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5的內容。六年級學生寫狀物類作文已有了較好的基礎,但是在根據作文要求上網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會瀏覽查找,下載的資料不全面,在編寫時內容不夠具體,編寫方法不夠恰當,語言缺乏生動,文章不夠精彩。這是一節狀物類作文訓練課,目標是訓練學生把觀察到的、詢問到的、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本課旨在培養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章發表在《當代教育論壇》上,是教育核心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觀察是不夠的,還得請教別人,查閱資料。
2.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的一種特產,先寫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題目自定。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例文中獲取編寫素材的方法。
難點:訓練學生把觀察到的、詢問到的、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教學準備
《網絡:使作文教學更加鮮活——狀物類作文》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一)瀏覽網站,激發習作興趣,活躍氣氛
師:大家都比較熟悉銀杏,但你有沒有認真觀察過它有什么特點、思考過它有什么價值呢?大家肯定想再看一看,下面讓我們一起瀏覽專題學習網站。
在網絡教室里,學生進入作文專題學習網站,點擊導航欄中的“例文點導”,再打開網頁右邊“友情提示”中的“銀杏”,有關于銀杏的圖片、視頻、文字說明等資料。
師:剛才同學們上網瀏覽了有關銀杏的資料,請說說自己了解了哪些內容。
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出了銀杏樹的樣子,有的學生講述著銀杏的特點,有的學生闡明了它的價值。
設計意利用作文專題學習網,給學生圖文并茂的視覺感受,從而提高了編寫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專題網站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誘發了學生的編寫動機,學生自然會萌發編寫的欲望。
(二)整合網站資源,在線點撥方法
1.初讀例文,感知內容
學生輕聲讀例文,思考:這篇例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2.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學生自讀,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師的要求完成《銀杏》這篇習作的,學生討論交流。
3.讀寫遷移,運用寫法
師:你準備介紹家鄉的哪一種特產?
學生如果選寫家鄉特產方面的內容,可以點擊導航欄中“素材匯集”,打開“素材庫”中的“家鄉特產”,查到連云港的特產,有“過寒菜”、“古安梨”、“云霧茶”、“對蝦”、“豆丹”、“海帶”、“沙光魚”等詳細的文字介紹以及高清晰度的圖片。此外,還有“蘋果”一年四季的生長情況錄像,“云霧茶”暢銷國內外的實況剪輯等。這樣,學生在練習時就不會煞費苦心地去想內容了。如何來寫?教師在線點撥:在觀察的基礎上,介紹特產的外部特征,如形狀、顏色、大小、質地等,再詢問他人和查閱專題網資料,介紹該特產的營養價值、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通過詢問他人和查閱專題網站資料,介紹該特產在食用或使用時注意的問題。介紹特產時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詳有略,側重注意一兩個方面的內容,注意說法要有根據。學生如果感覺還有困難,則可以先欣賞佳作,由仿寫發展為創新,從而提升編寫能力。
4.學生起草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作文專題學習網站中的“素材庫”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編寫材料,解決作文中“米”的問題。同時,“在線點撥”幫助學生掌握編寫方法,培養學生自主作文的能力,使課堂處處流淌著靈動。
(三)互動交流,教師在線為學生排憂解難
作文專題學習網站在導航欄中設有“聊天室”、“專家門診”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入同一聊天室,通過輸入文字或剪輯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即時對話交流。無需說出真實姓名,不管成績優劣,進行真正平等的交流。這時,學生容易說真話,說實話。有些學生在編寫時查閱的資料很多,但是不會安排,教師或學生可以在線耐心地引導他注意自然段與自然段的過渡、各段的先后順序等,直到他會寫為止。
設計意通過互動交流,教師為學生及時排憂解難,尤其是能幫后進生解開編寫“疙瘩”,使他們樂于編寫。
教育核心論文發表須知:《當代教育論壇》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教育理論期刊,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認定的教育科學類核心期刊。2010年恢復旬刊,全新改版,每月推出“綜合版”、“管理版”和“教學版”??锲瘘c高、容量大、欄目新穎、覆蓋面廣,突出前瞻性、學術性、實踐性,是廣大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科研人員及教師交流教育教學心得與展示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良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