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綜合改革制度體系構建與實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 地方高校整體轉型是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推進轉型發展的配套制度體系設計是確保轉型順利實現的必要條件。整體轉型制度設計應遵循針對性、適度性、整體性、前瞻性原則,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據此構建了包含頂層設計、轉型要素、制度項目、制度設計四個層次,涵蓋目標、職能及內容體系的整體轉型制度設計框架并進行實踐,取得良好成效,探索出以制度體系建設謀求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發展的新路。

  關鍵詞 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制度體系;綜合改革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雜志系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其前身為創刊于1979年的《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更名為《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5年10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來,得到了許多地方高校的積極回應。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學校)于2015年開始探索向應用型整體轉型,并于同年11月成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聯盟牽頭單位。幾年來,學校把整體轉型綜合改革作為重要發展任務,以高效的制度供給破解了整體轉型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通過制度端發力,走出了一條應用型改革新路。

  一、制度建設是推進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和必然選擇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即通過綜合改革,將單項改革轉變為全面改革,將表層改革轉變為深層改革,將分散改革轉變為系統改革,從而推動高等教育全面發展。地方高校轉型屬于結構優化轉型,轉型目標、邏輯、脈絡與綜合改革一致,整體轉型則是為解決當前轉型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從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師資隊伍、科學研究、辦學條件、學校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推進的系統性改革。而當前國家力主、各省力推、各校力行應用型轉型實踐,也是將轉型視為推動地方高校結構、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解決結構性矛盾、深層次問題,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

  要成功實現轉型發展,相應配套的制度建設是必然要求與保證。從“問題論”和“組織環境論”的角度看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制度建設尤為必要。“問題論”由美國經濟學家舒而茨提出,認為制度是為了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出現并存在。概括地說,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引發的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指向高校與社會其他子系統的關系,可稱為高校外部問題,如政府辦學與高校自主辦學的矛盾、政府行政權力泛化等;另一類指向高校組織內部關系,可稱為內部矛盾,如教育精英化與大眾化的矛盾、教學與科研的矛盾,等等。“大學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就是形成一種容納持續變遷的問題與要求的制度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必須通過制度建設破解。同樣地,從“組織環境論”角度來看,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等在內的組織環境是影響高校發展的關鍵因素,高校一方面受所處環境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設法維持與環境相適應,而維持適應性的基本方式就是制度變革。地方高校面臨的轉型環境較為復雜,原有制度體系不會因為組織環境的變化自動作出同步調整,因此認真審視改革環境,突破既有政策秩序和制度框架,構建一套新的制度體系勢在必行。

  二、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制度體系設計的原則與總體思路

  (一)整體轉型制度設計的原則

  針對性。針對性是指要針對轉型過程中具體的、各個環節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針對性的制度設計。這樣,既能解決高校綜合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管理改革過程中理念、制度、政策方面那些不適應整體轉型目標的現象,也能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比如,為滿足吉林省出版產業升級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學校專門出臺鼓勵轉型發展專業的配套支持政策,與吉林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建立股份制二級學院;為加快推進學校教育國際化進程,同時解決吉林省應用型人才質量不高的弊端,出臺專門的國際合作辦學制度,與韓國慶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行“2+2雙學位”合作辦學。

  適度性。適度性是指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各類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每所學校的定位與特色不同、階段目標不同,因地制宜建立的制度體系,必須具有實用性,過于超前與激進自然難以取得實效,欲速則不達。與整體轉型目標相適應的制度體系主要表現為:具備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具備師生員工的可接受性;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為根本依據、出發點和立足點,具備地方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的可接受性。學校新出臺的《關于加強應用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均是面向吉林省需求并立足學校現狀進行的教師隊伍結構調整制度設計,具有較好的適度性。

  整體性。整體性的內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各個子制度的設計必須統一服務于總目標的達成,不能各個制度之間出現互相掣肘,各個子制度的銜接與交叉環節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二是整個制度設計的原則與思路必須與地方經濟社會主要產業發展的分布與特征相契合、一致。比如,針對與吉林省支柱產業——汽車軌道客車制造產業相對應的機電類專業群應用型人才大量缺乏的市場需要,學校增設汽車工程專業,并出臺了配套的專業改革制度;與吉林通用機械制造集團公司深度合作建立企業工程師學院,并制訂了配套的學生、教師進企業制度。

  前瞻性。前瞻性原則是指制度建設在保證轉型服務地方現實需求的同時,能夠預判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面向未來,發揮制度引領發展的作用,積極汲取其他社會組織的制度精神和經驗,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前瞻性原則更強調整體轉型綜合改革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強調統籌規劃,以使得制度體系能夠體現更全角度、更深層次和未來引導,從而形成更有活力的制度合力。學校對師資隊伍的規劃與安排充分體現了前瞻性原則,既考慮了眼前教師中博士比例偏低的現實,更著眼于未來更高要求,把五年后專任教師中博士比例的目標定位在45%,即博士點授權單位的標準。

  (二)整體轉型制度體系設計的總體思路

  以上原則,既體現了制度設計的一般規律,又具有鮮明的轉型針對性,可以作為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制度體系設計的依據,據此提出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在加強理念、制度與管理實踐層面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基于針對性和適度性原則進行轉型要素甄別,遵循地方需求和學校定位進行制度項目選擇,根據整體性和前瞻性原則進行制度設計,最終構建一套適用于整體轉型的制度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凯里市| 抚顺县| 凉城县| 锡林浩特市| 荆州市| 敖汉旗| 咸阳市| 水富县| 芜湖市| 乐山市| 清徐县| 大荔县| 锡林郭勒盟| 高雄县| 肃宁县| 白城市| 桐乡市| 永和县| 汝州市| 杨浦区| 波密县| 海林市| 靖西县| 沂源县| 平远县| 固安县| 牟定县| 平顺县| 河北区| 铜山县| 革吉县| 林甸县| 上思县| 潼南县| 江都市| 信阳市| 利辛县| 济南市| 临海市|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