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由于全球經濟持續的萎靡,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時代,要想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有自己的一番作為,我們必須適應時刊發展的需要,自主創新,自我反省,以便在國際界贏得一聲話語權。
關鍵詞:中國經濟;改革;新政策
中途分類號:F09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一、背景以及問題的提出
隨著十八大的落幕,政府把改革再次提升到解決中國經濟的主要措施上,我們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應對國內外一切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因此,中國必須尋找一條適應自己經濟發展的道路,擺脫世界經濟的束縛,創造出屬于自己,適合自己,又超越世界的自我經濟之路。
二、我國主要經濟指標的形式特征
依據當代經濟理論和國際慣例,評估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4 項基本指標。
1.經濟增長率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速度穩定在7%-8%的平臺上。“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略微放緩,保持在7.5%左右。”
2.失業控制率
2013年9月,中國首次向外公開了調查失業率的有關數據為5%。而目前就業壓力其實比較大,一些中小企業都在減少招工,這和當前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3.物價上漲率
中國最近幾年的物價上漲整體上屬于正常的結構性上漲,但這種結構性上漲也會影響城鎮居民的生活。但今年上半年的物價上漲僅為2.4%。
4.國際收支平衡狀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出口大幅下降,但去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依然保持雙順差。
面對以上經濟形式,新一屆政府分析指出:我國正處于必須依靠經濟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十分重要。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此相適應,要形成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針對經濟走勢的不同情況,把調結構、促改革與穩增長、保就業或控通脹、防風險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采取的措施要一舉多得,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三、建議以及意見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要深刻反省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好充分的準備,隨時迎接未來的挑戰。首先是反省。
1.積極扶持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 中小企業能吸納很多就業,但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包括融資困難、成本上升壓力等都交織在一起。這些困難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倒閉,近年來中小企業已經出現了加速倒閉的現象。
在當前之際,積極扶持中小企業是“調結構、促民生”的重要措施,這是初級層次的“自省”。政府應該從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審慎思考,引導中小企業向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綠色家居方向發展,這是宏觀自省;中小企業內部加強管理、節約成本、產品升級、產業轉型等是微觀自省。
2.加快城鎮化建設
新一屆總理李克強強調,今后幾年搞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必須經歷的歷史階段,這是中國經濟正常、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還能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要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綁架,就要加重投資和擴大內需,加快城鎮化建設,這是高級層次的“自省”。
當前,加快城鎮化建設是“保增長、擴內需”根本途徑。它可以吸納更多的農民來城市,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整體提升國民素質;城市化率提高了,自身的代謝功能加強了,危機緩解了,社會也就進步了。
3.打造區域經濟
近年來,國務院陸續出臺多項措施打造區域經濟,中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已全面開花,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打造區域經濟是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展開和延伸,是更大范圍的“自省”。
區域經濟圈內各市在經濟、科技、教育、交通、旅游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建立以主要核心城市為龍頭的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機制, 呈現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其次,改革是符合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動力,改革需要對內和對外協調發展,實現整體的創新與平衡。新一屆政府申明,對內,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把更多的國有資產向市場公開化,讓市場自由競爭,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
對外,轉變發展方式與和平發展,要求未來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目標從“出口創匯”轉向“價值鏈升級”,戰略重點從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金融和規則制定領域拓展,戰略內容從“引進來”為主轉向“雙向”開放。
當然,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經濟實力較強,有一流的戰略家和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更有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信心……諸多跡象表明,率先走出低谷的條件基本具備,全面復蘇的時機已經成熟。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戰勝金融危機的精神動力。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了方向對策,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1]吳易風.外國經濟學的新進展[M].中國經濟出版社.
[2]郭寶宏.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M].中國管理出版社.
[3]百度文庫.關于十八大三中全會下的改革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