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中國革命類紀念館自誕生以來就承擔著重大責任,它是廣大中國人民群眾了解國情、緬懷先輩光輝業績、激發革命斗志的重要場所,也是研究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機構。新時代,為積極響應《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號召,中國革命類紀念館作為發揚和傳承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紐帶,應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關鍵詞:新時代;革命類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
一、中國革命類紀念館的歷史沿革
革命類紀念館在中國紀念館事業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人們學習歷史,了解國情,緬懷先輩光輝業績,激發革命斗志的重要場所,也是研究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機構。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國革命類紀念館追隨著新中國的腳步,發展起來,進入雛形期,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革命紀念館事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和振興,中國革命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山故居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等一大批老館,經過擴建或革新陳列展覽,改善管理,煥發出新的活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遼沈戰役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和鴉片戰爭博物館等規模宏大、獨具風采魅力的現代化革命紀念館相繼誕生。與此同時,各革命紀念館加強革命舊址維修,在開展文物史料征集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大力改革基本陳列,緊密結合社會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向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宣傳黨的基本路線,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2]
近年來,中國革命類紀念館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各革命類紀念館逐漸做到了專業化、基本覆蓋化以及多樣化,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國際上,中國革命類紀念館也贏得了更多的贊譽,把中國的革命歷史、革命精神傳遞給世界。這不僅讓世界更了解中國的,也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正面形象。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要求
《戰國策西周策》第一次出現“愛國”二字——“周君豈能無愛國哉?”[3]古代典籍中并無“愛國主義”一詞,當下我們所說的“愛國主義”其實是外來語,最早由蔡鍔引入中國,叫“軍國民主義”,后被蔡元培改為“愛國主義”,并被廣泛使用。《辭海》將“愛國主義”定義為“歷史地形成的熱愛和忠誠自己祖國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是對待祖國的一種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具體內容取決于一定的歷史條件。剝削階級的愛國主義,帶有階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有積極意義。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相結合。在中國現階段,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要求發揚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以貢獻全部力量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利益、國家尊嚴為最大恥辱,維護國家主權,實現祖國統一。”[4]該定義認為,愛國主義是思想、感情、行為等多個方面的統一,兼顧了愛國主義的非情感因素,較為全面,但仍有可完善之處。[5]
“愛國主義”屬于歷史范疇。毛澤東講:“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下來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賦予愛國主義新的內涵。習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堅持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因此,我們要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以及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來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愛國主義”。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由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歷史和現實邏輯所決定的。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孕育的中國精神,把愛黨、愛國、愛社會統一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6]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這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關系中國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論斷。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但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深重苦難。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試過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經過頑強拼搏,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必須弘揚其時代主題,這就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都要靠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有共產黨領導,中國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愛國主義所渴求的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也就無從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是高度統一的,這就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特質。[7]
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內容,對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社會凝聚力、應對嚴峻的國際現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和主張,習近平在不同時間和場合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內容。關于愛國主義的論述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文化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站在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批判關于愛國主義的種種錯誤認識,進一步推進愛國主義這一永恒主題教育,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工作者怎么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