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活動策略探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言:“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借助文字描摹、抒懷是創作的源泉,古代詩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與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學生從小受唐詩宋詞的熏陶,對古代詩歌頗為喜愛,也有動筆創作的沖動,如何將學生創作的熱情因勢利導,形成有效的詩歌創作寫作教學策略,需要不斷探索實踐。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活動

初中教育論文

  一、創設創作氛圍,激發學生詩歌寫作熱情

  初一新生入學時,為引發學生熱愛古代詩歌的情感,筆者將所帶班級命名為“詩韻班”,并題寫了一首小詩:“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穿越書海覓芳蹤,橫貫古今耀華夏。”班級宣傳欄張貼學生日常硬筆書法詩詞作品,購置《人間詞話》《大學詩詞創作教程》《唐詩三百首》《宋詞》《詩經》《楚辭》等書籍。堅持語文課前師生分享讀詩心得、展示《中華詩詞小報》;設立班級開放日,向學校師生和家長宣傳中華詩詞文化,創設學習氛圍,共同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詩歌寫作熱情。

  二、挖掘育人資源,師生共抒心聲

  新生入校進入陌生環境,迫切需要盡快熟悉學校,筆者據此與學生一起查閱資料,向老教師搜集校園歷史故事,請校領導為學生講述辦學理念,并帶領學生一起創作、修改完成學校藝術節朗誦詩歌《七中頌》(2015年9月):

  昆侖巍峨,高原明珠,青海湖畔,風馬升騰。

  一九六八,庠序肇始,歷史榮光,美譽弘揚。

  四十七載,耕耘積淀,精益求精,誨人不倦。

  謙虛爭先,永續精進,校之精魂,有容乃大。

  敬業專業,育人不輟,播種希望,孕育英才。

  ……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美我七中,流光溢彩。

  嘔心瀝血,共鑄輝煌,愛我七中,美名未央。

  鷹隼試翼,大顯身手,興我七中,前途無量。

  孜孜以求,信念永駐,揚我七中,來日方長。

  這第一篇創作,不僅讓學生嘗試了詩歌寫作,重溫了學校發展的歷史,而且讓他們更加熱愛新學校,尊敬學校教師。

  班級成長規劃中,筆者還設計了“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主題教育詩歌創作活動,相繼完成了《大美青海———我的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之長征頌》《英雄贊歌》等篇目。并與學生一同查閱資料、了解地域文化、閱讀歷史著作、學習詩歌創作技巧,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積累了寫作素材,同時也增進了師生感情。

  三、整合學習目標,創設實踐活動

  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學生對園林藝術中有關“隔而未隔”之美非常感興趣,筆者就選取了有關古典園林洞門的圖片,課堂即興創作了一首《隨園即景》:“小徑隨緣步履輕,通幽豁達作風景。顧盼回首自清靜,方圓之間皆人情。”圖文結合,既欣賞了園林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又水到渠成地落實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

  八年級有一個單元的綜合學習內容是“身邊的文化遺產”,筆者將此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學旅行相結合,開發了班級教材《一城一故事一地一風情》,鼓勵學生撰稿集冊,并加入“成都研學小組”一同創作,共同完成了作品《成都印象》。我們又結合《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按照四季的不同特點,創作了多首描繪春、夏、秋、冬的小詩歌;根據《端午的鴨蛋》《春酒》等反映鄉愁的作品,創作了《夢江南》《南鄉子》《長相思》等詞作;圍繞傳統節日,創作了《七夕》《上元》;結合中國節氣文化,創作了《夏至》《立秋》《出伏》《處暑》等詩歌作品。

  有時我們會圍繞一個主題寫一篇散文,如《印象徽州》,再由散文的感情基調改寫成詩詞《菩薩蠻·徽韻》:“空階夜長雨細碎,紅泥小爐玉點香。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粉墻黛瓦下,流蘇半卷拂。荷花硯上墨,紅箋更無字。”

