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教學管理的新技巧呢?目前的教學模式有何影響及意義呢?本文主要從教學中讓學生多表現,激發他們探究的積極性和適時引導,提高探究效果以及充分挖掘探究資源等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數學雜志》,《數學雜志》主辦單位: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周期:月刊,國內統一刊號:11-2438/D,國際標準刊號:1005-1821。復合影響因子:0.232,綜合影響因子:0.156。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2年計劃收錄),Pж(AJ) 文摘雜志(俄)(2011),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摘要:教學中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從小領悟出數學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從小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如學完“圓的周長”后,組織學生去測量樹的周長、操場的周長、圓形水池的周長、圓形花壇的周長等,既有趣又讓學生學會了動手、動腦,加深了對周長的認識。而且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可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將課堂知識拓展深化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達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學模式
teaching can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life, let the students grasp the mathematics from life since I was a child, back to life, have very strong application valu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Such as after learni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le", organizes the student to measure the circumference of a tree, the perimeter of the perimeter of the playground, circular pool, 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flower bed, etc., is both interesting and let students learned the practical, brain,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imeter. And through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can let the students internalizing their book knowledge into ability, deepening the classroom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to achieve the real purpos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一讓學生多表現,激發他們探究的積極性
小學生的年齡小,活潑可愛,表現欲望強,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適時創設一些讓他們表現才能的機會,并給予充分肯定。如可讓學生上臺演示、板演、當小老師等,都可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14-8”這道題時,我故意做錯,讓學生發現我的錯誤,學生一見老師做錯了,立刻指出并且有些驕傲,這時我再緊接著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你能想出多少種不同的算法?”于是,學生們都積極思考,紛紛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二適時引導,提高探究效果
探究教學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主,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但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普遍較低,因而教師不可讓學生無目的地盲目探究,而是要適時地加以引導和幫助。具體來說,在探究教學中教師主要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精心設計探究計劃、選擇和組織恰當的教學材料、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即時指導和信息反饋。此外還要注意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選擇合理的探究方法,較常見的探究方法有:觀察——歸納、操作——發現、猜想——驗證、類比——聯想等。如猜想—驗證法,即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對數學問題大膽猜想,尋找規律,合理論證。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學生已對內角和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教師應提問:“你們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會從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猜測到內角和是180°呢,于是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猜測是否正確呢?難道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驗證,既有趣又提升了學生的探知能力。
三充分挖掘探究資源
探究教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學中,教師除了掌握必要的技巧外還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有探究的資源。教材中可探究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并不是都適合我們,因而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材并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發教材資源,組織學生探究,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可讓學生從家中帶來三組小木棒,其中一組是可組成三角形,另一組是兩根木棒的長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長度。最后一組是兩根木棒的長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長度,然后組織學生分別用這三組木棒擺三角形,并分別量出各組木棒每根的長度。教師把學生量得的三組木棒長度分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請用一個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的條件。”這時,學生一般會在能夠組成三角形的那組數據里尋找關系式。有的會提出兩線段的積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關系式,有的會提出兩根木棒長度的和與第三根比較,不管學生用哪種方式,教師都應板書到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一一篩選,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出的結論。這種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除了挖掘教材內容,我們還可發掘生活資源開展探究,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四結束語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種理念還需進一步探索。但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在適當時加以引導與幫助,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探究機會,相信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能逐步達到最佳境界,促進學生自由、充分、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