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針對高??蒲薪涃M管理結余方面存在的問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蒲薪涃M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各高校要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校內科研經費結賬管理辦法,明確課題結賬時間和結賬經費的用途。在項目驗收前,任務承擔單位應做好專項經費支出清理工作。項目通過驗收后,應及時結賬,完成賬務處理。
一、高??蒲薪涃M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為了促進科研經費的快速增長,各高校普遍采取了較寬松的管理政策,這導致科研人員對經費權屬認識不清,任意套取和轉移經費等現象時有發生,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外,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對科研經費的專項審計,發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高??蒲薪涃M內部控制制度缺失
1.采購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對科研經費的專項審計中發現,部分高校未制定材料采購管理制度,采購環節存在漏洞,導致科研經費使用失控。例如某高校在專項成本中列支的一批材料,無采購計劃和采購合同,也未經相關職能部門審批。經質詢,學校僅對設備采購制定了管理辦法。
2.片面的“零庫存”管理,導致材料成本核算不實,實物管理漏洞多
某些單位對材料物資實行所謂“零庫存”管理,即凡材料物資購入多少,財務賬上就直接在成本費用中列支、核銷多少,而不論課題組實際耗用多少。單位不設置材料物資庫進行實物管理,甚至沒有進行材料物資購買入庫、領用出庫的明細登記管理,相當于材料物資購買、入庫、出庫、耗用同時進行。課題組領出材料后也未進行耗用登記、定期盤點等跟蹤管理,造成原材料監管失控、成本核算不準確或人為舞弊等問題。
3.未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貼制度
單位未按規定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貼制度,超范圍、超標準發放助研津貼。如某高校在專項成本費用列支助研津貼23萬元,占總經費40萬元的50%以上,但未制定助研津貼管理制度。而另一高校通過現金形式發放研究生助研津貼,由一人簽領。經審查,該合同參研人員中無學生,也未制定助研津貼管理制度。
4.制度執行不嚴格,違規使用科研經費
部分高校未嚴格遵守“??顚S?rdquo;原則,擠占、挪用科研經費。例如某高校在科研專項成本中列支職工家屬外地旅游費用,還有其他項目參與投標產生的差旅費共4.5萬元。很多高校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比如用科研經費購置通用設備,包括合同約定外購置計算機、電子詞典、手機、空調等;還有的將辦公用品、保潔費、充電器、報刊等公共性費用,以直接計入的方式,歸集在設計費、材料費等直接成本科目中;或者將發放給本單位內部人員的評審費、講課費以及人員酬金計入專項“科研成本——設計費”。
(二)高??蒲薪涃M使用不合理
1.隨意調整合同預算
在審計中發現,某些高校不按合同約定執行預算,或者確因需要調整時,未按要求的合同調整變更程序報管理中心。如某單位原預算購置某儀器設備3套共計150萬元,切割機一套90萬元,實際擅自調整為由其他項目經費支持,結余經費用于購置合同預算外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25萬元;原預算采購原材料260萬元,實際采購475萬元。
2.以簽訂內部合同、內部協議等形式轉移科研經費
簽訂無效的內部合同或協議來轉移科研經費。某高校課題組與該單位不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獨立核算單位簽訂《科研實驗合同》等3份合同,涉及金額40萬元,占合同總經費的35%。經進一步審查,合同甲乙雙方同為課題組成員,合同內容名為科研實驗,實為支付給二級核算單位的設備使用費。
3.科研經費結賬不及時,經費結余比例高
在審計過程中還發現,某些單位項目合同驗收后未及時結賬,導致項目驗收后仍在列支成本。某單位的課題于2012年12月已完成驗收,而在2013年6月仍在繼續開支材料費、檢測費、設備費等成本。合同驗收時還發現,某些單位合同預算執行率偏低,結余金額較大,比如某單位承擔合同總經費80萬元,實際支出52萬元,結余經費占合同總經費比例35%以上。經了解,執行率偏低的原因:一是由于某些任務承擔單位因其內部管理規定,科研人員必須在項目資金到位后才能發生相關支出,單位不掛賬、不墊支。因為專項合同簽訂與合同款撥付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科研人員只能將前期為專項發生的成本費用計入其他任務成本;二是存在合同預算報價不實。
二、加強科研經費規范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研經費內部控制制度
1.完善采購管理辦法
項目研制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科研經費內部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嚴格規范重大專項資金的使用?!秲炔繒嬁刂埔幏?mdash;—基本規范(試行)》第十三條規定:“單位應當合理設置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機構和崗位,建立和完善采購與付款的會計控制程序,加強請購、審批、合同訂立、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堵塞采購環節的漏洞,減少采購風險。”
采購管理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之一。外協外包、原材料采購是單位對外經濟業務的主要活動形式,嚴格采購管理是單位對經濟業務管理監督的重要手段。如果單位的采購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會致使外協外包、原材料采購活動流于管控監督之外,導致科研經費使用失控。
