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基層審計人員缺乏持續性技術培訓支持
審計干部應用計算機培訓,是一個“磨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時間短、參加人員數量少,達到的效果只能是對審計軟件的應用進行初步的感知認識。短期的培訓無法讓人掌握數據庫知識和操作技術,計算機審計水平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從而出現了會考試卻不會應用的結果。加之基層審計機關提供的后續技術跟蹤力量不足,無法提供持續性的學習與培訓,使得計算機審計無法很好地落地實施。
二、基層審計機關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快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全國政協副主席、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曾說過,“審計人員不撐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4],現任審計長劉家義說,“中國審計的出路關鍵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關鍵在于數字化”[5]。基層審計人員應深入分析當前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是適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必然選擇,不發展信息化就會被時代所拋棄;要深刻理解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是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不發展審計信息化就難以肩負起法律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充分認識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是提升審計監督能力的重要途徑,不發展信息化審計事業就沒有出路。基層審計人員要對信息化建設有新的認識,以現在為新的起點、新的契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加快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一方面,領導要在思想意識上切實加強審計信息化工作。審計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審計機關的主要領導要加強對審計信息化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建立健全審計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一規劃和組織協調,分管領導要加強督促檢查,業務部門積極開拓思路、努力創新、通力協作、共同推進審計信息化。另一方面,領導要積極組織成立由審計業務骨干與計算機審計人員組成“計算機審計攻關小組”,提出審計思路,擔負計算機方法的設計和實施,加強對計算機審計創新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二)建立健全審計信息化機制,全面推進審計信息化工作
一方面,在上級制定《審計信息化發展意見》、《計算機審計培訓管理辦法》、《信息化建設考核辦法》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基層審計部門實際制定《審計信息化發展三年規劃》,每年制定《計算機審計業務培訓計劃》,推動審計數據采集、存儲、積累、使用等,實現計算機審計工作和學習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審計信息化工作考核激勵機制。根據信息化建設需要,結合實際,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將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應用中的AO與OA交互管理、計算機審計中級考試、AO認證培訓、AO應用實例和計算機審計方法參評及獲獎情況等內容列入審計考核范圍,與信息化審計人才培養和干部評優評先、晉升等相結合,采取強有力措施,提高審計干部學習運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推進計算機審計工作和信息化建設。
(三)循序漸進完善實施系統,積極推動計算機審計事業開展
一方面,利用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O)全面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讓所有的項目從審計通知書、審計前調查、審計現場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檔案管理等全過程實現電子化體現,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審計的作用。選定個別業務數據量較大的審計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數據查詢等難度較高的計算機審計,逐步推進計算機審計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逐步夯實計算機審計的基礎工作,注意收集和積累計算機審計經驗和方法,結合審計項目豐富基礎數據庫[5]。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對各地創造的新鮮經驗,要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在工作中不斷發展創新,促進審計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積極參與優秀AO應用實例、計算機審計方法、信息系統審計案例、專題研討等計算機審計交流與指導。
(四)加快人才培養,切實解決信息化人才不足問題
一方面,調整人才結構,讓培訓學習常態化。人才資源是審計信息化最重要的資源,審計信息化建設要靠既精通審計業務,又掌握計算機技術、具有信息化思維的審計人才去實踐,這就需要調整人才結構[6]。審計機關錄用人員,要根據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有重點地引進計算機專業人才,逐步提高審計機關計算機人才所占比例。從實際情況看,大批量引進人才有一定難度,加強常態化的教育培訓已成為培養人才的必然選擇。以數字化審計為重點,以審計業務要求為牽引,培訓突出層次性,增強實效性,請上級審計機關的計算機專家到單位進行全員計算機審計知識的普通培訓;或是聘請計算機審計工作開展較好、有經驗的兄弟縣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到單位進行AO審計案例講解,相關審計人員利用現有資料同步進行現象學習;還可以請稅務、社會保障機構、醫療、金融等相關部門的業務軟件應用人員到審計機關對業務軟件的功能、應用的方法進行講解,方便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導入、應用、分析被審計單位相關業務數據。由此不斷提高基層審計干部數字化審計能力,持續扎實推進基層信息化工作。[7]另一方面,不拘形式,多管齊下,努力培養優秀的計算機審計骨干。派出去、請進來、以老帶新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好方法。根據審計業務的需要,選派部分年輕、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好的基層審計人員參加上級審計機關舉辦的計算機審計中級的培訓和考試;有針對性地組織基層審計人員到兄弟單位交流學習,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增強計算機輔助審計信心;用老新搭配、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方法提升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另外,基層審計部門還要用心做好參訓人員的跟蹤管理,建立培訓檔案,對參訓人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審計人員培訓后的工作應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加強培訓效果反饋,為今后計算機培訓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基層審計工作是一項繁瑣而又責任重大的工作,還有一些具體的注意事項值得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和提倡,比如要及時征訂《中國審計報》、《中國審計》、《福建審計》等計算機輔助審計相關刊物,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替需要。在逐步推進無紙化辦公的進程中,充分利用政務外網管理系統,實現審計項目AO與OA的交換和項目全程跟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