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分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內容和評價指標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審計時間:瀏覽:

  摘要: 經濟效益審計作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審計活動,面臨著諸多難點,其中就存在指標操作難度大、評價標準模糊的問題。為避免這一難題,本文擬就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考核指標應具有的一般特征作歸納,并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在考核指標體系設置上的一些觀點。

  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企業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以謀求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就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審查,收集和整理有關審計證據,以判斷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評價經濟效益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及其實現程度的審計活動。主要目的在于發現和揭示經營管理中影響經濟效益的問題,幫助企業挖掘經濟效益潛力,提出管理和改進措施,以促進被審計單位加強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國有企業進行經濟效益審計一是把握企業自身特點,開展以減少損失浪費為目標的效益審計;二是圍繞生產經營中心薄弱環節,以挖潛增效為目標開展效益審計;第三要針對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為目標開展效益審計,切實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從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點看,應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事前,主要審查計劃、預算及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對未來的經濟活動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評價,促使未來的經濟活動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為有效;二是事中,通過把經濟業務的實施情況與事前的計劃和預算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問題,督促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修正計劃、預算,使之更符合客觀實際;三是事后,對已完成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以進一步尋求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1 國有企業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

  國有企業內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對象主要是被審計單位有關的經營方針和管理決策,它包括對管理控制系統是否存在,是否合規和是否恰當;決策過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規和是否與本單位目標的實現有關;管理人員素質及管理質量等進行評價。審計過程中應堅持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相結合、長遠效益與近期效益相結合、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相結合、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相結合、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等原則,根據審計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投入產出法、預測法、查詢測試法、對比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效益審計,其主要內容有:

  1.1 生產經營決策、計劃審計

  (1)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程序、方法、結果以及生產經營目標和方案進行審計,評價生產經營決策是否適應市場經營變化的要求;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務等資源的利用是否達到最佳化;

  (2)審查生產經營計劃、利稅計劃目標、產品成本目標、各種經營包干指標和產品質量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制定,是否先進可行,是否符合企業發展的總目標;

  (3)審查、分析和評價生產經營計劃的合理性、先進性,計劃編制是否有科學的程序,內容是否全面,指標與指標之間、產供銷之間是否綜合平衡;

  (4)分析、評價企業的計劃完成情況。

  1.2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和投資效益審計

  通過對投資項目可行性的評審,項目投產及資金收回效益的評價,促進投資效益的優化。

  (1)參與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評估;參與投資項目方案的選定工作,做到事前審計監督;

  (2)對投資項目的工程概算、預算及決算情況進行審計;

  (3)對已投產項目的投資回收情況、達到設計能力情況進行審計,評價投資項目的效益、工藝技術的合理性及先進性。

  1.3 生產組織優化的效益審計

  (1)審查企業是否合理組織生產,對資源及產品結構是否做到優化,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

  (2)審查主要生產裝置的利用率及裝置達標情況;

  (3)審查、分析、評價生產任務的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制定了合理的生產方案和消耗定額;審查綜合商品率、生產裝置率、能耗、主要原料單耗、產成品的合格率、優級品率、廢品率,“三廢”治理率和綜合利用率等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

  (4)審查技術標準的合理性與效益性;分析評價生產技術和工藝管理的先進性和合理性;質量管理和質量保征體系的完整性、效果性;

  (5)綜合分析、評價企業的主要生產裝置(設備)與全系統在生產能力、效率、產品品種和質量、動力、原材料及輔助材料、“三廢”治理、利用等方面的配套情況;找出制約企業提高生產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及節能降耗的薄弱環節,提出挖潛增效,增收節支的途徑和措施。

  1.4 科研開發及應用的效益審計

  (1)審查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新市場開拓計劃,是否與企業的長期或近期的生產經營計劃相適應;

  (2)審查企業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情況,并評價其可行性和效益性;

  (3)審查對科研開發資金的應用方向及其配置的合理性,是否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1.5 物資管理的效益審計

  (1)審查依據生產建設計劃和消耗定額而編制的采購計劃的合理性及批量進貨的經濟性;

  (2)審查采購物資的品種、質量、價格、數量以及進貨渠道,評價物資采購成本,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審查物資的管理、驗收、入庫、出庫、發放、使用手續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嚴格,是否做到物盡其用。

  (4)審查物資儲備是否實行了定額管理,制定的定額是否合理,有無超儲積壓情況,分析造成超儲積壓的原因;

  (5)物資報廢及損失是否按規定管理,查清報廢及損失的原因;廢舊超儲積壓情況,分析造成超儲積壓的原因;

  1.6 成本費用管理的效益審計

  (1)審查成本費用支出情況,分析評價成本費用升降原因,尋找降低成本費用途徑;

