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中本貫通模式下學生培養質量評價的實證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 自2014年上海市開始實施職業教育中本貫通培養模式試點以來,首批試點學生已于2017年秋季進入本科院校學習。總結與反思這批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培養方式特點及綜合素質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試點培養模式。基于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下學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為例,對比分析中本貫通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成績。發現其課程重視德育、注重專業基礎知識拓展,并能根據不同教學對象調整培養重點及深度,與相同專業的普通本科培養模式相比更能呼應生源特點。但過程中仍存在課程設置不連貫、考評側重點不明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亟待通過完善課程銜接性、建立配套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課程內容針對性等措施予以改進。

  關鍵詞 中本貫通;培養模式;質量評價;課程設置

教育教學論壇

  自2014年9月起,上海市5所職業學校開始試點“職業教育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以下簡稱“中本貫通”), 其中3所中等職業學校與2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對接。具體是: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上海石化工業學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對口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應技大”)相應專業;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的機械工程(數控技術)專業對口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下簡稱“二工大”)相應專業[1]。從2017年9月起,這批中本貫通學生經過3年的中職學習已順利進入兩所本科院校,本文采集了前三學期(2017下半年、2018全年)所有課程的學業成績,并與同專業非貫通培養模式下的平行班(分為“普通班”與“卓越班”)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已設計的貫通培養模式下學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從5個方面分析總結兩所本科院校課程開設的特點,分析其存在問題,進而提出相應建議。

  一、指標體系構建

  (一)制定依據

  一是政策文件。教育政策文件是國家或地方層面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質量標準而制定的權威化行動原則,具有指導各校教學質量評估和規范教學評價活動的作用。職業教育水平評估的相關文件提出,在評價職業教育學生質量時,要從職業能力、必備知識、基本素質3方面來考慮,在具體考核學生時,要采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2][3]。而傳統的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主,同時也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的評價,對技能考核的要求還未凸顯[4]。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作為高層次職業教育的延伸,是一種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在招收和評價學生時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素質水平,還需要突出職業能力的評價。

  二是職業帶理論。職業帶理論是關于職業領域內各工程技術人員規格特點、動態演變及相應教育等關系的人才結構理論[5]。該理論闡述了技工、技術員、工程師在知識和技能水平上的區別與聯系:技工能熟悉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能較快地處理常見的技術問題;技術員在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能更深入地掌握技術理論知識,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工程師則更強調具備技術設計原理,具有設計和創新能力,他們是促進技術技能發展的支柱型人才。中本貫通學生的專業成長路徑基本符合技工、技術員、工程師的發展模式,經過中職階段的學習,學生基本能達到技工的標準,進入本科階段后逐漸向技術員和工程師的身份轉變。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應根據技術人才成長的特點,在不同階段合理調整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內容與比重。

  三是人才培養方案。中本貫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總體參照標準,包括學生培養目標、應該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及適應的工作崗位、主干學科和課程等內容,它對每個專業學生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要達到的要求都做了詳細規定。如應技大“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表述中包含“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工程與工藝方面的應用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等要求[6],在課程安排上該校也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展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各項標準是學生的發展目標,也是設計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四是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的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7]。主要包括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外語應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創新等8項職業社會能力和職業方法能力[8]。基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各中本貫通學校已將職業核心能力單獨列為學生的發展目標,如二工大將“數理知識及應用能力”“外語讀寫與交流能力”“計算機應用與開發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標準列入學生的培養方案并嚴格執行。在設計中本貫通學生質量評價體系時,凸顯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是合理且必要的。

  (二)制定原則

  一是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力求評價指標能在最大程度上客觀、準確地衡量出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下的學生質量水平,因此,需要運用文獻研究、專家咨詢、問卷調查等方法,全方位保證設計過程的嚴謹性,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多角度保證評價指標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是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要求指標設計時要以政府對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落腳點:“要堅持以能力為核心,推進評價模式改革;以職業核心資格標準為紐帶,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有效銜接”[9]。目的是設計出一套與中本貫通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體系,幫助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效果作出相應的價值判斷,及時調整教學和學習狀態,為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發揮導向作用。

  三是應用性原則。即指標設計和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及適用性。在指標設計上,層級分明、相互獨立,各指標之間不存在交叉和重復,易于評價;在指標內容上能根據職業教育學生的特點合理突出技能優勢,兼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與全面發展。

  四是激勵性原則。激勵性是教學評價的其中一個功能,合理運用評價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由于中本貫通培養的學生在中職階段已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訓練,他們進入本科院校時已有較好的專業知識能力基礎。評價這類學生時可以重點關注他們的專業動手能力和技能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工作者怎么發表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赫章县| 微山县| 夹江县| 林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宜君县| 保亭| 桃江县| 夏津县| 尼木县| 仁怀市| 布尔津县| 松潘县| 蓝山县| 卓尼县| 宣威市| 报价| 延安市| 伽师县| 屯昌县| 邮箱| 准格尔旗| 桐乡市| 略阳县| 大田县| 乐清市| 将乐县| 兴山县| 新竹市| 遵化市| 广宗县| 吴江市| 郴州市| 蒙阴县| 繁峙县| 灵石县| 平安县| 周宁县| 平山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