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微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新途徑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 “微時代”的到來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問題。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刻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本文深入分析“微時代”大學生群體的顯著變化和特征,指出“微時代”背景下就業指導應具備的三大特征,并結合實際就如何更好地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微時代 大學生就業指導 新途徑

出國就業

  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普及速度超過人們的想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當今大學生的求職方式。傳統的就業指導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求職需求。因此,改進當代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刻不容緩的課題[1]。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我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始終將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確定為學校“民生工程”之首,總體形成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牽頭,校辦公室、學生處、教務處、發規處、科技處、保衛處(人武部)、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在創新創業教育新形勢下,我校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以“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為目標,全力推進綜合改革和轉型發展。

  1.完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主動對接社會發展需求。

  學校始終注重加強與發揮就業與招生、教學的協同作用,形成“招生—培養—就業”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著力提高畢業生為地方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地就業。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批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等榮譽,畢業生就業率平均超過95%,畢業生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社會滿意度較高。畢業生就業的良好局面有力促進了學校招生工作,在學校區位不占優勢的條件下,連年來的招生提檔線、錄取平均分與新生報到率逐漸提高,生源質量穩步提升。2017年,學校文史類與理工類提檔線分別超過省控線49分、42分,招生人數達5200人,新生報到率連續三年超出98%,居安徽省同類院校前列,形成招生就業兩旺的喜人局面。

  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六安市優勢產業與支柱產業發展需求,以“專業人才培養特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引領,積極探索并主動適應多元社會需求的“多樣+特色”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行業企業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深度參與培養過程的制度,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培養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學校深度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轉型,不斷拓展應用型學科專業生長點,先后停招11個、撤銷4個社會需求不旺的專業,優先發展地方行業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應用型新專業,2014年—2017年我校新增網絡與新媒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統計學、休閑體育、園林、藥物制劑、環境科學與工程、酒店管理、電子商務、動物醫學十個本科專業。

  2.深化創新創業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就業市場調研,用人單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并付諸實施,注重發揮教育、教學與實踐的協同作用,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自2015年以來,學校多措并舉,教學改革取得突破性成績,“專業特區”在學校特殊政策的支持下對接職業標準和行業需求,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突出課程體系設置的應用性,提高課程設置與產業匹配度;專業特區教學改革研究的理論高度和實踐探索能力都取得較大提高;通過設立“特區實驗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辦法等方面積極改革創新,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方面,特區專業圍繞校企合作、科教結合、產教融合,通過自建及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三年來,學校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改善特區專業實驗實訓條件,同時特區專業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平臺40余個。更重要的是,學校結合實驗教學、課程實習、技能訓練、畢業設計(論文)、學科競賽等實踐教學環節,構建實訓與實習相結合、通用職業能力與專業職業能力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覆蓋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實踐教育體系,使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比例大于32%,專業特區、重點建設專業達到35%—40%。

  3.構建產教融合體系,優化課程模塊建設。

  學校積極探索適合模塊課程實施的教學方法及專業課程考核評價辦法,積極推進“2+2”培養模式,全面深化教學改革。以項目化推進跨學科、跨專業模塊課程建設,對接行業產業標準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按照知識領域、知識單元、知識點重構專業課程體系,以立項方式推進各類選修模塊建設,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選修,構建學分銀行,打通不同專業、不同模塊課程的學分互認。為此,學校制定并出臺《皖西學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頂層設計校院兩級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六大舉措推進,確保“雙創”實效。2016級、2017級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立8個創新創業學分,構建意識培養、能力提升、實踐模擬三個層次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在專業導論、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新增創新創業意識教育、創新創業基礎等必修課程,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全覆蓋。

  學校不僅優化課程模塊建設,而且注重雙創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學校與政府、企業密切合作,選派在職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創業師資培訓,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基本的師資隊伍保障。學校始終站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制高點上,通過實施校地聯合、校企合作,科教結合、產學融合,開展協同育人。在校內成立皖西學院大學生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科技創新。近三年來學生成功申請25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項。學校與六安市政府合作共建六安大學科技園,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企業孵化專業化服務。目前有15個學生項目入駐孵化和成果轉化,已經獲得83萬元種子基金融資。

  推薦閱讀:《出國與就業》為大眾提供就業出國留學、移民、勞務資訊,及在國外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人才服務為主要宣傳內容的新聞紀實性、政策指導性、服務實用性、權威性的精品刊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高陵县| 色达县| 屏东市| 鄯善县| 日照市| 上思县| 吴旗县| 荔波县| 莒南县| 内乡县| 英德市| 定远县| 金华市| 册亨县| 泸溪县| 双江| 台山市| 西贡区| 綦江县| 八宿县| 通州区| 项城市| 法库县| 鄄城县| 邓州市| 武陟县| 隆子县| 英山县| 吐鲁番市| 准格尔旗| 江华| 陵水| 巴塘县| 库尔勒市| 周至县| 福海县| 莱州市| 吉首市| 桐柏县|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