  (2)審查成本中各要素所占的比重及變動情況,分析產量、品種、質量、勞動生產率等因素對其變動的影響并找出原因;

  (3)審查單位產品成本是否合理,將本期單位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目標成本、上期實際成本比較,是否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

  (4)評價成本控制,是否有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

  1.7 利稅目標審計

  (1)匯集、審查、分析當期生產經營和財務成本報表資料;

  (2)從產品結構、產量、效率、質量、成本、銷售實現等方面對當期利稅實現進行評價分析;

  (3)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預測結果,分析、評價生產計劃和生產方案的合理性、效益性及影響實現企業利稅目標增減的因素,提出挖潛增效的措施,預測全年可能實現的利稅目標;

  (4)對實現利稅的滾動性預測,對確保利稅的生產經營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

  1.8 資金利用效果審計

  (1)審查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銷售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等指標,分析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

  (2)審查各項流動資金占用情況,分析流動資金占用的合理性,評價流動資金使用效果。

  1.9 銷售經濟效益的審計

  (1)審查、分析銷售數量、價格、稅金、成本費用和品種結構等因素變動情況對銷售利潤增減的影響;

  (2)審查企業是否對市場進行了調查、開拓,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是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對新產品新市場的發展前景是否進行了預測; 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3)審查銷售合同的履行情況,分析違約原因及造成的損失;

  (4)審查銷售計劃、商品流轉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庫存商品的合理性。

  1.10 經濟合同的效益審計

  (1)審查經濟合同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計劃的要求,是否貫徹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

  (2)審查經濟合同簽約方的法人資格及授權權限、資信、經營范圍及履約能力;

  (3)審查經濟合同的經濟、技術上的效益性和可行性;

  (4)審查經濟合同履行情況及其執行結果;

  (5)審查經濟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1.11 長期投資效益審計

  (1)審查投資項目經濟、技術上的可行性及操作程序是否規范和手續是否健全;

  (2)審查投資各方投入資金的及時性、真實性、合法性;

  (3)審查投資企業的資產使用,經濟效益及利潤分配情況,財務收支是否合規合法;

  (4)評價投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監督和檢查投資企業中止或終結時的財產清理及分配情況;

  (5)審查股票、債券的真實性、合法性、可靠性及效益性。

  1.12 外委外協項目的效益審計

  (1)外委外協項目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業的現有人力、物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產品、設備、技術的優勢是否得到充分的發揮;

  (2)對需要外委外協的項目是否貫徹價格優先、質量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

  (3)審查外委外協項目有無檢查和驗收制度,并評價其執行情況;

  (4)審查外委外協項目預決算的合法性、合理性,有無高估冒算、多報工作量、重復取費等情況。

  2 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

  經濟效益審計評價的主要參考標準有:

  (1)國家的政策法規及頒布的有關技術經濟標準;

  (2)控股公司或上級部門下達的技術經濟指標和本企業(含股份制企業)的經營方針、生產經營計劃、規章制度和控制制度;

  (3)合同協議或承包經營責任狀規定的有關條款;

  (4)本單位同期和歷史先進水平;

  (5)國際、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6)投資項目技術經濟指標的預定值。

  筆者認為,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應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財務方面,一般涉及獲利能力如利潤、資本回報率、經濟增加值;替代性財務目標包括銷售額、現金流量等。

  (2)客戶方面,一般包括客戶滿意程度,原有客戶的穩定程度,新客戶的加入,在目標市場的市場份額等。

  (3)過程程序方面的評價指標,如投標成功率,安全指標,項目績效指標,項目完成指標等。

  (4)學習成長方面的指標,如反映企業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標,提供新服務、新產品收入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員工合理化建議的數量,員工對企業發展戰略的認同度等。

  總之,國有企業 經濟效益審計是深化企業審計的重要舉措和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測試,進行定量考核,全面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深入剖析重點環節與問題,充分揭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深層次問題和原因,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巖芳.企業經濟效益審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2]周應良.關于我國效益審計難點、對策的思考[J].審計與理財.2005.

  [3]朱仕炘.效益審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通河县| 鄂托克旗| 巩义市| 旅游| 德阳市| 夏津县| 石泉县| 乌鲁木齐县| 临西县| 泌阳县| 萨嘎县| 前郭尔| 永清县| 永嘉县| 临猗县| 内丘县| 通化县| 蒙阴县| 开江县| 芦溪县| 文山县| 河北省| 溧阳市| 清镇市| 民乐县| 中方县| 攀枝花市| 贡觉县| 南京市| 江都市| 无棣县| 苏尼特右旗| 易门县| 苏尼特左旗| 松潘县| 和平县| 山东| 巧家县| 资中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