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我國率先實施“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將疫情對教育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文對我國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踐進行系統化梳理研究,并探討再提升方向。研究表明,新世紀以來,我國統籌設計了行之有效的四大路徑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持續提升,每一路徑都彰顯了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專家引領、標準先行、系統組織、與時俱進的特色;智慧時代要實施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戰略轉型,重點提升教師在虛實雙重世界對學生進行知行創一體化培養的能力、綜合新技術變革教育的能力以及適應新時代需求轉變角色的能力,真正實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互聯網+” “人工智能+”的時代化提升。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教學能力;中國經驗
2020年新冠病毒以無比兇猛之勢肆虐人類,打亂我國的正常教學秩序。“病毒肆虐,教育不能中斷”,為了既保護廣大師生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鏈,又保障教與學的進行,我國在全世界率先部署全國范圍的“停課不停學”,打響了在線教育保衛戰。廣大學生居家在線學習,保證了學習不間斷,將新冠病毒疫情對廣大學生學業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限度。2.7億學生能夠成功居家學習,成為人類教育壯舉,這其中我國自從2000年起實施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戰略以及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功不可沒。我國過去擅長實體課堂教學的1700萬教師,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的號召,整體轉換為在線教師。這種高水平的整體角色轉變,得益于我國持續高度重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戰略的實施,關鍵靠教師,核心是教師要具有信息化教學能力。因此,在進入新世紀以來的20年間,我國始終將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作為重要工作謀劃和推進,相應形成了一整套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政策、策略、路徑和措施。然而,我國相對缺少對全國層面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實踐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化研究,同時缺少如何在新時代再提升的系統研究。為了更好地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寶庫,更好地弘揚中國經驗,更好地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科學實現,本文對我國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經驗進行研究,并探討新時代再提升的問題。
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與社會觀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基于20世紀末以來黨和國家的教育文件、國家級報刊有關全國層面的教育創新實踐報道,回顧研究我國21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師工作的創新實踐,研究20年來教師提升的各類舉措、方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歸納、提煉、轉化。研究發現,我國在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方面的舉措,可歸納為四大路徑。下面先以分析四大提升路徑為主線,總結經驗,歸納、提煉特色,然后探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時代化再提升的方向。
一、以培訓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力持續提升
(一)面向基礎教育教師的全員培訓提升
對教師進行全員的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訓,我國謀劃早、決策層次高,且與時俱進。國務院在1999年初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要求, “中小學專任教師及師范學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時隔數月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將此要求進一步拓展,提出教師要“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中小學專任教師以及師范學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中提出“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文件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力——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推動著社會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的進程,相應地使人們的學習越來越趨向數字化學習、多媒體學習和網絡化學習,而這三種學習在初出現時對所有教師而言,與學生一樣都是“新手”。只有首先適應并善于數字化學習、多媒體學習和網絡化學習,才能用數字化手段、多媒體手段、網絡化手段更好地教學生用數字化手段、多媒體手段、網絡化手段學,數字移民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教導數字新生代的學生。而要讓廣大教師在緊張的教學和繁忙家務之外抽出大量時間自主學習提升數字化教與學、多媒體教與學、網絡化教與學等能力,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在我國1700余萬的各級各類專任教師群體中,中小學教師占比最高,多達1300萬人,而中小學教師原有的專業背景基本是文科和理科,缺少技術和工程學科背景,要他們自主學習提升信息技術并將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到很高水平更為困難,因此國家特別重視數量龐大的中小學教師群體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問題,為此設計專門化的培訓,而且設計了循序漸進、與時俱進的多輪培訓:2004年國家啟動首輪全員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2013年國家啟動第二輪該方面的全員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2019年國家啟動第三輪相關全員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員培訓一輪緊接一輪,且每一次培訓都經過周密設計。
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這是我國首個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為開啟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化培訓做了基礎性準備。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全員培訓,是在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由起步建設期轉向應用發展期的轉折關頭啟動的,適應了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轉型發展的需要。
第二輪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全員培訓,采納了首輪培訓中好的做法,在三方面又有大的變化:一是將培訓目標進化為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教師終身學習;二是提出了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力和轉變學習方式這兩種不同的要求;三是基于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劃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評估與診斷、組織與管理和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推薦閱讀:國外高等教育領域英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