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概念、社會效益、規(guī)劃設計、管理等方面對綜合管溝進行了論述,并且介紹了綜合管溝在廣州市的發(fā)展應用情況及綜合管溝的規(guī)范編制情況。
關鍵字:綜合管溝;社會效益;設計規(guī)范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social benefits, plann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grated trench, and introduced integrated trench in Guangzhou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preparation of the trench.
Key words: trench; social benefits; design specifications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綜合管溝的定義及概述
城市綜合管溝(廊)也稱為共同溝,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個市政共用隧道,將電力、通信、供水、燃氣等多種市政管線集中在一體,實行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建設、統(tǒng)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和資源的共享。
綜合管溝按其在城市市政設施中的地位可分為干線綜合管溝、支線綜合管溝和綜合線纜溝1。
表1 綜合管溝的類型及其概述
類型 |
作用 |
建設位置及形式 |
斷面形式 |
干線綜合管溝 |
主要收容城市各種供給主干線,但不直接為周邊用戶提供服務。 |
一般設置于城市干道綠化隔離帶或機動車道下面。 |
圓形或多格箱形 |
支線綜合管溝 |
主要收容城市中各種供給支干線,與用戶直接相連并為周邊用戶提供服務。 |
一般敷設在人行道下或道路兩側綠化帶內。 |
以矩形斷面較為常見,一般為單格或雙格箱形結構。 |
綜合線纜溝 |
主要收容各種電力電纜、通信光纜、軍警特種通信光纜等各種信息傳輸光纜等。 |
一般設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蓋板可直接打開或覆土很淺。 |
單孔矩形斷面 |
二、綜合管溝的社會效益
(1)根治“拉鏈路”,緩解交通堵塞
采用綜合管溝方式敷設管線,便于今后的管線檢修,更不會因檢修舊管、敷設新管而不斷開挖路面 ,從而解決了“拉鏈路”這一困擾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題。
據(jù)統(tǒng)計,2009 年,廣州市共發(fā)生挖爆煤氣管道的事故40 宗,大大小小的煤氣搶險達200 多次。人為挖爆直徑0.3 米以上大口徑水管的事故多達52 宗。其中2009 年6 月至10 月,僅天河區(qū)挖爆水管的事故就有35 宗。挖斷通訊光纜、電纜等事故則難以統(tǒng)計。從全國范圍來看,每年因施工而引發(fā)的管網(wǎng)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達50 億元,間接經(jīng)濟損失400 億元之多2。
(2)保障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運行
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管線,由于道路自身沉降或者管線單位施工的相互影響,經(jīng)常導致管線的破壞,引起電力供應中斷、通信線路故障、自來水爆管、燃氣泄漏等施工,造成大量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
(3)美化城市環(huán)境,減少城市噪音
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管線,因管線增容、維護而反復、開挖路面,造成環(huán)境污染。采用綜合管溝敷設,可以減少路面井蓋數(shù)量,美化城市道路環(huán)境,提高了市民出行的行車舒適性。
(4)集約化布置市政管線,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采用綜合管溝敷設,能夠綜合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間,從而節(jié)約寶貴的土地資源。
三、 管線收容規(guī)劃2 、3
綜合管溝可收容的管線包括:電力電纜、通信電纜、自來水管線、再生水(中水)管線、燃氣管線、熱力管線、垃圾真空運輸管線等。
(1)電纜類管線
電力與通信管線基本上都可以收容在綜合管溝內,這是因為電力與通信管線的自由度和彈性較大,管線可彎曲,設置及投料都方便,無需考慮管溝縱坡及埋深的影響。至于電力和通信管線是否可以置于同一室內,主要考慮電磁感應干擾的問題(通信光纜受電磁感應影響小;普通同軸電纜受電磁感應影響大;高壓或超高壓電力電纜的電磁感應強度更大),可以采取適當措施減弱電磁感應的影響。
(2)壓力水管
在綜合管溝中收容壓力水管可以減少漏水事故的發(fā)生,便于維修,避免因水管爆裂引起交通堵塞等問題。壓力水管對綜合管溝的埋深及縱坡要求低,便于收容。
(3)壓力氣管
?、賹τ谌細夤芫€是否可以收容于綜合管溝內,各國意見不一。日本和我國的綜合管溝內一般都收容煤氣管線,歐洲國家則較少收容。如將燃氣管線收容在綜合管溝內,一般應以“獨立于一室”為原則,目前較多做法是在閉合框架頂部增設燃氣專用管溝。
?、趯⒄羝?、垃圾真空輸送管收容于綜合管溝內,可以豐富綜合管溝內的管線種類,并充分利用管溝空間,達到節(jié)省投資的目的。
(4)重力流水管
市政雨水管和污水管一般為重力流水管,其出入口的位置與周邊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而且有最小縱坡要求,如將其納入綜合管溝中,則需設置較多提升泵站和人孔,經(jīng)濟效益低,故雨水管和污水管一般不收容在綜合管溝內。特別是污水管一般要求埋深大,而且易產(chǎn)生有毒氣體,更加難以納入到綜合管溝中。
