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現代教學傳媒技術的運用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替代傳統教學媒體及手段。課堂教學的主角是教師和學生,教科書、黑板等傳統媒體仍然是課堂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媒體。本文選自:《現代傳播》原名《北京廣播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79年創刊,1994年8月更名為《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5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改用現名。該刊是以廣播電視為中心的中國權威傳媒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以學術性、時代性、思想性為追求,視野開闊,理論超前,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教師需要處理好傳統教學法與現代媒體教學法的關系,清楚地認識到現代媒體技術是對傳統教學的重要補充。
利用現代教學傳媒技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所具有的交互性特點,不僅能實現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儲存與反饋,還能調控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現代媒體技術選擇不同的章節、難易各異的內容進行學習;對重點的內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重復播放;還可以參與練習。總之,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選擇知識。現在是網絡時代,網絡環境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網上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Internet查閱相關的英語知識,比如收聽BBC,VOA等電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代教學傳媒技術還可以對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起到積極作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數字化教學材料,具有可以長久保存、通過網絡技術或其它通訊手段廣泛傳播的特點,便于學生自學和教師交流。信息知識的傳遞手段方式對教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傳統教學中,許多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耗費心血編寫的教案,由于傳播后保存不善,缺乏交流,隨著歲月的流失而遺失,從某種意義上講,造成了知識和經驗的浪費。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的智慧和經驗都將以電子技術的方式記錄,后繼的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發展和授課對象的要求,吸收經驗,更新完善。
現代教學傳媒技術對教學資料的運用包括錄音資料和電影資料等。這些資料對英語教學幫助很大。但我們在資料的選擇上要慎重,特別是當前的一些影視作品,能否成為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利用,是值得商榷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進行認真的挑選。
對現代媒體技術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們要看到,先進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從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師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當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錦上添花。而在現實的課堂上,有些老師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外表華麗,內容中看不中用或者是用了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這樣在使用中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結果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某些老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教學,使教師成為現代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如果把教師比作教學過程的“導演”,現代媒體只能算是“道具”,導演利用先進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學生這個“主角”的潛能,使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只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現代教學傳媒技術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技術于一體,能夠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且媒體資料的速度快、隨意性強,和時代聯系緊密,便于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利用現代教學傳媒技術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問題,不斷地了解社會,調整自我,提高自身素質,使學生在興趣閱讀中,鞏固和內化所學語言知識,實現自動化的語言應用技能。
現代教學傳媒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包括幻燈、投影、錄音等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它能把文字、圖像、音像、動畫等傳播媒體集于一體,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是先進的、多功能的輔助工具。這與教師單純地使用教科書、黑板等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可向學生提供當時當地無法看見或感知的事物、現象和過程,因此可以使課堂的感染力更強。從一定程度上講,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改變過去單純的只是叫學生記單詞、背課文、背語法點,而是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將單純的知識熟記、知識再現的教學方式轉換為理解型的思維教學。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配合多媒體教學,實現學生網上學習、教師網上指導答疑,相互交流,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