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差異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本篇信息教育技術論文通過比較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認為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二者雖有較密切的聯系,但卻屬于不同的學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通過信息技術培訓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所要達到的目標也完全不同。

  推薦期刊:《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創刊于2000年,《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刊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一份大型教育科研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雜志立足時代前沿,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信息內涵作為自己的追求。注重網絡時代現代教育理論的探討,報道全國各地信息技術教育的進程,面向信息技術教育領域,關注教育教學的教育科研,展示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風采,宣傳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科研成果。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

  【關鍵詞】 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區別與聯系

  一、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區別

  (一)從發展歷程來看

  1、教育技術。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教育傳統技術、教育媒體技術和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傳統技術階段是從教育技術的產生到十九世紀末。這時期的教育技術指的是教育者所運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口語(演講技能)、文字、黑板、粉筆、圖片、模型、實物等等。教育媒體技術階段從19世紀末開始,這一時期教育技術以各種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為標志,主要包括:攝影、幻燈、投影、無線電廣播、電影、電視、語言實驗室等。教育信息技術階段主要以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處理為核心,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2、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即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創造。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第四次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第五次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使用。我么現在所說的信息技術指的是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狹義的信息技術。

  從兩者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都伴隨著技術的發展,知識教育技術中技術的發展是影響教育教學,二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影響信息的傳播方式。

  (二)從研究領域來看

  1、研究對象及范疇

  (1)教育技術。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育技術屬于教育學科,其研究對象是有合適技術(所謂合適技術,包括現代技術、傳統技術、有形的物化技術和無形的智能技術。研究范疇是對信息的獲取、存儲、分析、加工、變換、傳輸與評價研究范疇則是對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這就表明,教育技術能力是任何學科(包括文科、理科、醫科、農科……)的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的能力”(它相當于醫生“如何進行治病的能力”、律師“如何幫人打官司的能力”)。

  (2)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傳感技術等為基礎的,對各種形態的信息進行處理的綜合性技術。信息技術屬于技術學科,其研究對象是信息,研究范疇是對信息的獲取、存儲、分析、加工、變換、傳輸與評價;信息技術的能力是指獲取、存儲、分析、加工、變換、傳輸與評價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是解決信息時代教育問題的基本工具,但是教育技術不只限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育也是一種傳播過程,而信息技術就是研究優化信息傳播、處理的技術,所以教育技術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一個領域。

  2、研究目標

  (1)教育技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標是使受訓者具有教育技術素養,即具有運用教育技術的意識、能力與道德。其中,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是指對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并有效地組織與實施教學的能力。

  (2)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培訓的目標是是要使受訓者具有信息技術素養,即具有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能力與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指獲取、存儲、分析、加工、變換、傳輸與評價信息的能力。

  3、研究內容

  (1)教育技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材則是圍繞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展開。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涉及信息技術的內容,但目的是利用這類技術優化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2)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培訓教材圍繞各種信息處理技術而展開,盡管信息技術培訓中也涉及教學資源開發、教學軟件利用和教學自動測評等教學應用的內容,但目的是通過這類教學應用作案例去驗證相關的信息技術的實用性與有效性。

  二、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聯系

  以教學設計和資源處理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培訓與信息技術培訓有一定的聯系,但根本不同,具體如下:

  (一)信息技術是教育技術的基礎。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二者雖有較密切的聯系,但卻屬于不同的學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教育技術關注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研究范疇則是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即教育技術關注的是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或作為教學資源的技術。而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二)教育技術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育技術是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方法方式的總和,信息技術是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當然現在教育技術中很多研究是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所以也造成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的概念的混亂。在教育技術中關注的信息技術現在主要包括:廣播衛星電視技術,多媒體,計算機網絡通訊,人工智能和虛擬仿真等方面內容。教育技術的核心是教學設計,不應把信息技術等同于教育技術,教育技術不只關注信息技術,其核心點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及其它技術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育的最優化。

  總之,教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等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等無形技術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簡單的說教育技術關注的是媒體的合理應用,而信息技術關注的是教育領域關于計算機和網路等知識的應用。教育技術比信息技術包含的內容更為廣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主編.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張聲雄著.如何創建學習型組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3]吳志宏著.多元智能——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科技| 会昌县| 南岸区| 瑞昌市| 连南| 舟山市| 洛隆县| 陆良县| 峨眉山市| 鸡泽县| 阜新| 洞头县| 五常市| 德兴市| 富川| 涟水县| 九寨沟县| 京山县| 天峨县| 景宁| 临高县| 阿鲁科尔沁旗| 滦平县| 剑川县| 尤溪县| 抚松县| 合江县| 南阳市| 陵川县| 社旗县| 木里| 汝阳县| 古蔺县| 定西市| 大方县| 澄迈县| 灯塔市| 师宗县| 铜梁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