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不僅要考慮中職學生學習的特點,更要結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活動特點并注意學生今后教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在繼承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拓展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 鍵 詞] 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改革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技能,使其能在日后幼兒教育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對幼兒展開有效的音樂教育,勝任幼兒教師崗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沿襲傳統藝術音樂教學方式方法,一味追求學生音樂技巧培養,不符合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素質現狀。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如下探討。
一、合理設置,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技能,使其能在日后學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對幼兒展開有效的音樂教育,成為善于激發幼兒音樂審美創造性的教師。而目前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仍舊停留在傳統模式中,不符合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素質現狀。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幼兒教育的需求出發,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為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實施奠定基礎,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更加合理。
(一)科學選擇教材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的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應該避免過于專業化的教學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基礎薄弱,在教材選擇方面,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情感,突破藝術專業音樂教學的框架,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音樂教學的實用性,對音樂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整合,合理選擇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材。
(二)合理定位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使其能在日后幼兒教育工作中應用所學知識,對幼兒展開有效的素質教育,勝任幼教崗位。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應結合其人才培養目標,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加強音樂學科內各課程的橫向聯系,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達到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樂理視唱練耳》的內容設置以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基本識譜能力、基本的鍵盤和聲知識為主。在《聲樂》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發聲器官運作的機理,能規范地運用發聲方法,科學、完整地演唱,了解成年人與幼兒歌唱時發聲器官的特點,培養幼兒聲樂教學和組織幼兒歌唱教學的能力。《鋼琴》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鋼琴基礎課的學習,掌握鋼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培養學生即興伴奏和自彈自唱兒歌的能力,為畢業生將來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
(三)優化校本教材
國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發展狀態,相關新編教材比較缺乏,可以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從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從學前教育的需求出發,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收集整理編寫具有當地特色音樂的校本教材,優化教材內容,增強教學實用性,使教材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廣度更加適合學生。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
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學習現狀,教師要善于創設音樂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趣味,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通過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現美。在對音樂美的探究與創新過程中,獲得審美滿足,得到自我發展。
(一)借助表演和想象,創設音樂教學情境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設計適當的音樂表演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音樂表現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善于運用生動形象、充滿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借助想象,使學生的身心融入特定的音樂情境中,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開拓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如在聲樂教學中,想象“放風箏”的感覺體會聲音與氣息的關系,聲音是風箏,而氣息就像線,無論風箏飛得多高,始終要有線牽著。確切生動的比喻,更能使學生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的音樂形象變得直觀具體,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能力和想象力。
(二)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音樂審美情趣
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有利于音樂情感的體驗,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生動直觀,學習更具實效性。如,在《雪絨花》教學過程中,先播放《音樂之聲》電影片段導入新課,結合《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等插曲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三、因材施教,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大多還停留在集體授課模式,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現代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自我發展的需求,創造平等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都得到開發。
推薦閱讀:《音樂教育與創作》原:《湘江歌聲》宗旨:堅持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成為振興音樂教育的“講臺”、繁榮音樂創作的“園地”、提倡音樂批評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