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地理教學實踐與思考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內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簡稱內高班)學生來自新疆的不同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南疆地區和邊遠貧困的農牧區,學生民族成份不同,普通話熟練程度不同,學習基礎差異巨大。特別是地理知識,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甚至可以說有的學生是“零基礎”。內高班學生大部分需要經過一年預科的學習,目前,多數學校在預科階段重點開設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治課程,以使學生基本達到與本地初中畢業生一致的水平,但少有學校開設地理課程,因此學生升入高一后,在地理學習上顯得比較困難,特別是對必修1的學習尤其吃力。近年來,我校為了幫助內高班高一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縮小與本地學生在地理學習上的差距,在預科班開設了地理課,每周兩課時。

地理教育論文

  內高班預科階段的地理教學,教育部門沒有統一的教材,也少有可供借鑒的教學案例。根據我校學生實際,結合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們設定了預科班地理教學的基本目標:全面認知世界及中國地理區域,初步養成綜合思維習慣,培養一定的地理實踐能力,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念,并在此目標指導下開展地理教學實踐。

  區域認知,夯實基礎

  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兩大教學重點,較為詳盡地介紹了世界及中國區域的地理位置,不同區域的地形、氣候、水文、植被、資源,以及農業、工業、交通、旅游、人口、城市、文化等地理要素。初中階段主要是認識世界、中國區域有哪些地理要素,高中階段則是側重分析這些地理要素的形成原因、分布規律及發展趨勢。因此,世界、中國區域認知是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

  由近及遠,全面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的認知過程一般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規律。同樣,對地理區域的認知也應由近及遠,從身邊的較熟悉區域到不熟悉的區域。

  因此,在預科階段的上學期,主要復習中國地理的內容,按照新疆地理-福建地理-其它中國省份地理的順序進行;在下學期,主要復習世界地理,基本上按照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南極洲的順序進行。教學伊始,先行復習了地理基礎知識(地球與地球儀、經緯網、地圖等),讓學生掌握好區域認知的基本地理工具。學習各省份地理時,播放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各省份專輯,讓學生認識各省份舉世聞名的“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以及當地最具特色的故事和傳奇,從獨特的視角導入對省份地理的學習,再指導學生通過地圖冊詳細了解該省份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物產、人口、城市及經濟發展情況。這樣,學生不認為是對初中階段地理知識學習的重復,而是更有興趣地隨著紀錄片的解說、隨著老師重新認識我國各個省份,學習過程中視頻、地圖、文字有機結合,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學習效果也特別好。

  把握位置,找出規律。各種地理要素總是依存于一定的區域,每一地理要素的產生和發展也都是在一定的區域中,同時,這一區域的空間位置又往往決定著各種地理要素的特征,影響著地理要素的發展。這也正是地理學的區域性。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從把握區域位置入手來認識區域內地理要素,并學會分析其分布規律及發展趨勢。

  例如,在學習各省份地理時,指導學生適時進行歸納整理。我國東部地區的省份多地處地勢的第三級階梯,均為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農業生產部門以種植業為主。東部地區又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南方主要是亞熱帶氣候;北麥南稻,北甜南蔗,北馬南船,北方多落葉闊葉林,南方多常綠闊葉林,如此等等,就很容易記住各省份的特征了。在學習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時,根據板塊的消亡邊界的位置,學生就能聯想起邊界上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記住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和地區并理解其原因。

  綜合思維,深入分析

  各區域的地理環境都由地形、氣候、水文、植被、資源、農業、工業、交通、人口、城市等自然及人文要素組成,形成一個各種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整體。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認知區域,綜合區域多個要素分析,形成綜合思維的過程。在學生認知了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特征之后,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要素特征的成因、影響因素,初步形成綜合多種因素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綜合思考,探究成因。一個區域的特征,是由其組成要素的特征綜合而成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形成,又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在學習福建省的氣候特征時,學生能記住該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但教學不能止步于此,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指導學生試著分析福建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原因。首先從福建省所處的緯度位置來看,大約在北緯23°30′—28°20′之間,屬于亞熱帶的范圍,因此氣溫上表現出夏季高溫、冬季溫和的特點。再從福建省的海陸位置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沿海,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偏南風影響,冬季主要受來自亞歐大陸的偏北風影響,因此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引導學生思考,氣溫冬季溫和這一特點的形成,還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從福建省地形圖中可以看出,福建省西部、北部的山地對寒冷的偏北風有一定的阻擋作用;福建省東部臨海,由于水體比熱容較大,冬季氣溫不至于太低;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高,森林對氣溫有調節作用。通過這樣的探究分析,學生就理解了氣候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的、綜合的影響形成。其實,氣候的成因是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中的內容,在預科階段就滲透這一內容,既是對初中知識的適當提高,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又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地理綜合思維分析問題的嘗試。

  知識遷移,舉一反三。學生學會對某一地理要素多個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有了初步的綜合思維習慣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靈活運用,做到知識遷移、舉一反三。例如,在學習河南省地理時,學生了解到河南省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學會了分析河南成為文明發源地的原因。文明發源地,是自然條件與人文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一般都有溫暖濕潤的氣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源,還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由此,在分析東北平原種植業發達,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原因時;在分析成都平原物產豐富,成為天府之國的原因時;在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時,都可以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條件入手分析。

  推薦閱讀:地理空間信息怎么投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新密市| 巴彦县| 西畴县| 英超| 农安县| 丹江口市| 库伦旗| 永平县| 呼和浩特市| 大港区| 紫阳县| 渭南市| 邳州市| 特克斯县| 永和县| 金寨县| 老河口市| 金阳县| 阳朔县| 桦甸市| 专栏| 固始县| 奎屯市| 志丹县| 桐柏县| 永安市| 怀仁县| 金湖县| 喜德县| 景德镇市| 修武县| 清徐县| 德格县| 克东县| 临高县| 吉木乃县| 顺义区| 恩平市| 山丹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