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交通運輸時間:瀏覽:次
摘要:中西交通史,是歷史研究的領域之一。包含的內容大致有:“民族遷徙與移植;血統(tǒng)、語言、習俗之混合;宗教之傳布;神話、寓言之流傳;文字之借用;文章發(fā)表在《人民論壇》上,是核心政法論文發(fā)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西交通,隋朝交通
隋代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過渡時期,由于大一統(tǒng)王朝的建立,隋時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新的開拓。但隋朝的開拓往往沒有來得及展開,這與它統(tǒng)治時間太短有關。承繼隋代的開拓而展開的是代之而起的唐王朝,唐王朝在各方面都在隋代開拓的基礎上持續(xù)發(fā)展并達到高潮。中西交通與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其成就不容忽視。唐朝是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輝煌時期,隋代的開拓和發(fā)展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興盛的前奏曲。
隋朝建立,西有吐谷渾、黨項羌,西北有突厥,皆與隋朝對抗。突厥東起遼東,西至西海(今里海),勢力強盛;吐谷渾以今青海為腹地,北及鄯善、且末。吐谷渾、突厥都地遏絲路要沖,對隋西北邊境屢有侵擾,時戰(zhàn)時和。因此,隋初與西域雖有交通,但規(guī)模不大。據(jù)《隋書·高祖紀》,開皇元年(581)三月,曾有白狼國“貢方物”。據(jù)杜佑《通典》卷187《邊防三》,白狼國在“蜀郡之西。”南方因有陳朝的存在,更無可能利用海上交通發(fā)展與海南以西各國的關系。當時與隋進行友好交往的主要是東北的高麗、百濟、靺鞨、契丹、倭國等。南北朝以來,西域諸國脫離中原政權的控制,先后陷于鐵勒、柔然、突厥。由于長期隔絕,隋初對西域情況不甚明了,《隋書·西域傳》云:“暨魏晉之后,互相吞滅,不可詳焉。”
至開皇四年(584),突厥由于內訌,加上隋朝的軍事打擊而勢衰,隋與突厥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變化。東突厥臣服于隋,隋又賜突厥沙缽略可汗妻千金公主為楊姓,編之屬籍,改封大義公主,從而與東突厥建立了和親關系。此后又先后有安義公主、義成公主出嫁東突厥,信義公主出嫁西突厥。隋與西域諸國的交通始有開展。開皇四年,黨項羌“千余家歸化”[1],五年(585),其諸部落內附。六年(586),女國入隋朝貢。開皇九年(589),隋滅陳,與海南諸國始有交通,林邑遣使貢方物于隋[2]。不僅如此,隋之聲威亦及于四鄰。《隋書·西域傳》“吐谷渾”條記載:
(隋)平陳之后,(吐谷渾主)呂夸大懼,遁逃保險,不敢為寇。
這對中西交通的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傳同條記載:
隋煬帝即位,有經(jīng)略四方之志。一方面進行軍事擴張,開拓疆域;一方面遣使與海、陸兩道絲路沿途國家進行交通。《隋書·地理志》云:
煬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諸州,尋即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東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極于此也。
這為擴大中西經(jīng)濟貿易與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條件。
侍御史韋節(jié)、司隸從事杜行滿出使西域各國,展開了與西域的聯(lián)系和交往。《隋書》卷83《西域傳序》記載:
煬帝時遣侍御史韋節(jié)、司隸從事杜行滿使于西蕃諸國。至罽賓,得瑪瑙杯;王舍城得佛經(jīng);史國得十舞女、師子皮、火鼠毛而還。
王舍城(Rājagriha)即羅閱,古印度摩揭陀國悉蘇那伽王朝(前六至四世紀)的都城,城西南佛陀伽雅為釋迦牟尼成道之地。關于韋節(jié)等人的出使,同傳“安國”條又云:
為了增進對西域的了解,擴大與西域諸國的貿易活動,經(jīng)營西域,在韋節(jié)等出使西域不久,煬帝遣裴矩往張掖主持互市。裴矩是隋煬帝時對西域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
臣聞禹定九州,導河不逾積石;秦兼六國,設訪止及臨洮。故知西胡雜種,僻居遐裔,禮教之所不及,書典之所罕傳。自漢氏興基,開拓河右,始稱名號者,有三十六國。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護,以存招撫。然叛服不恒,屢經(jīng)征戰(zhàn)。后漢之世,頻廢此官。雖大宛以來,略知戶數(shù);而諸國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風土,服章物產,全無纂錄,世所弗聞。復以春秋遞謝,年代久遠,兼并誅討,互有興亡。或地是故邦,改從今號;或人非舊類,因襲昔名。兼復部民交錯,封疆移改,戎狄音殊,事難窮驗。于闐之北,蔥嶺以東,考于前史,三十余國。其后更相屠滅,僅有十存。自余淪沒,掃地俱盡。空有丘墟,不可記識。
皇上膺天育物,無隔華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風行所及,日入以來,職貢皆通,無遠不至。臣既因撫納,監(jiān)知關市,尋討書傳,訪采胡人。或有所疑,既詳眾口,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模寫,為《西域圖記》,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國。仍別造地圖,窮其要害。從西頃以去,北海之南,縱橫所亙,將二萬里。諒由富商大賈,周游經(jīng)涉,故諸國之事,罔不遍知。復有幽荒遠地,卒訪難曉,不可憑虛,是以致闕。而二漢相踵,《西域》為傳,戶民數(shù)十,即稱國王,徒有名號,乃乖其實。今者所編,皆余千戶,利盡西海,多產珍異。其山居之屬,非有國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載。
發(fā)自敦煌,至于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北道從伊吾,經(jīng)蒲類海鐵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國,達于西海;其中道從高昌、焉耆、龜茲、疏勒,度蔥嶺,又經(jīng)鈸汗、蘇對沙那國、康國、曹國、何國、大小安國、穆國,至波斯,達于西海;其南道從鄯善、于闐、朱俱波、唱磐陀,度蔥嶺,又經(jīng)護密、吐火羅、挹怛、帆延、漕國,至北婆羅門,達于西海。其三道諸國,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東女國、南婆羅門國等,并隨其所往,諸處得達。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門戶也。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以國家威德,將士驍雄,泛礞汜而揚旌,越昆侖而躍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渾分領羌胡之國,為其擁遏,故朝貢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誠款,引領翹首,愿為臣妾。圣情含養(yǎng),澤及普天,服而撫之,務存安輯。故皇華遣使,弗動兵車,諸蕃既從,渾、厥可滅,混一戎夏,其在茲乎?不有所記,無以表威化之遠也。
職稱論文發(fā)表價格:《人民論壇》雜志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江澤民同志題寫刊名,1992年創(chuàng)刊,全方位集結思想動態(tài)、深層次研判政策時局、多視角解析熱點難點,互動傳播名家大家和實踐一線官員的精品力作與前沿思考,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領導數(shù)十次肯定、批示或引用《人民論壇》有關調查報道;被讀者譽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第一政論期刊”,轉載率、引用率、影響力、關注度名列同類期刊前茅,反響巨大。郵發(fā)代號: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