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國西部地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多樣,發展旅游經濟有許多優勢,又有一系列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限制。在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旅游業和西部大開發的積極推動下,西部旅游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從1999年至2006年,西部12省區市旅游總收入從1656億元增長到3608億元,增長118%,入境旅游者從438萬人次增長到915萬人次,增長109%;旅游外匯收入從13.6億美元增長到31.4億美元,增長131%;2007年中國西部12個省區市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已達8.6%。我們也經常看到“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繼續減少,沙塵爆發生更加頻繁,土地沙漠化在加重” 等有關西部環境質量下降的報道。這首先與自然環境本身有關,但我們不能否認與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的某些不合理做法有關。如何揚長避短,既能發展旅游經濟,又能保護環境,關系到西部旅游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下面我們詳細分析我國西部旅游經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一、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優勢分析
1、 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自然資源優勢
中國西部包括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西部氣候復雜,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景觀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獨特。這里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風景區,如石林、麗江、大理、西雙版納、香格里拉、黃果樹瀑布、九寨溝、黃龍、長江三峽、桂林山水、祁連山冰川、峨眉山、青藏高原、天山天池等,他們對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 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人文資源優勢
西部地區是中華民族及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50個少數民族主要都居住在西部地區。所以,西部地區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秦始皇兵馬俑、都江堰、拉薩布達拉宮、“絲綢之路”黃金旅游線、敦煌、等世界級風景名勝享譽全球.。
3、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區位優勢
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緬甸、老撾、越南等14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余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91%。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境外游客可以更方便地進入西部地區,必然使西部地區的旅游邁上新臺階。
4、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政策優勢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經濟落后地區,自從實行西部大開發以來,在發展旅游經濟方面享有許多力度大、為期長、涉及面廣的優惠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二、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劣勢分析
1、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自然資源劣勢
雖然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但是與東部相比又存在許多劣勢。西部許多地方常年干旱少雨,生態系統比較脆弱。目前主要問題有:一是植被破壞嚴重 。由于亂采,濫挖,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森林的覆蓋率降低,草地退化、沙漠化、荒漠化加速,近年來西部地區頻繁發生沙塵爆等惡劣天氣;二是濫捕亂殺和動物失去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部分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三是水資源缺乏和不平衡加劇。西部地區的許多地方缺水現象日益加重,出現河流斷流和湖泊的萎縮、咸化、干枯現象,使水景旅游資源質量下降或不復存在。
2、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人文資源劣勢
西部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東部。對發展旅游經濟來說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影響了旅游的接待能力和質量;交通通訊不便,使得一些景區的可進入性差,從而使許多潛在游客望而卻步;人才缺乏,旅游的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對外開放的意識不強,市場經濟觀念淡薄,從而影響的市場的開拓和旅游商品的開發等。
三、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重要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優勢明顯多于劣勢。而且由于西部總體生態系統脆弱,對于許多地區從長遠利益而言,發展旅游業比發展農業、工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都要高。所以,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對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發展旅游經濟可以增加經濟效益
旅游是一項高消費的活動。發展旅游經濟可以直接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據統計,一個國家政府從旅游業中所獲得的利益是投資的3至5倍。因此,通過發展旅游經濟,可以回籠貨幣,創收外匯,為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抑制通貨膨脹;據測算:“在中國,旅游業每收入1美元,可從使國民經濟增加3.12美元產值,使第三產業相應增加10.7美元產值,使利用外資金額增加5.9美元。” 所以,發展旅游經濟可以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2、發展旅游經濟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因為旅游業是一種產業關聯性大的行業,所以,發展旅游經濟能帶來很多就業崗位。“旅游業的迅猛發展使就業人數得以大大增加。這占當年中國就業總數(7億多)的0.27%。然而,據有人估計,1999年由于旅游業,各行業的就業總數約為1050萬人。” 我國人口多,就業問題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大力發展旅游業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
3、 發展旅游經濟可以使社會產值和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
“通過發展國內旅游業又可以看到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的收入流向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所以,發展旅游經濟可以改變東西部貧富差距過大的局面。
4、發展旅游經濟有利于西部文化、教育等的發展
旅游者來自相對發達地區,他們的言談舉止、衛生習慣、經商意識等,都會給當地人以示范效應。如果旅游者去發達地區旅游,則他們會把當地的美好的東西帶回本地,這樣就加強了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溝通和了解。只要我們努力消
5、發展旅游經濟能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旅游業的污染遠遠比大多數其他行業要小。當我們進行旅游地規劃和開發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盡量減小因開發不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把對環境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開發。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業本身的垃圾排放量就小,同時,對游客和當地居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使人們懂得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減少對當地環境的破壞,并且可以拿出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環境保護事業,從而改善當地的環境生態。
總之,無論從哪一方面說,發展旅游經濟對西部的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的可持續發展都是有益的。
四、西部發展旅游經濟的對策
1、制定西部地區旅游開發總體戰略規劃
旅游戰略規劃,“是對未來不確定因素在眾多限制條件下的深度思考和研究,以確定未來的發展,降低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要采取戰略性的措施發展旅游經濟,走出一條在充分利用自然風光和文物古跡的基礎上,以民族風情特色取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突出西部地區的民族特色
西部地區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民族種類多、分布地域廣,我國三分之二的少數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區。要充分發揮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自身的人文優勢和自然優勢,充分體現本地區、本民族的特色,創造獨特的民俗風情旅游項目。
3、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旅游經濟也是一種經濟現象,是經濟現象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旅游成為以游客為主體的供給與需求體系,真正實現旅游產業組織過程的市場化和資源配置的自由化。” (鄉P19)要研究市場動態,把握游客的需求,找出哪些項目和活動符合旅游需求的大眾行為特征和細分市場特征。
4、發展多種形式的旅游經濟
從西部本身看,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應根據不同的資源特色開展不同的旅游活動。從旅游需求來看,受旅游者經濟、文化、性格、愛好、休閑時間的多少、身體狀況等條件的限制,不同的消費者對旅游的需求種類、層次等不同,而且這也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所以,要審時度勢,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改進和創新,生產出品位更高、配套更好、服務更優的旅游產品。另外,搞好與旅游有關產品的生產、宣傳、銷售等工作,積極增加經濟效益。
5、保護與開發相結合
“任何旅游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生態環境,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旅游活動。” 現代人旅游是為了休閑,都追求優美舒適的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對保持和增強旅游的吸引力至關重要。對此一方面,要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強相關法制法規的建設,嚴格管理。確保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阻止生態退化,以使西部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斯洛博丹•翁科維奇.旅游經濟學. 商務印書館. 2003
[2]羅明義.現代旅游經濟.云南大學出版社. 1994
[3]王允才,郭煥成,徐輝林.鄉村旅游規劃原理與方法. 科學出版社. 2006
[4]羅明義.旅游經濟分析.云南大學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