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將民族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不僅是為了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也是為了給小學數學課程賦予更多價值。具體來說,一是為了培養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為了踐行立德樹人,三是為了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四是為了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本文將以掌握數學知識與能力、探索數學過程與方法、數學情感體驗與塑造價值觀三方面為主要途徑,探究具體該怎樣把民族文化滲透入小學數學課堂中,以期為孩子們豐富數學課堂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關鍵詞:民族文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路徑探析
引言:
中華民族歷史長達五千年,民族多達五十六個,所以這里也孕育出許多優秀的數學文化。如劉徽的“割圓術”,利用了圓形內切正多邊形的體積來無窮逼近大圓面積,也就是割之彌細,矢之彌少,故割而再割,以至于不可割,即與圓形合體,則無所失矣。這主要反映了無窮小分割方法和無窮逼近的思想。民族文化中還包括了各少數民族的優秀數學文化,如貴州水族數學文化,其民間工藝品、建筑設施、服飾等實物中充滿了由各種由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幾何圖形組成的精美花紋等,都是數學文化的體現。在民族文化日漸復興的今天,將其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有著深遠的意義[1]。
1.民族文化與小學數學的重要性
1.1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非常寬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它體現在人類生活的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方面。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指體現在中國各民族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并創造出來的能反映本民族特征的物質文化與精神財富之總和。民族文化體現著一個民族的豐富內涵,是一個民族發展強盛的不竭動力和精神支柱,因此發揚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途徑,又是培養廣大公民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舉措。
1.2 小學數學的重要性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對數學重要性的生動概括。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無論是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科學,還是國防軍事、武器研制、發射導彈衛星、人工智能編程等科技都離不開數學的運用[2]。然而萬丈高樓平地起,就看地基牢不牢。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小學數學作為孩子們數學學習的基礎,培養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然非常重要。
2、民族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路徑
2.1 在掌握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中融入
小學的數學教師們在了解數學定義、知識原理等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研究民族文化在當代數學教育中具體是如何體現的,從而將其靈活融入今后的課程中,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定理時,教師可以介紹《周髀算經》中“勾三股四弦五”的記載和《勾股圓方圖注》中趙爽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如在北京舉辦的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就是“弦圖”,即趙爽證明勾股定理的用圖;家裝工作中,裝修工人判斷墻角是否為標準直角,也可運用這一定理[3]。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時,可以將哈尼族用抽象的幾何元素創造出的民族服飾、民族建筑、民族樂器等作為軸對稱圖形的素材,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數學學習可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并潛移默化的受到民族文化的滋養。
2.2 在探索數學過程與方法中融入
小學的數學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中融合少數民族文化。比如,在課堂教學×3=3×,6×8=8×6時,老師可以運用好小學生好奇心強,易于對事物刨根問底這一特征,將具體實物代入數字中,如:有2座苗族吊腳樓,每座吊腳樓里有3個苗族居民;有6座傣族竹樓,每座竹樓里有8個傣族居民。利用少數民族建筑上的故事,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推測算式,從而指導學生抽象總結出乘法交換律a×b=b×a,讓孩子們感悟歸納方法,感受邏輯推理思路;在講授“圓的面積”時,老師可以播放關于福建土樓和蒙古族氈帳等具有圓形設計元素的建筑視頻,使學生認識各民族房屋的建造過程和習俗,為后面掌握圓形的建筑面積做好知識準備。這樣,才能真正把民族文化底蘊滲透到數學課堂之中,從而彰顯數學課程所特有的、豐富精彩的人文教育價值[4]。學生們在這樣生動有趣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文化自信、文化修養都會潛移默化的提升。
2.3 在情感體驗與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融入
在情感體驗與培養價值觀的過程中融合民族文化,能夠為培養孩子們的性格品德提供好素材和正能量。數學是人們特有的文化活動,我國各個時代的數學家都曾對當代數學教育的發展作出過積極貢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歷史人物故事,如圓柱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講述“圓柱容球”的故事,還可以講述這則故事背后的歷史人物,即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統計數學家祖暅,是他研究出了球體體積計算方法,也就是教科書中著名的“祖暅原理”。相傳,由于祖暅自幼愛好科學、數學,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包括走路的時候。其中有一次,他一邊走路一邊思考數學問題,竟迎面撞到了左仆射徐勉,徐勉是朝廷重要官員,被撞的一驚,大叫起來,祖暅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撞到了人。正是這種廢寢忘食,全神貫注的精神,使得祖暅成為了一位優秀的數學家。通過講述數學人物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原來每一條公式,每一個原理,都有它的歷史發展背景,不僅可以讓孩子們產生敬畏之心,樹立榜樣,還可以讓他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更加熱愛數學。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國際地位的提高,數學教育在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如何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減負,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將民族文化通過多種路徑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課程體驗,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塑造健全人格,樹立遠大志向。
參考文獻:
[1]王勝男.民族數學引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20(3).
[2]郝倩.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3]黃基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認同培育的內在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 : 22-24.
[4]李凱,鄭智超.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價值、挑戰及其突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