當雨水管縱坡與綜合管溝縱坡基本一致時,可以考慮將下水道渠道與綜合管溝共構,一般將雨水渠道布置在綜合管溝閉合框架的底部。
四、 橫斷面、平縱設計4
綜合管溝的橫斷面類型主要有箱型、管型和組合型。箱型和管形截面各自又可分為單格、單層多格、2 層多格等截面形式。
綜合管溝平面線形基本上應與道路平面線形一致,平面位置應根據(jù)綜合管溝類型確定,干線綜合管溝通常布置在道路中央,支線綜合管溝及纜線綜合管溝通常布置在人行道下。綜合管溝位于道路彎道時,其轉折角、截面變寬等應滿足各類管線轉彎半徑的要求,并盡可能與道路圓曲線半徑一致。綜合管溝設置在車行道下時,投料口和通風口要引至車行道外的綠化帶內。綜合管溝縱斷面基本上應與道路的縱斷面一致,以減少土方量。綜合管溝的覆土深度一般為1.5~2.5 m,縱向坡度應維持在0.2 %以上,以利于管溝內排水,但最大坡度不宜超過20 %。對于長陡縱坡的綜合管溝,當與現(xiàn)狀地下構筑物相交時,應根據(jù)現(xiàn)況實際,考慮工藝管線要求確定抬高或降低坡度,并應保證與現(xiàn)況構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五、綜合管溝的管理
綜合管溝的建設、管理及運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實施綜合管溝工程,要考慮到遠期規(guī)劃的緊密結合,預留合理的出入口和可供長期擴展的余地,需要多個部門完成總體規(guī)劃;而納入的多種管線又分屬不同部門或公司,涉及到不同的利益和管理方法,需要有強有力的管理機構進行協(xié)調、管理。
市政管廊專項規(guī)劃應在充分考慮各專業(yè)管線單位規(guī)劃需求的前提下,由市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供水、弱電、供電、燃氣等各專業(yè)市政管線專項規(guī)劃由各自對應的主管單位組織編制,經(jīng)市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后納入市政綜合管溝專項規(guī)劃,并報市政主管部門備案。
綜合管溝建成投入使用后,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維護管理,為運營商提供優(yōu)質服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確保綜合管溝效益的發(fā)揮。管溝管理單位應加強綜合管溝的維護管理,建立健全維護管理制度和工程維修檔案,確保設施處于良好狀態(tài),并做好各綜合管溝用戶單位日常維護管理的統(tǒng)籌安排工作。各管線單位在使用管溝設施的過程中應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在確保所屬管線設施處于良好狀態(tài)的基礎上,配合管理單位做好市政管溝的安全運行1。
六、綜合管溝在廣州市的應用情況
2004 年廣州大學城建設綜合管溝,全長約17.9 km,總投資2.2 億元,從中環(huán)路向兩側放射,管溝是一條巨型的長方體走廊,寬7米、高2.8 米,人可以直立在溝內行走、進行施工操作。綜合管溝內布置了高壓電纜、自來水管、熱水管、雜用水管、中國移動光纜、中國聯(lián)通光纜、中國電信光纜、中國網(wǎng)通光纜、中國鐵通光纜及部分市政公共通訊光纜。和國內其他綜合管溝相比,大學城綜合管溝也是內部設施最完善的,它擁有一套完善的供配電、照明、通風、排水、消防、通信、監(jiān)控網(wǎng)絡系統(tǒng)。
出于安全的考慮,煤氣管線沒有被納入大學城綜合管溝。但經(jīng)過大學城綜合管溝6 年的運營實踐證明,煤氣管網(wǎng)其實也完全可以一并納入的。廣州市第二個綜合管溝亞運城項目就納入了煤氣管。2009 年廣州亞運城建設綜合管溝,全長5.217km,最寬敞處6.3米高,3.7米寬。亞運城地下鋪設了生活飲用水和消防雜用水兩套供水管網(wǎng),采取分水質供水法。亞運城和大學城項目均采用了綜合管溝承載供水管網(wǎng)這種施工方法。
另外,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周邊道路、花都區(qū)聯(lián)邦快遞周邊道路等地區(qū)也建設了多段綜合管溝,對綜合管溝在廣州市應用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廣州市新建地區(qū)編制管線綜合規(guī)劃時,同步進行了綜合管溝的規(guī)劃,如新客站、知識城等新建地區(qū)都對綜合管溝規(guī)劃方案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目前,除上海市出臺了《世博會園區(qū)綜合管溝建設標準》外,國內尚沒有一部有關綜合管溝的設計規(guī)范,2006年廣州市建設委員會聯(lián)合幾家單位一起編制了《廣州市綜合管溝建設指引》。廣東省住建廳已在著手編制《廣東省綜合管廊技術規(guī)程》,力爭在這方面率先實現(xiàn)突破。省內城市將選取若干試點,結合城市新區(qū)的開發(fā)建設,以及《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重點考慮在交通運輸繁忙、工程管線設施較多、管線安排有困難的快速路、主干路以及地下鐵道、立體交叉口等工程地段先行開展綜合管溝的建設。進而,逐步形成和城市規(guī)劃相協(xié)調,城市道路下部空間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實用性的國際先進綜合管溝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廣州市綜合管溝建設指引.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廣州市規(guī)劃局,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二〇〇六年十月。
[2]王璇,陳壽標. 對綜合管溝規(guī)劃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2(4):523-527.
[3]楊斌.綜合管溝的規(guī)劃設計及應用前景[J].市政技術MET,2011,5(29):81-83
[4]黃謙.城市綜合管溝發(fā)展及應用探討[J].市政技術,2012,1(30):71-74