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談我國政府審計經濟發展管理模式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審計時間:瀏覽:

  摘要:國家審計署副署長劉家義根據我國的國情把政府績效審計表述為:“績效審計,是獨立的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照國家法律規定和人們認知的共同標準,對政府履行公共責任,配置、管理、利用經濟社會公共資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進行的審查、考量、分析和評價,其目的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高效、持續地發展”。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涵義

  政府績效審計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發展于70年代。不同國家對績效審計的稱謂不盡相同,在英國,是指“貨幣價值審計”;在加拿大,是指“綜合審計”;在澳大利亞,是指“效率審計”;在瑞典,是指“效益審計”。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在1986 年第12屆國際會議上,建議以“績效審計”統一名稱。

  二、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的必要性

  (一)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有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政績觀。教育和引導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克服形式主義和浮夸虛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使政府的各項工作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有助于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各級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有利于充分聽取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可促進各級機關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優化行政資源、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還有利于嚴肅行政紀律,確保政令暢通;最終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三)開展政府績效審計有利于提高財政支出績效,建立廉潔、勤政、高效的政府機構。可以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對財政支出的績效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來衡量其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配置與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利于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加強對財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財政支出的績效。

  三、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現狀及制約因素

  (一)缺乏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致使政府績效審計無章可循

  1999年以來,我國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陸續制發了《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企業效績評價標準》、《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等法規,但對于政府公共部門的績效審計,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既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指標評價標準,也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準則可操作性指導文件。

  (二)缺少立法支持,制約著政府績效審計的廣泛開展

  盡管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但修訂以后的《審計法》幾乎沒有涉及審計體制問題。

  (三)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受重視不夠,形式主義比較嚴重

  1.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覆蓋面較窄。目前主要針對基本建設投資、金融業務進行,而較少對公共部門的經費開支、專項資金開展績效審計,而且政府績效審計的結果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執行,經常出現“屢審屢犯,屢犯屢審”的怪圈。

  2.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取數困難。目前,我國財經領域的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現象還比較嚴重,特別是會計資料的失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許多重要的非量化信息無法收集到比較翔實的明細資料,僅僅依靠有限資料進行評價,大大制約了績效審計的開展。

  (四)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受到人才隊伍結構的制約

  從世界各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實踐來看,各國大都形成了多元的審計人員結構,如英國國家審計署中,大概60%的人員是會計師,而另外的40%的人員則是其它各類專業的專家。我國大部分的審計機構只擁有一定數量的審計、財務和會計人才,而其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距實現審計人員結構的多元化還很遙遠。

  四、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趨勢

  (一)績效審計將逐漸成為政府審計的主流

  我國的政府審計過去強調的是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績效審計只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內容。現在則強調績效審計要與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審計并重,即“結合型績效審計”。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績效審計將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

  (二)審計范圍將向人力資源管理方向拓展

  在財政資金的使用上,特別是非盈利的政府管理部門中,人力資源管理從直接的費用支出和間接的政策執行兩方面影響著公共資金的運用效率。我國目前開展的各種績效審計形式,都是以公共資金的運用為主線的,審查內容多以財務信息為主,而對于被審計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內容涉及較少,人力資源審計作為影響公共部門機構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關鍵因素,必將成為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更加重視政府績效審計結果的價值發掘與應用

  政府績效審計不應只關注如何設計和實施審計項目,更關鍵的還在于如何將審計結果運用于現實的績效考評與未來決策的改進之中。為使審計結果得到有效合理的應用,應當制定出審計結果分類運用的辦法,既要從制度上確保審計結果能被利用,也要使政府績效審計工作本身有一個包括立項、實施、評價、建議到結果運用各環節立體的、規范的管理體系和操作規程。

