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強化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在勞動教育課程建構中教師要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充分挖掘美育資源;科學定位課程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完善課程內容設置,在教學模塊中進行美育滲透;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實現“以勞育美”的目的,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勞動教育;美育;審美素養;融合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也強調,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意見》中揭示了勞動教育與美育的內在聯系,勞動是對世界的創造,這種創造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創造。
如何使學生在勞動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在勞動教育中滲透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以沈陽市沈河區為例,從樹立學科融合理念、科學定位課程目標、完善課程內容設置、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四方面談如何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樹立學科融合理念,挖掘勞動教育課程中的美育資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勞動教育被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這是對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豐富和發展,更是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在教育實踐中,應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實現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實現學生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統一;應淡化學科界限,多渠道整合學科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做到學以致用、學以善用,力求讓學生強健體魄、習得知識技能、發展動手動腦能力,培養責任意識、錘煉意志品質、發展審美素養。
沈陽市沈河區設計與開發了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包,邀請多學科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課程資源,實現綜合育人的課程定位。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將勞動教育中蘊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實踐創新能力、身體素質鍛煉和審美能力提升等內容融入其他學科和活動中。
在中國傳統美食項目中,設計了“濃情端午”模塊。在勞動實踐之前,讓學生了解端午節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節日,擁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人們在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如包粽子、賽龍舟、喝黃酒、制香包、帶花繩、懸艾葉等,中國端午節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模塊融合了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內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美,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電工、金工、木工、種植等項目實踐中,融入物理、生物、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如“電子控制電路——設計音樂電鈴”模塊,有物理學知識,還涉及音樂、美術學科內容。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觀察、感知美的事物,通過實踐操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能對作品進行一定的創新創造。
在課程資源包中,我們還為每一個項目設計了“大國工匠”模塊,主要介紹該領域從古至今中國的杰出人物,使學生通過了解我國不同時期勞動模范的風采,懂得勞動精神之美,引導學生尊重勞動模范、學習工匠精神,形成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意識。
通過實踐發現,樹立學科融合的課程理念,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情感,增強創新精神,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二、科學定位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要求是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從課程總目標不難發現,里面既蘊含通過勞動技術的教與學的實踐,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能力目標,還包括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體認勞動最美麗、勞動者最美的美育目標。
在初中階段目標的設置中,要從提高勞動教育的效果出發,選擇適宜的勞動教育方式,在勞動教育實施的關鍵環節滲透美育。以“食品雕刻——菜肴圍邊設計與制作”為例,教師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課程目標進行概括描述,落實勞動教育與美育的融合。
知識與技能目標:其一,初步掌握切、削、刻、戳、旋五種基本刀法及應用;其二,了解菜肴圍邊的特性與用途,具備鑒別美的能力;其三,初步掌握菜肴圍邊的設計步驟與布局方式,學會圍邊裝飾的簡單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其一,對食材進行雕刻,能按照范例學做簡單、易成型、造型美觀的菜肴圍邊;其二,根據前期構思的方案及設計表達草圖,制作主題作品;其三,通過評價與交流,發現和提出作品中出現的問題,對作品進行改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一,深化勞動體驗,初步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其二,關注美在日常生活中的點綴和應用,具有初步的勞動技能意識和創新意識;其三,感受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美學,懂得菜肴加工同樣是依賴視覺感受的藝術形式,在勞動實踐中陶冶情操。
三、完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置,在教學模塊中進行美育滲透
勞動教育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要圍繞勞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完成真實、綜合任務,經歷完整勞動過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需求,選擇和確定勞動項目。因此,我區在課程內容設置上采用項目實踐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包,圍繞課程目標的要求,通過勞動與技術項目驅動式的勞動實踐。同時,在各教學模塊中進行美育滲透。如“木工”勞動項目,內容分為四個模塊。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教師選哪些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