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當今時代改革開放正全面推進,我國教育事業也面臨著巨大變革。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合作實踐、自主討論為核心的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正在推行。為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果,教師應采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此要求下,討論式教學法不斷被推廣,它可幫助學生自主思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本文將針對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作簡要探討。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尋找更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化學教學效果。討論式教學法從集思廣益的前提出發,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與共享能力。這種教學法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完全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討論式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設計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習,在實踐合作中解決問題。
一、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討論式教學法要求學生針對某一課堂問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思考,在共享中集思廣益,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在協作實踐中解決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有助于挖掘學生潛力,進一步提高思維靈活性、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而言,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也引進了西方發達國家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西方國家的教學方式通常以討論為主,師生圍在一起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可以有效打破一人思維的局限性,拓展思維邊界,集思廣益,在別人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創新,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這種討論式教學模式是眾人對問題各抒己見,讓不同意識充分涌流、碰撞,如此才能豐富自己的見識、拓寬學識邊界,學生在討論中互相成長。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表達能力
在新時代,團隊合作意識顯得尤其重要,許多世界難題的解決并非一人之力,而是在眾人合作中完成的。由于現在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2]。討論式教學法是教師通過提出有關問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與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來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組內合作中積極思考、交流,亦能鍛煉表達能力與思考能力,使學生通過在相互交流、討論中獲取有關信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與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任何教學方法在實際使用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在適用時也是如此,教師必須根據高中化學的實際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理解情況來進行討論式教學,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討論式教學法的作用。具體而言,教師在使用討論式教學法時,應按學生個體差異情況,進行科學分組,并針對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實驗操作以及課后練習等環節提出有效問題,讓學生按照分組展開討論,在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對討論情況進行評價總結,使學生加深對討論內容的理解。
(一)教師講授化學基本概念及理論內容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及理論內容屬于比較枯澀難懂,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上授課,以老師為主體,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往往聽得懵懵懂懂,甚至一頭霧水,不能徹底吸收所教知識,學生缺乏主動思考,這種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學好化學。討論式教學法,通過教師提出的有關問題,要求學生自發思考、討論化學問題,有利于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施討論法教學時,教師應對學生先進行科學分組,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差異等要素,綜合進行評價,合理分配學生小組,使學生形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學生的優點,同時向其他同學學習,來彌補自身缺點。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速率”時,可以組織學生探討以下問題:反應速率是瞬時還是平均反應速率?不同物質的反應速率數值如何?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對這些問題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討論,加強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教師提出的討論問題,必須是有針對性、建設性的,能夠循序漸進的引出教學內容的高質量問題。例如,在教授“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利用具體例子:Fe2O3+3CO2Fe+3CO2可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分別是多少?造成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電子轉移的特點是什么?何為氧化劑,何為還原劑?如此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電子轉移造成化合價改變的實質。在具體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學生討論情況,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避免學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思考問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應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其他同學發言時,應當仔細傾聽,并將其他同學發表的觀點,在自己原有的看法上,進行整合、判斷、創新[3],在思維的碰撞中,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
(二)講授化學實驗內容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操作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而傳統教學模式,通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觀察實驗過程。由于學生并未實際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學生很難對化學實驗知識有清晰、深刻地認識與理解,同時不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化學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4],適當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組織學生對實驗問題先進行討論。例如,在講解“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實驗成功關鍵是什么?中和滴定的實驗儀器以及操作流程是什么?怎樣使用指示劑?哪些環節會導致實驗誤差?酸堿中和后溶液是否一定顯中性?這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充分討論,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整個實驗的理解,使學生胸有成竹、有條不紊的順利完成本實驗。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工作者怎么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