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經濟學人才拍洋的課程設計和培養模式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這篇經濟類論文范文主要探討了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設定相關的培養目標,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探索多種聯合培養模式,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西部經濟管理論壇

  關鍵詞:經濟類論文發表范文,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計

  經濟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既要符合經濟學專業發展的特點,也要順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要求,緊密結合經濟發展優勢,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構建符合國家經濟長遠發展的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一、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一)何為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1998年在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普通高校教學工作會議上,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周遠清對這一概念作出過闡述,他認為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它具體可以包括四層涵義:培養目標和規格;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整個教育過程;為實現這一過程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一整套管理和評估制度。因此,當我們考慮經濟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什么?也就是說經濟學要培養什么人?

  (二)以能力為評價指標的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

  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對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理性思考和周密設計,具有價值導向、標識價值和激勵價值(王嚴淞,2016)。人才培養的目標要符合社會需求,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來自于人的自身能力的高低。這種能力的不同使人就業于各行各業中。那么,“能力”的內涵是什么?從經濟學專業角度看,能力應該包括熟練的外語能力、經濟數學運用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及經濟活動實踐能力。這是基本的能力,這些基本的能力通過進一步的科研和實踐鍛煉形成了人的創造力,創新得以實現。因此,從市場需求出發,經濟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建立基于能力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三)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通過支持學生參與科研、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在不同的視野角度下,“能力”通過大學的課程體系安排來實現,又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方式加以提升,并通過一整套管理和評估制度保證人才培養的實施水平和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養的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一)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門課程要素統一指向培養目標的系統(崔穎,2009)。課程體系的設計要以培養方案為依據,使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對應有特定的培養目標(李剛,2014)。一般情況下,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通識通修課程模塊,學科專業課程模塊,以及科研訓練與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通識教育模塊主要由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組成。通識教育必修課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體育、軍事理論、大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則根據各個高校的不同的培養理念,所安排的課程有很大的差異性。

  (二)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

  以能力培養為主的經濟學專業培養思想,就是要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和要求的基礎上,實行分類分層次培養。根據經濟學的學科特點,形成以學術創新為導向的理論經濟學學術人才培養方向和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的商務應用經濟學人才培養方向。具體來說,在通識教育階段,按照本科人才培養的“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本科教育原則,構建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推進人文藝術類、社會發展類、哲學思維類、數學方法類等與經濟管理相關專業知識之間融會貫通,在最基本的知識領域為學生提供多學科交叉的精品課程,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修養。

  三、基于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過程

  貫徹“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育理念,從過去的“以知識為中心”轉變成“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過程,把傳統固定的教學過程轉變為教學互動的選擇性過程,把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全面引入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討論式、體驗式、探究式、案例式、在線式、情景式等現代多種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的“以教師為主”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問題,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引入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引入經濟管理類跨專業仿真模擬實訓訓練,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實現經濟學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和經濟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引入本科生導師制度和創建經濟學實驗班,使教師更好地對學生因材施教,進一步加強專業指導和學術引導。聘請企業界相關人士或者邀請國內外大學的知名學者就其擅長的經濟研究課題,展開專題討論。探索多種國際合作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努力探索多種聯合培養模式,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四、基于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

  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僵化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鼓勵教師把創新方法、創新精神融于課堂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創新。細化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加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考核評價指標,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縱向、橫向課題,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區市級的學科競賽、科技和科研活動,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在教師的指導下發表學術型論文和創新性科技論文。凡是在學期間獲得的各項學科競賽獎勵,經學校教務處等相關部門認可后可登記在冊,計入學生本人學籍卡,并作為學生評選獎學金、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免推研究生、推薦國際、校際訪問學者等條件之一,引導學生積極創新。全面改革考試制度,鼓勵教師根據課程特點、課程學習的目的和要求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注意發揮考試制度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運用考試指揮棒來引導學生自覺培養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改善教師科研激勵、獎勵機制,形成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相統一的機制。支持教師積極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積極承辦全國性學術會議。鼓勵教師將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融入課程內容中,激發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錢書法,崔向陽.基于創新教育的地方財經類高校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2,No.259(3):38-40.

  [2]李剛.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鄭州師范教育,2014,(04):78-81.

  [3]崔穎.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03):88-90.

  [4]張士強.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之要義[J].2017,(11):30-35.

  [5]王嚴淞.論我國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J].2016,(08):13-19.

  作者:李鴻雁 夏淑琴

  推薦閱讀:《西部經濟管理論壇》(原: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季刊。原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已整體并入西華大學。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原《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更名為《西部經濟管理論壇》,國內外公開發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峡江县| 噶尔县| 中方县| 同仁县| 布拖县| 汉寿县| 四会市| 深州市| 米脂县| 五指山市| 习水县| 永济市| 山西省| 易门县| 遂溪县| 林州市| 阿巴嘎旗| 永城市| 轮台县| 汉寿县| 奇台县| 青田县| 西林县| 江城| 泗水县| 呈贡县| 农安县| 平邑县| 新平| 兴业县| 建阳市| 南平市| 吉隆县| 化隆| 漠河县| 清丰县| 高陵县| 景泰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