相關單位應盡快完善采購管理辦法,加強請購、審批、合同訂立、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堵塞采購環節的漏洞,減少采購風險。尤其一定金額以上的采購業務,應加強監管力度。
2.加強材料管理,建立材料管理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存貨》對材料物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選定合格的供應商;材料在驗收合格后辦理入庫手續;財務和倉庫均以入庫單(一式多聯)作為材料入賬的依據;履行必要審批手續后辦理材料出庫;財務和倉庫均以出庫單(一式多聯)作為材料下賬的依據;庫存材料定期盤點。
“零庫存”并不等于不要庫存或沒有庫存,也并不是說所有物資的倉儲數量就真正為零。它是指物料在采購、生產、銷售、配送等一個或幾個經營環節中,不以倉庫存儲的形式存在,而均是處于周轉的狀態。其內涵是通過實施特定的庫存策略,實現庫存量的最小化。因此,“零庫存”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理想狀態,以此達到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對企業而言,庫存最小化是追求目標而不是管理手段。
有關任務承擔單位簡單采用“以購代用”、“以購列支”的方式,從形式上反映單位的庫存量為“零”。在這種材料管理模式下,單位沒有材料賬,也就無從開展材料明細管理,材料實物與財務價值無從對賬,無法對材料的具體消耗、流轉實施監管。除了會影響成本核算的真實性、造成嚴重浪費現象外,也容易形成管理漏洞,給人以可乘之機。
因此,應在單位設置材料管理庫房,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建立完善材料從申請到購買、驗收入庫、領用出庫以及耗用登記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制度、規范和要求。定期開展材料物資清理盤點,定期與單位財務部門開展實物與價值清理核對工作。
3.建立助研津貼制度
助研津貼是給沒有工資收入的學生提供勞務報酬的一種方式,屬于人員經費,核算時計入“科研成本——工資費”。為避免發放的隨意性,杜絕通過助研津貼套現,教育部、財政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蒲薪涃M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高校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貼制度,并要求以委托銀行刊發的形式發放。對于有研究生參與科研任務,并使用科研經費支付助研津貼的單位,應制定涵蓋發放標準、發放方式、發放對象、考核機制等內容的管理制度,規范助研津貼的發放行為。同時,在編制合同預算時,應當在合同及其預算書中科學、合理計價,在核算時客觀、真實反映。
對于沒有按要求執行的高校,應將超范圍、超標準發放的助研津貼調出專項成本,建立助研津貼制度,并嚴格按辦法執行,以確保單位貨幣資金與專項經費的安全。
4.增強科研經費支出控制
按制度規定,科研經費實行“單獨核算、??顚S?rdquo;原則。各高校都制定有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科研經費應??顚S茫黜椫С霰仨殗栏褚罁涃M預算和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列支,嚴禁將與課題無關的費用在課題的經費中報銷,嚴禁將科研經費挪作他用”。但是,部分單位無視專項經費管理要求,在專項成本中計入不相關人員和不相關業務活動成本費用。在整改中應調出專項經費中列支的不相關成本費用,嚴格按制度執行,專項經費的使用必須符合??顚S迷瓌t。
(二)強化預決算執行力度,規范科研經費管理
1.加強科研經費預算執行監管力度
為維護科研合同的嚴肅性,原則上不允許預算調整,但考慮到科研項目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因完成合同任務需要,確實需要合同中沒有約定的設備、材料或超預算執行的,應在不突破合同經費的前提下,按照合同變更程序,超過一定金額或比例的報管理中心批準,其他由任務承擔單位負責審批。各單位應按照專項管理辦法要求,做好整改工作;加強科研經費預算執行監管力度,嚴格依照合同約定執行,杜絕預算隨意調整,維護合同的嚴肅性。
2.嚴格履行合同義務,誠實管理科研經費
同一單位內部所承擔的科研工作,費用應分解還原計入各成本項目,不得作為外協費處理。各單位應誠實守信,按合同規定管理和支付有關經費,不能以假合同、假外協等名義把科研經費轉為單位自有資金或挪作他用,應認真學習專項經費管理制度,準確理解相關管理要求,特別是單位的財務部門,應嚴格專項經費的使用,不得發生違規財務行為。
3.完善科研經費結賬管理辦法
科研項目財務驗收是項目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項目完成后,對項目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進行的全面審查和評價。合同通過驗收,意味著合同任務已經完成,不應再發生成本費用。項目通過驗收后,應及時結賬,完成賬務處理。三、總結
高校是國家的科研主力,科研經費的管理是否規范和完善,決定了科研經費能否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進而會影響到國家科研工作的質量和科研事業的發展。但目前高??蒲薪涃M的管理和使用仍存在著眾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和創新,從各方面完善科研經費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們應加強合同經費預決算、資金統籌工作,提高專項經費預算執行率,全面、真實反映項目成本支出,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度,加強落實組織管理、指導監督工作,為科研人員營造良好、健康的科研攻關環境,確保科研任務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