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zhì)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次
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指導學生親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制品,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紙材具有使用便捷、取材容易的特點,是小學美術手工課程的重要教學材料,在現(xiàn)階段的手工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該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限制,大膽發(fā)揮紙材簡單實用、造型靈活的特點,拓展及創(chuàng)新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方式。
一、注重報紙玩偶課程設計
空間形態(tài)在美術手工課領域通常指通過揉、捏、粘合等方法將多張平面類型的紙材進行人為組合,形成球體、柱體、不規(guī)則幾何體等具有質(zhì)感的空間立體形態(tài)。當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基礎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仿制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報紙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種非常容易獲取的紙材。其質(zhì)地比較柔軟,易于塑型,非常適合作為空間立體手工制品的制作材料。將報紙應用到小學美術手工課程教學中,開展《報紙玩偶制作》課程,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廢物利用的環(huán)保意識。
以《制作報紙小熊》這節(jié)課為例。課前,需要學生準備以下制作材料:廢報紙、顏料、畫筆、膠帶、紙張膠水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以下制作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小熊玩偶制作:第一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小熊圖片,并結(jié)合圖片,向?qū)W生介紹玩偶小熊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主體形狀及大小關系,使學生對即將制作的玩偶產(chǎn)生整體意識;第二步,指導學生按照上一步的講解,將報紙團成小熊玩偶的各個組成部分,然后用膠帶將這些“零件”簡單固定,避免報紙團回彈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變形;第三步,把準備好的各小熊身體部位,用紙張膠水、小木棒、膠帶組合到一起,形成粗略化的小熊玩偶;第四步,用剩下的報紙,捏出2個扁圓片和1個小圓球,分別作為小熊的耳朵和尾巴,并用同樣的方式固定在玩偶主體上,至此報紙小熊玩偶已經(jīng)基本制作完成;最后一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顏料和畫筆,賦予小熊玩偶自己喜歡顏色,引導學生制作出不同顏色的小熊報紙玩偶。
二、注重折紙拼畫課程設計
折紙擁有多種拓展運用形式,在傳統(tǒng)手工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指導學生進行紙鶴、紙船、紙星星的折疊制作,因此,現(xiàn)階段美術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點,深化紙材的拓展運用,將原有折紙教學進行深化與創(chuàng)新,將其紙材拼花進行融合,開展“折紙拼花手工制作課程”,引導學生結(jié)合不同紙材的質(zhì)地和顏色特點,自由發(fā)揮,將折疊出的紙質(zhì)作品與剪裁出的紙質(zhì)拼花作品進行整合,創(chuàng)作出更加新穎、有趣的作品。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融入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童話故事。這樣的形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將平淡無奇的紙張變成生動形象折紙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童話故事營造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藝術思維能力。
以《折青蛙》這節(jié)手工課為例,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進行以下模式的創(chuàng)新。第一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然后結(jié)合故事,提出“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我們幫它們做一個媽媽出來好不好” 。通過此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童話故事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步,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的綠色彩紙,跟隨老師一起,學習折青蛙;第三步,指導學生拿出幾張綠色、紅色、粉色等不同顏色的彩紙,按照腦中的想象,裁剪出荷葉、荷花等元素;第四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40厘米長、30厘米寬的白色硬紙板,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用彩筆在紙板上畫出小蝌蚪、小魚、水草、鵝卵石等元素;最后一步,將之前制作好的紙青蛙、荷葉、荷花粘在畫好的硬紙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三、注重剪紙拓展課程設計
剪紙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揮、想象力、抽象思維等能力的使用和成長,學生在學剪紙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許多學生都接觸過剪紙,但是一般也只是進行簡單的裁剪或者是見過一些簡單的剪紙作品,學生還缺乏剪紙方面的具體學習。想要更有效地進行剪紙教學,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人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生學習最大的驅(qū)動力。教師可以親自為學生演示剪紙操作,拿出一些好看的、有趣的剪紙作品吸引學生,也可以尋找各種教學資源,如關于剪紙的動畫、視頻、圖片等讓學生進行更詳細的了解,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提起興趣進行剪紙的學習。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對各種剪紙操作以及剪紙作品發(fā)出驚嘆,他們很難想象簡單的操作中蘊含的藝術魅力。
在剪紙教學中教師需要首先教會學生用對稱軸,發(fā)揮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各種剪紙技巧,并且進行想象力的引導,讓學生在作品中體現(xiàn)自己的審美觀念。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各種對稱圖形,也可以讓學生細心觀察教室中的花瓶、花朵等,可以在課件中展示各種具有對稱性的美好事物。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剪一些比較簡單的東西,如圓形、樹木、花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通過大量的剪紙訓練逐漸對操作技巧更加熟練,并且提升了審美水平。學生裁剪出的各種優(yōu)秀作品也可以進行分享,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注重紙材拓展課程設計
新時代的小學美術手工教學課程,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紙藝作品的藝術感悟能力,使學生能夠從創(chuàng)意、材質(zhì)、手法等方面欣賞其美術特征。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紙材的多元化拓展應用,進行生活化場景的引入,引導學生進行貼合生活、富有情趣的紙藝制作。
在開展手工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些紙藝作品,例如:窗花、紙塑、剪紙拼花等,通過引領學生進行圖片欣賞,提升學生對于紙藝作品的學習興趣,然后再結(jié)合某張圖片進行詳細的紙藝制作手法講解。以《百合幽香》這個折紙作品為例,教師可以先對百合花的花語進行講解,為學生奠定藝術鑒賞基礎,然后將作品展開,進行詳細制作手法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紙材由平面變成立體、由平凡變?yōu)榫赖乃囆g美感,最后再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制作,體會折紙過程的快樂。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化思考,看看能不能用其他紙質(zhì)代替原有紙質(zhì)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進行實踐。
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效果,美術教師應該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拓展紙材的應用方式,通過不同紙材的綜合使用和紙材不同制作手法的整合運用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促進審美能力的提升。
推薦閱讀:工藝美術著作怎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