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語文教學管理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應該怎樣去加強語文實踐管理措施呢,同時在當下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做的什么呢,又該怎么去做呢?《中國語文》本刊主要服務于全國高校思想理論教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堅持政確的理論導向,積極推進高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積極探索和反映高校“兩得”教學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反映教育主管部門的全國高校思想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最新舉措、動態和成果。
摘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根據要求進行的自主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根據教材的要求進行組織安排,幫助學生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新課標的這段話,明確指出了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教學職稱
Abstract: emphasis on autonomy and the main body role of students,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 is also indispensable. "Chines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is the stud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dependent activities,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help students solv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activity of, let the stude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mprove together" in the show. New lesson mark this passage,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play a role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job title
一、堅持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原則,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
語文實踐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為核心,是一個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是一項實踐性強,靈活、開放的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是其顯著的特點,它強調學生的親歷親為,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生活,發現和探究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必須堅持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原則,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親力親為,自主發展;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多方面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搭建好活動的平臺,及時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做好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
1、全體參與,親歷親為
洪宗禮老師在《試論語文的工具性》一文中說過,“語文是個工具,必須在反復的使用中才能掌握”。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做“動天君”(葉圣陶語),要特別關注那些語文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想方設法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通過活動來提高自己。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最大限度地為學生自主發揮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中獲得樂趣,得到鍛煉,“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放開一點,放手一點,放心一點,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包括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制定活動計劃,自主決定活動方式和自主設計展示成果的形式等。只有讓學生親歷親為,才能獲得對于實踐的真實感受,而這種內心感受正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為能力的原動力,也是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活動中親歷親為,才能養成“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積極主動,自主發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重視學生個人的觀點和行為,要鼓勵學生勇于自主選擇,獨立創造。活動時,學生既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自主制定活動的具體目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知識、能力水平自主選定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他們有權決定學什么和怎樣學,教師可以提建議,作指導,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學習和發展負責。例如,在開展“我愛文學”實踐活動時(《七年級語文教科書》上)時,首先,我們可以根據課本的提示要求,結合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文學作品的書目,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社戲》,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供學生選擇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教益,在閱讀中融進自己的情感,通過閱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我們要指導學生自主分工,團結合作,編寫小小文學手抄報,讓學生自主設計小報名稱,自主開設欄目。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方向發展,使每一位學生都為自己的手抄報感到驕傲,因為這其中凝聚著自己的勞動和心血。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這里的“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必須是“自主”的;學生的“主動探究”是實踐活動的靈魂。
那么,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究”的主人翁地位呢?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1、明確目的,交給方法
語文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探索與發現,“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學生的活動必須圍繞某一主題或某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來展開,學生在活動時,往往是熱情高漲,方法不當,或者心里想做,手中不知道怎么做。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仍以“我愛文學”為例,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如下目標:①逐漸學會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②會寫讀書心得,③能自主編輯“小小文學手抄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對實踐活動本身的興趣,因為這種興趣是學生持續參與活動的源泉和動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最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指導學生自主選出研究的主題。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動物世界”的主題下,安排的是“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