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眾所周知,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物理的這種特性極易消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狀況,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深入研究物理內容,并將抽象性的物理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從而構建物理知識教學與學生認知的連接,降低他們的物理學習坡度,增強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上,并運用題海戰術,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感,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動性較差。針對這種狀況,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性的探究空間,并注重教學方法與學生認知的連接性,從而將抽象、枯燥的物理轉化為形象、有趣的物理,真正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增強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生活教學法,構建認知連接,提升學生概念理解能力
高中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針對這種特性,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現象、構建與抽象物理知識的連接,從而達到降低學生物理學習坡度、提升他們物理概念理解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超重和失重”這兩個概念時,高中物理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通過乘電梯的方式,加深超重和失重兩個概念的認知,真正促進學生概念理解能力的增強。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讓學生結合概念,分析物體在超重與失重兩種狀態下的受力,并讓學生繪畫物體在兩種狀態下的受力示意圖。與此同時,教師讓學生乘坐電梯,并運用個人在乘坐電梯過程中的感受,構建物體在超重與失重兩種狀態下的受力聯系,提升學生對兩種概念的理解。在乘坐電梯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個人對超重和失重兩種概念的理解。有些學生認為在乘坐電梯上升的過程中,身體有一種被電梯向上抬起的感受,這說明電梯的支持力明顯大于身體的重力,即身體處在超重狀態。反之,則身體處于失重狀態。在講解高中物理概念的過程中,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方式授課,構建與學生認知的連接,提升他們的概念理解能力。
二、使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高效性
為了達到增強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目的,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導入的方式,構建集趣味性與實效性于一體的情境導入方式,在吸引學生注意,調動他們興趣的同時,融入高中物理知識,實現由情境向教學的順利過渡。
例如,在講授“圓周運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即引入趣味性的實驗情境,調動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帶著問題走入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以下幾點。第一點,注重實驗設置的生活性。教師設置如下的生活性實驗:首先,將一個較大、透明的空心桶,倒扣在桌面。其次,將乒乓球放入桶中。最后,按順時針旋轉空心桶,乒乓球在空心桶中旋轉;逐漸將空心桶向上移,離開桌面;空心桶在離開桌面后,乒乓球在空心桶中旋轉,并未從掉下。第二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師對學生說:“這個實驗和我們擲骰子的情境十分類似。你們可以說一說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嗎?”學生好奇心瞬間被調動。第三點,開展由情境向教學的過渡。在學生好奇心被充分調動時,教師適時地引入圓周運動知識。通過運用情境導入的方式,教師讓學生在興趣的作用下,更具有目的地投入到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物理教學的高效性。
三、采用信息技術法,構建物理學習網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物理學生中,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以及學習動機不同,知識吸收的效率也千差萬別。在一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不盡相同,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針對這種狀況,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物理學習網站,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需要,靈活地調整課下物理學習的時間,從而彌補在基礎方面的欠缺,促進學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高一必修三第三冊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結合課本的內容,指定相應的物理學習模塊,讓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課下學習,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促進他們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此對物理學習網站進行簡要介紹。這個網站一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學習區;第二部分為知識綜合運用區;第三部分為物理學習交流區。第一、二部分注重夯實學生物理基礎,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第三部分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彼此促進,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增強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深入研究物理的特點,并將之轉化成學生熟知的授課方式,并注重為學生搭建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增強,最終達到增強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立武.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措施探討[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04).
[2]李欣榮.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探究[J].數理化學習.2016(02).
推薦閱讀:高分子物理論文發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