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突出以人為本,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加貼切的體驗,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架起歷史與現實的橋梁,繼而學以致用,實現學習歷史的三大目標。本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嘗試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嵌入情境式教學場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史熱情,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關鍵字: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方法措施
引言: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印象還停留在課堂氛圍枯燥、學習方式死板上,認為歷史學習就是靠背,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薄弱。這影響著歷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趨勢背道而馳。
1.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其創設描繪成為一個具體的情景,借助語言描述、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個方式讓情境生動真實,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聯系到自身的生活實際,產生更豐富的思考與認識,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提升課堂的感染力,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并為課堂注入活力與趣味,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學習難度較大,且需要記背的內容偏多,加上這一年齡段學生思維能力尚未成熟,教師如果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難以發散自己的思維,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弱,這些都會導致歷史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除此之外,受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歷史教學中還存在課堂互動較少的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的短平快,直接為學生揭示重點內容,然后讓學生記筆記、背筆記。接下來再刷題應考,這也影響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史效益的提高。
如何通過情境教學法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1運用語言與問題創設歷史學習情境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直接的交流途徑。通過語言生動的為學生描述歷史情景、巧妙的設置情境問題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常言道:“方法都一樣,巧妙各不同”!同樣一節課,不同教師講課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講解水平,結合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在授課時有意地為學生刻畫出恰當的歷史情景,讓歷史教學更加活靈活現。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使他們愿學、樂學、善學,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不乏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并運用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而忽略了對自身語言技巧的總結和打磨,往往影響了歷史教學效益的提升。語言作為一種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手段,運用恰當與否,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運用生動恰當的語言能將學生自然地代入歷史學習情景中,能夠提升學生聽課的專注度,引發學生更加豐富的思考,鍛煉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能力。繼而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把握。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時,教師可以帶著感情色彩為學生朗誦一首《石壕吏》。《石壕吏》是詩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唐代安史之亂帶給人民的傷痛與苦難,解釋了唐朝衰亡前真實的社會景象。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學生就能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等描寫中感受到當時戰爭的無情與殘酷。更自然地體會到精神上的觸動與感染,對比現實生活則能體會當今和平盛世的祥和美好!教師在朗誦完成后,可以通過提問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詢問學生:“你從這首詩歌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你認為安史之亂從哪些方面加速了唐朝的衰亡?”讓學生再次代入到詩歌創設的歷史情境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為新課導入營造了生動真實、歷史氣息濃厚的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新課學習中更加專注,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2.2運用圖片與視頻創設歷史學習情境
借助圖片與視頻創設歷史學習情境是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手段。圖片與視頻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素材,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與學習熱情,還能為學生積極拓展書本以外的知識內容。通過將畫面與文字緊密結合在一起還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更加豐富的認識,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掌握歷史知識。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過度集中于書本與教師,很多學生僅憑課本上的文字敘述與教師的講解難以在腦海中還原出歷史場景與事件的真實面貌,從而在理解上造成偏差。利用圖片與視頻搭建的歷史學習情境更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收獲更多。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盛唐氣象》時,書本從經濟發展、民族交往、社會風氣與文學藝術四個方面闡述了盛唐時期的種種表現。但文字的表現力還不夠,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直觀地展示盛唐時期各個方面的具體表現,如經濟發展方面,首先出現了新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這兩種工具的具體形象,并與之前的生產工具進行對比,讓學生從外觀上、實用性上感受唐朝生產工具的先進,從而理解為什么唐朝時期經濟發展迅速。除此之外,書本上還舉例了唐朝時期紡織業的興盛,教師可以收集唐朝時期絢麗的紡織產品,讓學生感受手工業是如何促進唐朝時期經濟的發展。通過圖片與視頻的方式既能還原歷史課本中不太常見的道具與物品,又能為學生拓展書本以外的知識內容,不斷豐富學生的眼界。學生在觀看了解的過程中漸漸融入了唐朝興盛的歷史情境中,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2.3借助于現實情境,架起歷史與現實的橋梁,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無縫連接。
現實與歷史不是割裂的,而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所以借助于現實情境,則能有效地拉近與歷史的心靈距離,從而感受歷史與現實的統一,實現心靈的共鳴與互動。在復習秦皇漢武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時,同學們很容易回答:秦皇采取“焚書坑儒”,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及時引入現實情境,說:兩位皇帝對待儒家思想態度截然相反,目的一樣么?
推薦閱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