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打造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對現有課程“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嘗試進行教學改革。雙語教學為主,充分結合線上與線下這兩種教學模式,以實踐任務為導向,自下而上進行教學,對傳統的以期末考試作為最終成績的考核方式進行調整,按照教學專題布置任務,實行過程化考核,按照綜合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最后通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效果對此改革方案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雙語教學;線上-線下;過程考核;應用型人才;因材施教
1 背景介紹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
2018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目前,我國高校轉型大體體現在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單科到多科、綜合轉變,由教學到產學研相結合轉變,由學術型到應用型轉變。
目前很多本科高校已經開始向應用型過渡發展,不再專注于培養學術型人才,開啟了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有很多偏理論型的專業向應用型專業發展,需要重新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同時也要做出一定的改變。部分高校已經開始適應了這種模式轉變,也有了一些成果,如開設創新實踐課程、創業輔導課程、增加校企合作專業等。
我國的雙語教學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雙語教學模式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關注[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夠對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其中徐國琴等的文章中對雙語教學的定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且提出了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思路[2]。王淑紅等針對ISEC課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同時也給出了對教學方法改進的一些見解[3]。劉國君的基于“卓越計劃”的機械設計雙語教學實踐與思考一文中根據所授課程的特點對教材選擇、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4]。劉海波等研究了目前雙語教學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針對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提出了關于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師隊伍的建設等一些問題的探討[5]。
線上教學,例如網絡公開課,就是一種依靠互聯網,進行遠距離授課的一種方式,自從線上教學出現以來,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這種方式會有很多的優勢,比如一節持續六七十分鐘的課程,可以將其分成好幾小段,在業余時間,進行回放學習,捕捉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打破了專業以及學校的壁壘,實現了一種教學資源的高度整合,但同時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法充分互動,并且教師很難掌握所有學生的聽課狀態。所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在張波的文章中,介紹了一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一種方式進行到底[6]。左琳給出了一種線上線下互補式的教學模式,并且也介紹了具體的實施方案[7]。
基礎數學類課程是理工類專業較為重要的課程,具有內容抽象、邏輯縝密、理論性強等特點,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將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傳統的期末考試作為最終考試成績的考核制度,仍然在高校普遍施行。這種考核方式存在著一些弊端,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與平時的學習狀態并沒有呈現完全的正相關。部分學生只憑借期末“刷題”的方式取得較好的成績,并沒有真正地掌握知識技能。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方式,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在當前這個大環境下,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狀況,考核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課程考核評價機制,不僅具有檢測、鑒定與選拔功能,更能體現教育教學的導向、反饋和激勵功能[8]。因此,需要構建一種合理、適應發展需求的評價體系,來檢驗學生的學生成果,不僅僅體現在試卷中,更應該是去評價學生對于某一門課程所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在面對當今這些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情況下,不是給出單一的評價,而是應該給出更加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法。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嘗試轉變,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增加單元測試或階段測試,通過這種方式來督促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
2 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的基礎數學類的課程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工作聯系不夠緊密,更適合學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圍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探究教學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有效增強。
首先,授課對象是大二年級土木工程專業和化工專業的學生,由于理工科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所以雙語教學的實施存在一定困難。同時,對于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的先修課程高等數學的理論知識,學生普遍掌握不扎實,對該課程的學習也會有一定影響。根據以往的教學經歷,對于各類的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雙語教材,學生大多存在閱讀理解障礙,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定理。這種現象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因材施教”是我們在制定教材時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簡明易懂、實用性和應用性較強的雙語教材。
其次,由于微分方程與線性代數這門課程原本是兩門獨立的課程,根據專業需求,將這兩門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因此對學時也進行了壓縮。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即使整個學期只進行理論講授,也只能完成2/3的核心知識點講解,并且很難保證學生能夠完全吸收。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課程的精髓、掌握一些必要的應用技能,就成為課程改革最關注的問題。那么,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目標,所以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