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化建設是加強審計管理的重要環節,是規范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對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結合實踐提出切實的合理化建議。文章發表在《審計與經濟研究》上,是審計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現狀與發展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由來已久,隨著社會化再生產的開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也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現代西方內部審計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位的財務和會計問題,其工作范圍已經延伸到經濟管理領域的各個方面。近年來,隨著內部審計活動廣泛深入地發展,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等一直處在演變之中,它推動了內部審計實務科學理性地向前發展。但在目前內部審計工作實踐中,內部審計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特別是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顯得相對滯后,亟待我們尋找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的對策。
一、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人們通常認為事業單位不具有生產功能,不存在成本費用核算,更無營業活動,因此,沒有開展內部審計的必要。內部結果便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對相關法規貫徹不及時,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內審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事業單位審計規范體系不完善,事業單位現行內部審計制度的立、改、廢滯后于事業單位形勢發展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用制度規范審計行為,是內部審計業內追求的重要目標。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執行依據是國家審計法規制定的規章制度和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等,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在實踐中探索出許多有益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應形成規章制度。另外,審計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穩定性,但也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及時予以修訂或補充,因其針對建設期間的項目管理帶有局限性,已不適應現在及未來的工程相關審計實務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對此類審計制度進行梳理、修訂,保留成功經驗部分、去除不適用內容、增加審計管理新理念。及時對現行內部審計制度進行修訂、增補的工作應引起內部審計部門的重視。
(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夠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基本特征之一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大都是單位的內設機構,基本上都處于管理層之下,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因此,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和相關人員利益的制約,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及權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審計能否客觀,公正及權威。《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說明》規定,從事審計的工作人員應具備財務、會計、企業管理、統計、計算機、概率、線性規劃、審計、工程、法律等專業知識,還應有足夠的經驗和良好的審計職業道德。但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總體偏低,據統計部門對幾個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業的調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多是財會出身,甚至有些還未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加之我國內審準則工作規范和職業道德標準方面還有一些法律空白,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范的約束和指導。這就大大降低了審計工作的科學、嚴謹性,增加了審計工作的法律風險。
(五)內部審計缺乏明確的定位和目標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應緊緊圍繞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總體目標而展開,并且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具有極強的可行性。現實往往是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目標脫離本部門、本單位的總體目標,從而使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雖然有些事業單位也制定了一些內部審計工作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未對審計工作目標進行科學的解析,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從而大大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
二、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發展建議
(一)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對事業單位的重要意義
首先,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事業單位,熟悉單位的關鍵實際情況和不足,因此,其審計工作相對于國家審計部門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效果也更顯著。其次,內部審計部門在國家審計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審計工作,這是對國家審計的重要補充。
(二)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保證事業單位內審部門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這是內審部門的重要特點,也是保證其工作客觀性的重要基礎。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相比在設置上應具有較高的地位,對其他職能部門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其審計工作應在事業單位第一負責人帶領下進行,審計部門對其負責并直接匯報工作內容;其二,負責審計人與被審計人不存在經濟利害關系,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及經費來源等方面應具有的獨立性。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審計項目質量的好壞和審計風險的大小。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對提高審計質量起著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就尤為重要,這一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加強內審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倡繼續教育,內審人員不僅要精通財會知識,還要熟練其他相關專業技能,提高業務水平;第二,鼓勵審計人員通過工作實踐,及時總結內審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審計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和應對復雜多變的工作局面的能力;第三,進一步完善審計隊伍的招聘制度,實行執證上崗,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激發其愛崗敬業的熱情,使審計工作隊伍在穩定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第四,還應加強內審人員政治素質教育,樹立內部審計人員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使其具備與其工作相適應的責任心,高度的事業心、良好品質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明確內審工作的職責和目標
內部審計工作要圍繞本單位的總體目標而進行,將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為目的,要深刻領會到監督和服務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監督是手段,其本質目的是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進而提高事業單位的效率。
(五)完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充分發揮審計職能作用
健全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內部審計部門也要依照規定的程序、方法、內容等開展各項審計工作,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
充分發揮審計職能作用,促進內審規范化建設。內部審計機構在制定本單位的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制度時,可以參照國家審計署所制定的《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結合本單位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制度,為運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做好基礎工作。
(六)實現審計現代化,推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
計算機輔助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查,以確定其處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該技術是實現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的主要手段。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運用既提高了審計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也使審計人員從冗長乏味的計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降低審計成本;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使用可幫助審計人員擴展審計的范圍,擴展至其他媒介;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具有相當大的機動靈活性。可見,計算機在一位審計人員的控制下就能對會計事項進行全面、迅速、經濟、有效的分析。
參考文獻:
[1]廖丹.如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J].審計與理財,2009(2);
[2]趙耿毅.經濟責任審計保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J].中國審計;
李曉莉:試論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重點與難點及對策[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2);
何俊英:淺談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J].內江科技,2007(10)。
審計師發表論文須知:《審計與經濟研究》是由南京審計學院主辦的經濟類學術理論期刊,創辦于1985年,自1991年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審計與經濟研究》原為季刊,1996年起改成雙月刊。本刊現為大16開本,112頁,單月10日出版,定價8元。郵發代號:2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