  詩歌創作是一個有趣又艱苦的歷程,學生從中既了解了詩歌之美在于言盡意無窮,語精需推敲,又了解了意象對詩歌傳情達意的重要性,及詩歌意境講究寫境到造境的過程。筆者和學生在詩歌創作中豐富了內心、涵養了底蘊。

  四、詩歌的寫作方法

  (一)擬人

  大家都知道,擬人寫法是文章的修辭方法之一,但是詩歌中的擬人寫法和文章中所運用的擬人截然不同。這里所說的詩歌的擬人寫法,是詩歌創作中作者本身將要表達的主題或者物象,將其形象的人物化。也就是說,借用人物性格的某個特點來詠物。以自己最恰當的表達、虛實結合的方式,來達到借人詠物,以物喻人的效果。

  (二)排比

  提起排比的寫法,會讓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文章中的排比句。看起來極其簡單的排比句,在詩歌里面卻彰顯著不同的作用。在詩歌語言中,所獲取的力度和深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一首好詩,不僅是語言的詩意和清新,還要有思想和力度。而這種力度恰恰是對一個社會生活現狀的喚醒,這種排比句的運用,極具內涵。

  (三)隱喻

  所謂詩歌隱喻法,也叫比喻。千萬記住一點,這不是文章中所說的修辭方法的比喻。而是詩歌中,常常把一種事物暗喻成另一種事物的方法。這種語言現象很多時候很容易觸動讀者的心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隱喻的寫法大致可分為三種,有有形的隱喻和無形的隱喻,還有有形和無形相結合的隱喻方式。一首好的詩歌,是具有很深的內涵與深度的,而隱喻方法恰恰是打開詩歌內涵與深度的最好方式。

  (四)返璞歸真

  相信大家都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即恢復到原始的本真與樸實的狀態。一首自然樸實、真誠用心而作的詩,更容易打動讀者。可以說,這樣的詩歌拋開了寫作手法上所雕琢的語句和修辭上的華麗,以樸實的句子來表達最樸實的情感,這樣的詩歌更容易打動讀者。

  五、詩歌結尾的重要性

  一首好的詩歌,結尾極其重要,應該是整首詩歌的升華。而這樣的升華是作者本身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可以說,寥寥數字便可以將詩歌的主題提升高度,哪怕是提出,也會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利用巧妙的回答,也會極大地打開主題和空間的深度,給讀者留下思考或者哲理的感悟,令人回味無窮。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提倡一首詩歌結尾的巧妙呢?也就是說,巧妙地處理詩歌的結尾,其中的好處是什么呢?

  (1)避免“虎頭蛇尾”。一首詩在前半部分都完成得極為理想,而因為結尾把握不當,就會影響詩歌前半部分留下的完美氣息,成為整首詩歌的敗筆之處。那么你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2)大家都知道,詩歌這種體裁,“體內”所潛伏的是一種唯美的格調,而結尾的巧妙處理,會大大增強這種格調的“內功”,也就是說,會極強地提升唯美的格調以及整首詩歌的深度,巧妙地處理結尾,會令讀者回味無窮。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的理想、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時俱進的。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積極向上向善的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熱愛詩歌、創作詩歌,讓千秋國詩永葆生命力、永遠根植在青少年心中。

  參考文獻

  [1]徐晉如.大學詩詞寫作教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2]成尚榮.語文氣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工作者怎么發表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合川市| 峡江县| 陕西省| 资中县| 延川县| 林芝县| 乌什县| 双柏县| 册亨县| 北海市| 赤城县| 大理市| 康定县| 屯留县| 资阳市| 航空| 岳普湖县| 石屏县| 公主岭市| 普洱| 奈曼旗| 鄂尔多斯市| 龙岩市| 汨罗市| 玉溪市| 石首市| 田林县| 开阳县| 卓资县| 阿拉善右旗| 集安市| 浦北县| 肇源县| 蓬溪县| 建水县| 长宁县| SHOW| 清涧县| 乌兰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