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招聘引進是師資素質開發的“門檻”工作,發達國家高職招聘強調行業工作經歷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招聘是以高校畢業生和其他學校教師為主,今后可參照發達國家在招聘條件中要求必須具備幾年以上的行業工作經歷,或者在引進人才時強調一線技術人才,充實青年教師隊伍的實踐技能,提高高職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的“起始水平”。
一、聘用機制
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都采用公開招聘的方式招募高職教師,但招聘的條件、形式和要求各有不同。德國高職教師的招聘不限本校,面向全國,甚至拓展到歐共體范圍內,突破地域、國別限制。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員均可參與公開招聘,提升了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并充分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這種聘用方式不僅極大地優化了德國高職師資的資源,而且有效避免了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現象。澳大利亞高職教師招聘對象不包含大學畢業生,要求至少具有三至五年的行業工作經驗。美國教師招聘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不從本校應屆畢業生中招聘。本校畢業生必須在其他學校工作一段時間后,才有可能被本校聘任。這種做法不僅促進了高職院校之間的人才交流,而且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師招聘并不看重高學歷和名牌大學,而是更關注雙師素質。要求聘任者具有至少五年的相關行業工作經驗,學歷則不作高要求,本科即可。
二、培訓目標
美國和新加坡的高職師資培訓以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因為美國和新加坡的科技發展較快,技術更新較為頻繁。高職教師要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定期接受技能更新的充電,補充行業最前沿的科技理論成果。而澳大利亞職業師資的特色是兼職教師的比例很高。澳大利亞一些學院的全日制教職工有2000人,而兼職教師達到3000多人。這些數量龐大的兼職教師隊伍缺乏的不是實踐技能,而是教育理論和教學水平,因此,澳大利亞的師資培訓側重于提升教學能力。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性決定其師資培養目標的雙元性,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是前面兩種類型的有機結合。德國同時設立了教育教學理論和職業技能兩種培訓課程[1]。
各國根據高職不同特色,定期對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強化和培訓。我國應吸收國外的優點,在注重動手操作技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同時從教學、科研、專業實踐、綜合素質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
三、保障形式
德國和美國都是通過完備的法律體系來保障師資培訓。德國除了聯邦《職業教育法》《手工業條例》和《職業教育促進法》外,還有很多法規涉及到高職教師的進修培訓。美國的各聯邦州都有法律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保障,如加州的《教育法》規定了教師的業務培訓計劃等相關內容。除此之外,德國提出了積極的鼓勵政策,如高職教師參加留職帶薪進修,或可獲得高一級的任職資格,或可獲得另一種新的資格,諸如另一學科的任教資格、校長任用資格等。
澳大利亞是通過嚴格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來增強教師參與師資培養的積極性。澳大利亞對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資格要求比較嚴格,需要經過一系列相關培訓學習和考核,才可能獲得認證[2]。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則是通過學院文化和無“貨架壽命”的理念來提倡職業教師的終身學習與綜合發展。學院認為培訓學習沒有年齡界限,在工作面前不存在到期的問題,對50歲以上的老教師也會投入資金去培訓提高。
總覽各國的保障機制,既有法律法規、認證資格的硬性保障,也有鼓勵措施、學院文化等軟性保障。我國高職師資素質開發的保障體制也應從學院培訓文化、激勵競爭機制、經濟保障、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軟硬結合考慮。
四、評估考核
德國高職教師考核與評價制度較為成熟,高職院校對教師實行發展的、動態的全面評價,促進了高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德國高職教師在30年內,每2年進行一次考核,合格者自然晉升一級,成績顯著者可提升為見習校長[3]。
澳大利亞教師評估體系全面細致,對不同層面的教師設立不同的評估標準,進行分層分類的細致化評估。如對有經驗教師的評估,分為熟練教師、嫻熟教師和主導教師三個類型,其評估標準逐層遞進,新任教師只有達到“熟練教師”的等級,經過努力才可達到“嫻熟教師”和“主導教師”水平。
美國的考核機制更為嚴格,實施“非升即走”的政策,教師如在聘任結束時沒有得到晉升就必須離開學校。在美國,一名教師長期在同一所高職院校受聘的情況并不多見。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師評估強調公正客觀,不單將學生成績作為主要依據,而是采用量化的方法,綜合考察教師的課程知識、教學方法、實踐指導能力等方面。教師有權對考評結果提出質疑,這就促使學校的評估考核要做到有理有據,客觀公正。
國外師資素質開發考核的要求嚴格、體系完善,有制度、有指標、也有反饋。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國內高職院校的素質開發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健全的規章制度來落實和強化師資培養培訓的過程管理;其次要加強效果的考核,將定量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建立多維度的效果評價和考核體系;最后需要提高素質開發的成果轉化,將能否應用學習效果去指導教學實踐作為素質開發評估考核的最高標準。
綜上所述,國外高職院校的師資素質開發有很多先進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相信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職師資素質開發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