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高等職業教育順應新時代、新目標,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充分分析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困境,全方位闡述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助力云浮鄉村振興實踐路徑,譬如,因地制宜調整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云浮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智庫,多舉措培養高素質現代農村干部隊伍,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養成,為農村農業“造血”,切實助力云浮鄉村振興戰略實踐。
關鍵詞 三農;鄉村振興;高職教育;困境;路徑
現階段我國農村農業整體發展滯后,農村農業依舊是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一環。農村一二三產業未能深度融合發展,農民適應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環境新變化的能力欠缺,新型職業農村人匱乏。
黨的十九大報告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形勢、新目標,提出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部署,并以此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1],力求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方位實現鄉村振興。蓬勃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正以其自身特有的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1 高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意義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優先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必須把人力資本的開發放在首位[2]。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脫貧攻堅須將扶貧與扶志、扶智密切結合。教育脫貧是從根本上實現脫貧攻堅的有效路徑。教育和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高等職業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貧方式之一[3-4]。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和社會需求緊密對接,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產業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作為高職教育的基本原則[3]。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近1 400所,分布于全國各地。脫貧攻堅是現階段鄉村振興的首要著力點。龐大而廣泛的高職院校將在全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可以很好地將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優勢結合作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農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新型人才,提供知識支持、智力扶持和人才支撐等;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緊扣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目標,憑借高職院校自身綜合優勢,成為地方智庫,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新助力。高職畢業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應用于“下鄉”“興農”,不僅能在廣闊的農村開辟出自身發展的大舞臺,還能優化農村人才結構,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推力。
云浮市地屬粵北山區,整體發展相對滯后,脫貧攻堅任務重,需從根本上去拓寬鄉村振興的路子。教育是發展的根本。為實現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考察云浮時提出的鄉村振興走在廣東省前列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服務云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云浮鄉村振興戰略。羅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云浮市唯一公辦職業院校,占據云浮人才高地;現有全日制在校專科生近11 000人(并于2020年秋季開始招錄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協同育人本科生100人),高級職稱教師6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197人,雙師型教師200余人,有羅定市“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評審專家13人,學校具備了較強的涉農科研和服務能力,若運籌科學、利用合理,必將為云浮地區鄉村振興作出突出貢獻。
2 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之困
就廣東省而言,粵東西北鄉村振興任務重,同時還存在地區高職教育自身發展受到地域和經濟條件制約問題。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特有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普遍存在職業教育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之間供需矛盾、整合深度不夠、人才培養與地方特色產業銜接不緊密、專業設置同質化程度高、高職院校融入鄉村振興實踐缺乏制度和政策規范、鄉村振興實踐中政府引導不夠、高職教育為鄉村振興“輸血”多于“造血”、高職院校主體服務意識不強、潛力挖掘不夠深入等問題。
2.1 統籌機制、體系缺失
雖然高職院校致力于鄉村振興意愿強烈,但整體缺乏統籌規劃和政府相關協調,缺乏管理規范、協調機制,未能統籌地方高等職業教育、農業農村、人社、扶貧等職能單位各方資源優勢。高職院校服務于鄉村振興,缺乏系統性政策指導和制度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尚未融入高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多數高職院校服務于鄉村振興,尤其是服務于脫貧攻堅,只局限于人力、物力的幫扶;幫扶形式單一,如逢年過節送慰問金和慰問品、幫助扶貧對象采購或銷售農產品等;不能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偏“輸血”而少“造血”;未能很好地平衡扶貧與扶志、扶智三者之間的關系。
2.2 就業創業導向不足
雖然國家號召和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服務農村,但受傳統“跳龍門”思想影響,大學生擇業、就業更多偏向于城市;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也使得農村家長更多希望孩子能跳出“農門”,去城市生活、發展[3]。盡管國家和地方職能部門、各高職院校每年均舉辦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但多數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效果不盡人意;多數高職畢業生只是將創業作為就業失敗的備選項。為了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各職業院校在新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往往強化了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對學生創業引導、指導不夠。學生獲取政府創業扶持政策途徑有限,了解不夠深入。
2.3 供需對接、整合度不夠
高職教育雖然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但各高職院校同質化程度高,不能很好地結合地方經濟實際和特色產業設置專業和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調整不相適應[5],不能真正服務于地方產業尤其是鄉村產業發展需求;不能精準對接鄉村經濟轉型、農村產業升級、現代職業農民養成等;教學內容固化,與社會發展相對脫節;校企不能有效對接,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和課程教學在某種程度與企業現實需求不能很好地整合,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收效差強人意。
3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助力云浮市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作為云浮地區唯一公辦高職院校,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和廣東省委、云浮市委鄉村振興實踐要求,羅定職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早謀劃、早行動,充分發揮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優勢,助力云浮鄉村振興實踐。
3.1 緊扣云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人才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增長,首要一點是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創新[6-7]。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緊密結合云浮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結合《云浮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利用云浮毗鄰大灣區地域優勢、云浮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集全校之力辦好旅游管理專業,助力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辦好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奠定人才基礎;辦好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商務英語專業,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電商營銷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易服務平臺;辦好小學全科教育專業,助推鄉村基礎教育發展,夯實教育基礎,為鄉村振興實踐提供原動力。
3.2 構建云浮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智庫
一是成立云浮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從學院高職稱、高學歷教師中遴選組建專家組,詳盡計劃、實地調研,深入研究云浮農村農業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并為政府決策提供可行性建議,為云浮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組建并不斷擴大市級、省級涉農科技特派員隊伍。挑選有技術特長、模范帶頭的黨員教師,與廣東省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培訓并提升科技特派員隊伍綜合素質,把農業科技知識送到農戶,送到田間地頭,送到鄉村企業車間,為云浮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三是組建一支服務云浮鄉村振興的學生志愿者隊伍。由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和各系部遴選有科技、電子商務、教育、衛生、文藝等特長的學生組成服務鄉村振興的志愿者隊伍,定期深入農村開展社會調查、教育文化、科技資訊、商務咨詢等服務活動的同時,將新思想、新思維模式帶入農村,激發農村活力;培養學生服務農村農業、扎根基層的意識,為鄉村振興培養和輸送后備人才。
3.3 培養高素質的現代農村干部隊伍
鄉村振興離不開政治過硬、思想現代、專業水平高的農村干部隊伍。學院在2014年以來聯合云浮市委組織部開展村干部大專學歷班,“訂單式”培養了村(社區)“兩委”干部1 113人,2019年聯合羅定市委組織部開辦村(社區)“頭雁”短期班,脫產培訓了羅定市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350人的基礎上,將繼續辦好村(社區)“兩委”干部大專學歷班和“頭雁”短期脫產培訓,爭取2022年實現云浮市村干部大專學歷占30%以上,主要村干部“頭雁”短期脫產培訓全覆蓋,加快實現村干部學歷和能力雙提升。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方面有什么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