能夠在根本上理解農業生產的的條件,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
(4)培養信息化人才。我國要在全國各農村地區開設教授講座,利用專業性人才對農民進行有效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指導。而且我們在對于設備的使用當中,還可以配備相應的技術工作人員向農村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訓。將他們集合起來,在根本上對他們進行信息化改造,使他們的理論知識能夠適應現代生產的需求。信息化人才對于整個農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一定要在教育層次領域逐步挖掘信息化理論人才,將他們真正的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中。
總之,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現時代的農業生產需求,這就要求我國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在農村地區投入大量資金,使他們能夠在技術設備方面有深厚的基礎。還可以利用提高對農民的網絡信息化水平,使他們能夠真正的享受到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條件。加大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培養技術型人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松林.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05):200.
[2]曲紅霞.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20):67-68.
[3]楊柳.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6,(07):54-55.
[4]池永清,張瑜.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2):153.
[5]孫海平.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2,(13):51.
[6]楊忠東.當代大學生性道德價值取向及對策研究——以四川部分高校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5,04:63-65.
作者:張懿
推薦閱讀:《人參研究》(季刊)創刊于1988年,由吉林省人參研究院、吉林省長白山天然藥物研究院主辦。主要報道人參、西洋參和長白山天然藥種的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藥理藥化研究,加工工藝和新產品開發等。讀者對象主要是參業工作者、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學生及參茸經營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