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當前審計建設管理應用的新模式有哪些,應該如何去加強對審計應用的建設發展呢?同時現在審計中最先應該考慮到的是哪方面呢?審計制度在資源環境中占著什么地位,同時為經濟建設起到了什么影響及意義。《審計與理財》投稿專業:辟有審計、理財的專家視點及“財經論壇”、審計現場、政府、企業、個人的理財平臺、審計財經業內人士的“工作茶座”、展示廣大讀者文化素養的“文苑”等十多個欄目。
摘要:在新的審計方法中防護費用是有史以來提出的最新的審計方法,此方法主要被應用于防治噪音或是光污染的花費上,做到盡量的消除或是降低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影響,如今應用于較多的領域是施工地或是建筑區域等噪音污染較嚴重的地區。
關鍵詞:資源環境,審計現狀,審計條例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in the new methods of audit fee is the latest audit method is put forward, this method is mainly applied to the cost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or light pollution, do try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human, is now used in more fields work site or noise pollution serious areas such as construction area.
Keyword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audit the status quo, audit regulations
在目前的資源環境審計當中,這一方法適用的較為普遍,此方法就是將準備要調查的資源環境再次的經過審計人員實地的調查,例如對某地區的水體進行檢測,在做此項檢測之前不僅要依據有關部門提供的參考數據,為了確保審計的準確性,應該讓審計人員再次對該地水樣實施實地檢測,經過最終的檢測結果才是符合審計的標準。分析程序:信息技術在資源環境的審計領域已經普遍得到運用,有關部門會提供一些審計的數據供審計人員使用,例如提供一些資金的結算、賬目的支出、能源消費、環保統計預算等數據,從事審計工作的相關人員可以依據此類數據展開研究,為資源環境審計做出進一步的評價,此類方法還可以檢測出原審計信息與新審計信息的偏差之處。
1 我國目前資源環境審計的現狀
1.1 審計監督面窄
根據審計署的規劃策略來看,要求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和省級單位機關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環境審計調查并將審計報告做好交到有關部門,對于一些經濟發展較差的城市來說環境審計報告可不必一年實施一次,做到適當審計即可。但是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市、縣級地區仍然要每年至少做到一次環境審計。隨著技術的創新逐漸將環境審計推廣到更遠的地區和領域,逐步實現環境審計的多元化。從這些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對環境審計的力度依然不夠,沒有將環境審計的工作做到普及化,審查力度并不夠,所以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大環境審查和監督力度。
1.2 審計內容基本上仍局限于資金財務
起初都是一些財務審計、工程項目造價審計,環境審計是即這些審計項目之后的又一類相對獨特的審計項目。目前我國工程師都是針對一些財務收支的角度來進行審計,好多審計人員只是認為審計工作主要是進行資金的審計,確保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成正常的比例即可,但是其忽略的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對環境的污染、損壞、破壞程度進行實地考察的審計,僅停留在了審計項目的表面,并沒有將審計工作做到追根述源的審計,要將監督工作放到首位。
1.3 審計方法沿用傳統的方法體系
由于環境審計項目是近些年來剛剛出臺的新項目體系,所以很多從事審計的工作人員都對新形勢下的環境審計工作沒有實質性的理解,認為和以往的財務會計沒什么本質上的差別。財務審計工作是對一項工程的賬目做出明細的審查和統計,而環境審計工作是對自然環境的所受的污染程度做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科技需要創新,時代需要進步,所以任何事物都不能停在原有的時代,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創新。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使環境審計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下去。
2 資源環境審計的主要方法
2.1 傳統審計方法
在我國傳統的審計方法主要分為六個重要步驟,其中包括:檢查和記錄文件、檢查有形資產、觀察、詢問、重新執行、分析程序,這六部審計方法是傳統方法當中最為行之有效的。檢查有形資產:檢查有形資產就是在現在的狀況條件下對已有的資產進行統計和歸類,主要檢查可以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的設施是否完好以及運轉狀況。觀察:就是有關工作人員在現場對環境資源的狀況進行審計,看其是否良好符合有關部門的規定,也會對工作人員在環境審計工作問題中做出的對策做出分析,調查看其是否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影響,有益于環境的保護與審計工作的實施。詢問:這一調查方法比較適合小范圍的調查,例如對長期生活在某一地區的居民進行實地調查,詢問當地的環境情況,這種情況下的調查結果更具有權威性,是根據實地考察才得出的審計結果,這樣就會更加的貼近生活實際。
2.2 創新式審計方法
新式審計方法與傳統的審計方法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的審計方法可以更好的適合資源環境的取證,而新式的審計方法則比較適用于一些特殊的新式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從當前的情形看應主要推行機會成本法、資產價值法、人力資本法、回復費用法、防護費用法、調查評價法、決策和風險分析法等幾種方法。
機會成本法:機會成本法是新式審計方法當中的一種,是在有限的資源環境條件下盡最大的可能實現資源使用的一種方法,做到不浪費一寸土地和水資源,盡最大的女里謀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換用西方經濟學的語言就是使邊際效用最大化。
資產價值法:不同的環境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環境的好壞可以影響地價或是宅價,資產價值法比較適用于審計人員對于某一地區環境的調查,通過審計可以計算出資源環境為經濟效益提高了多少的百分點。
人力資本法:專門適用于一些環境較差的地區,審計人員通過評估環境污染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例如醫療費、喪葬費、護理費等一些費用。此類費用都是由于環境條件差而導致人類身體受到危害所花費的,簡稱人力資本費,此種計量方法更加實用與一些對人體危害較大的企業,例如煉鋼廠、白灰廠等漂浮污染物較多的工廠。
恢復費用法:由于環境資源一旦被破壞其經濟效益就會下滑,此類方法適用于計算改善環境條件所花費的資金數目,經調查研究來看此方法更適用于環境中廢水的治理或是消除煙塵等環保項目。
調查評價法:本方法是審計人員通過咨詢專家了解目前環境的供給量和質量兩者之間的關系,計算出人們愿意支付的金額,此類方法一般用于評估洪水或是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于環境造成的經濟損失。
決策和風險分析法:從一般的情況來看有些資源的環境保護措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但是也有一些環境的保護措施并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可能需要跨年才可以將環境保護的項目完成,所以在此期間就可能存在著預算成本的問題,這時使用決策和風險分析法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