  五、有效提高政府績效審計的對策

  (一)完善政府績效審計的法律、法規和評價體系

  1.改革我國的審計管理體制,增強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借鑒美英的立法模式來設置國家審計機關,逐步實現行政型審計管理體制向立法模式轉變,改雙重領導為垂直領導,建立由最高審計機關領導的垂直審計系統,以強化國家審計的獨立性。同時,進行制度創新,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將財政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分開,由預算編制機構撥付審計經費,為開展績效審計創造條件,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2.完善《審計法》,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法律依據。明確和強化績效審計監督的法律地位,規定績效審計的種類,增強審計機關績效審計監督權的效率和效果,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法律依據。

  3.完善績效審計的規范體系,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準則指導。國際上績效審計規范建設的實踐表明,建立并不斷完善績效審計準則和相關規范是確保績效審計質量及其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盡快制定出我國自己的績效審計指南,對政府績效審計的審計內容、審計形式、審計組織、審計行為和審計報告等做出明確規定,完善我國績效審計的規范體系,為國家績效審計提供依據,努力形成“事事都在制度中,時時都在規范中,人人都在監督中”的績效審計法制工作環境。

  4.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績效指標評價體系,為審計結論提供客觀依據。指標內容應包括對經濟效益的評價和社會效益的評價。經濟效益可采取定量評價的方式,社會效益難以用定量指標來衡量的,可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理進行評價。

  5.完善審計公告制度,及時披露審計信息,發揮績效審計的威懾作用。有步驟地推行審計公告制度,通過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眾告知審計的目的、程序、結果以及審計建議和審計建議執行的效果等,保持國家審計的公開性,有利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績效審計,發揮審計的威懾作用,降低審計成本,使審計效果更有保證。

  (二)健全績效機制,確保部門預算和財政資金的效益不斷提高

  運用科學、規范、細致的績效評價方法,使預算資金與部門工作績效直接掛鉤,推行績效預算模式。建立起“以成本效益分析為核心,推行年度滾動預算”的考核機制,確保部門預算和財政資金的效益不斷提高。通過開展科學的項目可行性論證,合理編制項目概算,確保有限的預算資金用于最有價值的項目和用途上,實現預算資金的有效配置。

  (三)加強政府績效審計隊伍建設

  1.加強復合性人才培養。不斷優化人才結構,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環境保護和計算機等相關專業人員比例,適應審計事業發展的需要;提高實戰能力,強化審計骨干培養,打造高素質的領軍人才;以履行聯合國審計委員會委員職責為依托,培養國際型審計人才;科學利用外部人才資源,探索建立外聘專家庫和專家咨詢制度。

  2.加強在職培訓。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在強化審計人員績效審計基礎知識培訓的同時,要通過專題集訓、系統培訓、外出考察、實踐積累等多種途徑,著力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四)充分運用政府績效審計結果

  1.將審計結果與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績效審計結果,認真分析和查找政府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不斷改進政府工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2.將審計結果與行政問責制相結合。將評估結果與公務員的考核、選拔任用、職務升降、辭職辭退、獎勵懲戒等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對違規決策、執行不力、疏于管理和行政不作為等問題,依據有關規定進行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將審計結果與財政預算安排相結合。政府及其部門應根據績效審計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預算支出的方向和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綜上所述,在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雖然存在許多問題,但只要我國政府能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在績效審計方面先進和成熟的做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政府績效審計環境,強化政府績效審計結果的使用,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政治和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手游| 阳新县| 庆安县| 亳州市| 溧阳市| 常州市| 呼伦贝尔市| 镇康县| 星子县| 开封市| 库伦旗| 长治市| 攀枝花市| 定安县| 临沂市| 蓝田县| 确山县| 泰顺县| 博客| 呼图壁县| 东辽县| 安新县| 凤城市| 盐城市| 徐州市| 临泽县| 喜德县| 宁明县| 青海省| 昂仁县| 颍上县| 华亭县| 正定县| 莱西市| 龙州县| 沧源| 光山县| 芜湖市| 武强县|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