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新工科的專業核心能力探索及課程體系構建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要]文章研究了新工科的內涵及教育范式架構,探索了工程教育新趨勢下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結合工科專業特征,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專業核心能力,探討了能力培養與課程體系的關系。依托國防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為該校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也可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工科;教育范式;專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課程教育研究

  從2017年2月形成的“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到同年6月形成的“北京指南”,標志著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開始了新的篇章。新工科的提出也是我國全面提升學生能力教育的新起點。本文將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新工科的內涵與方向,探索工科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提煉專業核心能力與專業課程體系的關系,并以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為例,構建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體系。

  一、新工科內涵與方向研究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個新階段,它與之前的“卓越計劃”是什么關系?它的內涵與研究方向是什么?

  (一)與“卓越計劃”的關系

  作為工程教育的重要階段,不得不提及我國2010年開始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教育部啟動“卓越計劃”的目的,就是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此,“卓越計劃”重視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以加強人才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成為首批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目前,“卓越計劃”已覆蓋全國200多所高校,其在培養模式改革、工科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及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等方面已取得重要的成果,引起了國際工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卓越計劃”的升級版,新工科建設基于現有工程教育改革成果,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拓展改革內涵;從適應產業需求轉變為引領未來發展與滿足產業需求并重,加強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將教育改革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目前,各高校針對新工科建設,都在進行深度探索,勢必形成新一輪的工程教育改革新高度。

  (二)內涵分析

  新工科指的是emergent or emerging engineering,其“新”則是emergent或者emerging的含義。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探討“新”的含義,即新興、新型和新生,如表1所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工科建設將以引領性、交融性、創新性、跨界性和發展性等為主要的特征。

  另外,針對新工科建設的研究內容,教育部發文明確其所涉及的“五個新”:樹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構建學科專業“新結構”——新興工科和傳統工科相結合;探索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打造工程教育“新質量”——具有國際競爭力;建立完善中國特色工程教育的“新體系”。這“五個新”包含了新工科的基本內涵。

  綜上所述,新工科建設和發展以新經濟、新產業為背景,需要完成上述“五個新”,實現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

  (三)改革方向探究

  新工科建設和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構建新工科教育范式(工程教育新范式)。我們可以從上述五大新內涵的分析中看出,新工科體現了多層面的融合,包括學科之間、校企之間、教學研以及產學研等;同時,現代工程教育改革表現出全方位、開放式的協同創新。因此,新工科教育范式的特征體現為“融合創新”,其框架如圖1所示。

  新工科改革的兩大主體方向:一是新工科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建設;二是依托工程教育新范式框架的現有專業的改造。本文所關注的問題是基于后者,在新工科背景(新理念)下,探索專業核心能力(新的質量標準)及課程體系(新的內容)構建,同時討論培養模式(新模式)及教學方法(新方法)的改革。

  二、新工科背景下專業核心能力的探索

  在新工業革命與工程發展趨勢下,結合我國工程教育的特點,探索工科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前瞻價值。

  (一)新工科的能力分析

  目前,業界和大學都非常重視基于能力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美國能力運動發起人McCleHand認為:只有核心能力才是學生成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核心能力日益成為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評價標準。目前,國際高等教育界極力倡導基于能力的教育。為確保畢業生能夠滿足企業與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大學教育的重點開始由“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轉向“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測評”。高等工程教育正面臨著范式轉變,其人才培養標準與培養模式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雖然社會各界對核心能力的界定各持己見,但對于新時代下工程教育將致力于提升工科學生一系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一點是達成共識的。201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一份研究報告總結了21世紀的技能應由認知、內省和人際三類能力構成:認知能力——涉及推理和記憶;內省能力——為實現目標而管控自我行為和情感的能力;人際能力——包括表達思想、解釋和回應他人信息的能力。根據新工科的內涵與特點,可總結出該背景下學生應具備的五大核心能力:個人效能、知識能力、技術能力、學術能力、社會能力。其中,技術能力包括數據與信息的處理分析能力、跨學科能力、設計思維及綜合應用技能等;學術能力包括問題解決與決策能力、批判性思維、創新創業能力、自我評估能力等。

  文獻[6]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要以適應產業發展新要求的綜合能力素質為目標,工程學科與基礎學科結合,工科思維和人文精神交融,從而構建多能力的架構,包括工程思維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跨界整合能力、融合創新能力、互聯網思維能力、倫理思維能力、全球思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其中,工程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工程教育范式跨越式發展的前提;跨界整合能力是一種突破個體認識的局限性進行跨界資源整合的能力,培養新型工程人才的跨界整合能力以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已成為新工科建設對人才素質結構規定的發展趨勢;融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可有效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學生適應變化的能力;互聯網思維則是一種嵌入互聯網特征的新思維方式,是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全面審視、系統化的一種思考方式。

  推薦閱讀:發表中學教育論文認可的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进贤县| 南汇区| 黄浦区| 沾益县| 且末县| 星子县| 长沙县| 永年县| 南川市| 苍南县| 游戏| 大宁县| 泰来县| 辽源市| 麻江县| 米林县| 仁化县| 民勤县| 米泉市| 福清市| 西藏| 武威市| 东乌珠穆沁旗| 常宁市| 临猗县| 潼南县| 老河口市| 县级市| 临夏市| 大荔县| 松滋市| 荆州市| 柳江县| 绥中县| 德江县| 遂溪县| 故城县| 华阴市| 东台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