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筆者把握核心素養培養時機,以語文課堂為載體,以語文核心素養四大維度為指導,應用多樣的策略改進教學,使學生們在獲取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同時,有效地積累語言,積極思維,感知審美,塑造素養。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教學經驗,重點介紹設置情境、多重對話、體驗鑒賞、理解文化這四種策略,有效地讓核心素養之花綻放于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是由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這四個維度構成的。事實上,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早已針對這四個維度做出了明確闡述,同時提出了要求,如引導學生們儲備豐富的語言內容,幫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傳統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機械地灌輸基礎知識,難以使學生們有效地掌握語文知識,形成核心素養是天方夜譚。所以,要想在語文課堂上有效地培養學生們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們體驗多樣活動,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形成適應未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诖?,我依托日常教學探索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如下:
一、巧設情境,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一)立足課堂導入,創設情境
課堂導入環節是學生們走進語文課堂的起步環節,也是學生們積累運用語言的基礎環節。所以,在實施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創設導入情境,調動學生們興趣,同時使學生們自主地進行語言運用,或主動積累語言。
以《鳥的天堂》為例,我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課件播放了歡快的鳥鳴聲,引導學生們傾聽,想象畫面,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們受到聽覺的作用進行想象,自由描述自己看到的場景,借此實現語言表達。立足學生們描述的內容,筆者用“天堂”一詞進行概括,同時提出問題:“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借此推動學生們走進閱讀文本中,自主探究“鳥的天堂”,依托文本順其自然地積累語言內容。此外,學生也會因此產生思維積極性,有利于積極思維地發展思維能力。
(二)利用文本空白,延伸情境
文本空白是文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們展開聯想的切入點,也是學生們深入探究文字內容的關鍵點。所以,在課堂上有效應用文本空白延伸情境,引導學生們深入探究。
以《兩莖燈草》為例,“老爺是因為兩位舅爺……那手只是指著不動”這一片段中沒有明確地展現嚴監生的心理活動。在講解此片段的時候,筆者把握空白之處,向學生們提出了想象任務:想象嚴監生的心理活動。想象的過程是學生們進行思維的過程,也是學生們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想象、表達具體畫面,學生們不僅理解了文本內容,還因此鍛煉了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多重對話,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是語言的“工具”。學生們無論是積累語言,還是運用語言,都離不開思維。新課標明確地要求教師培養學生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質疑能力等。想象、推理、質疑等都是思維的過程,便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問題是學生們進行思維的“法寶”。對話是學生們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把握教師、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時機,尤其結合文本內容提出問題,驅動學生們思維,使學生們在思維作用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鍛煉思維能力。
以《貓》為例,在引導學生們理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該內容的時候,我先利用課件展示了如此內容:
貓的性格古怪。
貓的性格有些古怪。
貓的性格是在有些古怪。
立足課件內容,筆者提出問題:“‘古怪’是什么意思?‘實在’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去掉‘實在’?為什么?”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們自主閱讀課件內容,尤其邊閱讀邊思考,結合具體語境感知文字內容。如“實在”是的確的意思,不能去掉,去掉了凸顯不出“生疏罕見”。立足學生們的是思考結果,繼續提問:“作者在這一段中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貓的古怪的性格呢?貓有怎樣的特點呢?”同樣地,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們思考文本內容,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圍繞文本內容向學生們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們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效果,還可以使學生們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思維能力。此外,不少學生在對比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魅力,有利于受到語言美的熏陶,發展審美素養。
三、體驗鑒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性是語文學科的顯著特征。隨著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落地,教育領域提出了美育要求,要求各學科教師挖掘美育資源,多樣策略地使學生受到審美熏陶,幫助學生逐步地形成審美素養。此外,新課標中也要求教師挖掘文本中的美感形象,依據學生的審美特點和規律,應用多樣的審美方式引導學生與美育資源互動,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诖?,我以體驗鑒賞為主地創設多樣活動。
(一)在誦讀中體驗鑒賞
誦讀是學生們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語文教材設置了豐富的極具經典性、時代性的文章,為學生們提供了積累語言的便利,同時也便于學生們受到美的熏陶。誦讀是學生們體驗文本內容的主要途徑,有利于在反復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逐步地感受到語言中的美,切實地受到審美熏陶。所以,我在實施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是,會創設誦讀活動,引導學生們在誦讀中體驗鑒賞美。
(二)在情境中體驗
情境不僅是學生們積累運用語言的載體,還是學生們體驗審美的載體。尤其情境中的審美因素是直觀可感的,契合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在情境中進行誦讀是新課標中提出的一項要求。尤其,學生們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會展開想象,自主地搭建與作者交流情感的橋梁,受到情感美的熏陶。
綜上所述,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實施語文教學,可以突出重點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讓核心素養之花綻放在語文課堂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語文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突出重點地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們發揮自主性地體驗多樣活動,積累運用語言,積極思維,體驗鑒賞,理解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胡霞.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70-271.
[2]張炳祥.讓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常態課閱讀中落地生根[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14-16.
推薦閱讀:中職語文教育如何融入鄉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